浅析写字教学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tale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是尊严,书法是国粹。写一笔好字字,乃人的第二容颜。识字、写字是小学低年段的重头戏,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因为用文字进行学习和工作、交流思想离不开写字;写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写好字不但能巩固学过的字,很好地完成各科作业,而且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有重要作用。因为长时间坚持不懈地练字,可以陶冶性情,提高自身涵养,受到美的感染与熏掏,提高审美情趣与能力,从而养成一丝不苟、爱好整洁的习惯。由此可见识字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而写字教学要抓小、抓细、抓恒,因此,我认为小学低年段写字教学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兴趣引导,鼓励点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真理至今颠扑不破。这就要求教师抓住学生心理的脉搏,多方面引导,使学生产生写好字的兴趣。
  1、美的熏陶。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为了使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笔画美、结构美、形体美,可以巧设情境,先让学生欣赏我国有名书法家的作品,讲述一些名人练字的故事如“岳飞练字”、“墨池的来历”等,使他们产生惊羡之情,激发学生从小热爱写字的情感。
  2、创造良好的写字氛围。写字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美化人的心灵,因此我们努力营造一种愉悦、幽雅的写字氛围。在学生练字的时候播放古筝等优美的民族音乐,在教室张贴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还请家长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开展“亲子写字”等活动。这样一来,学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就加深了对写字喜爱的情感。
  3、直观的教学方法。写字有不少理论方面的知识,如怎么横,怎么竖,怎么安排结构等等,这些知识对写好字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却又是相当深奥,难以理解的,因此,我运用打比方等形象化的手段,让学生把一个个枯燥的字看成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宝宝,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易懂,让学生很好地消化和接受这些东西,并在写字实践中加以运用。
  4、玩中写,乐中悟。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培养学生写字兴趣的的最佳方法就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反复和汉字见面,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就记住汉字的字形的写法。
  二、及时纠正,养成习惯
  所谓“习惯”乃天长地久之功,而绝非一时之力。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充分地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以耐力去培养耐力,以恒心去培养恒心,以毅力去培养毅力,从而去促使学生习惯的养成。首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即“头正、身直、脚放平、胸部距桌子一拳。”这是写好字的基本条件,也是保证身体健康发育的重要措施,但小学生年龄小,认识能力较差,行为习惯还未经养成,因此极容易忽视写字姿势,这就要求教师随时随地督促检查、指导,并采取适当措施如表扬等来促使学生保持正确书写姿势。其次,是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这是写好字的前提条件,因为执笔不仅影响指力、腕力运用的灵活性,而且影响儿童肌肉发育,更甚者直接危协到小学生的视力。再次掌握汉字基本笔画的写法,掌握汉字间架结构及笔顺的基本笔顺规则。字写得规矩才好看,要合规矩必须掌握基本笔顺原则,如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外后内、先进人后关门、先横后竖等原则。最后,是要求学生爱惜学习用具。小学阶段低年级学生由于自理能力极差,这就要求此时的教师拿出慈母的耐心与爱习,从教给他们怎样削铅笔,使用橡皮,摆放书本开始。教育他们爱惜写字用具还可以使他们从小养成爱惜东西、不浪费的好习惯。还有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做到这一点,要求教师严加督促,严格检查,使学生从小养成按老师要求去做,一丝不苟,始终如一的好习惯。
  三、探究学法,提高能力
  教师应该向学生指明目标,切合学生实际教给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发现规律。在练字的同时积极开动脑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1.对照比较。运用这种方法,能迅速把握汉字书写的规律,突显事物的特质。临帖、读帖就是比较,使学生能发现自己字与范字的差别,养成经常临帖、读帖的好习惯。再比如:常有学生将笔画较多的字写出了下格线,只需拿范字两相对照,学生定能思而得之:笔画要疏密有致,要上紧而下松。
  2.分析概括。要求学生在临帖时发现问题,及时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如:有学生提出“禾木”两字做左偏旁时,为什么捺变成了点。我引导学生分析如果“禾、木”做偏旁捺不变为点那会怎样?学生很快发现整个字会极不协调,要么两部分相距很远,要么捺插入右边部件里。进一步引入提手旁的横、提在竖钩两侧所占空间比较——左长右短,再让学生理解居左让右的道理就水到渠成了。
  3.类推验证。如学生总能接触一些前人的经验总结,不必总是自己“发现”,但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验证。在写“会”字时,给“会”字围上一圈五边形边框“”,同理,给“四”加上“”,给“天”围上“”等,让学生充分形象感知这些汉字的结构框架。然后让学生以此类推验证其它字的结构是不是可以归结为这几种常见类型,或是它们的组合。学生在验证的成功喜悦中实践了经验、规律。
  4.渗透联系。书法是一门艺术,写字也是與艺术学科息息相通的。比如引导学生认识长横、撇、捺要作为主笔画,书写要舒展时,就可以联系舞蹈动作:字就是一个人,撇捺就是人的腿脚,人跳舞时腿要绷直舒展打开,支撑整个人的平衡,撇捺也要舒展,平衡字的重心。
  任何能力都不能一蹴而就,都需要逐步形成,而形成一定的能力又必须通过正确的方法,掌握恰当、正确的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书写姿势,产生了一定的写字兴趣之后,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
  四、循序渐进,积累创新
  要掌握书写规律,从来不是靠几节写字课能完成的。写字教学要求学生动笔即练字,必须把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用心利用可能的机会练习写好字。写字教学与语文教学关系最为密切,语文教师有责任在指导识字时,强调字形特点,加强感性积累。同时这种积累还必须延伸至课外去。我采用下列措施,促动学生主动练笔,循序渐进,不断积累,夯实基础,培养创新意识。
  1.明确目标,循序渐进。借鉴靖江城东小学段位评定制的做法,适当降低评定标准,高分鼓励,严格要求。比如把横竖、撇捺、点提、折钩等笔画要求,书写端正,结构合理,整幅效果要求,分解到各级各段,比如能达到“横法正确、竖法正确、横平竖直、字体较端正”就评为初级一段;能达到“笔画长短
  协调、比例恰当,独体字结构合理,上下结构合理”就评定为能手一段。
  每月发给学生一份作业纸,让学生用自己最佳状态完成书写作业,然后师生共同评价,能评几级几段。教师收存作业,学期末重新发回。学生仔细前后对照:有无进步,进步快慢等。
  2.勤于积累。①自我积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热情,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课内能积极消化,课外能自觉探索书法艺术的宝库。②交流积累:让每位学生都将作品贴于后墙。展示个人风彩的同时,鼓励学生相互评判、交流经验。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经验交流是不能或缺的,大信息量的交流能实现资源共享,整体提高。
  写好字是需要悟性的,悟性从哪里来?当在积累中感悟、创新。学生循序渐进练习,熟练书写技巧,总结积累提高,就能得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他们也将变得手“巧”而心“灵”。
其他文献
儿童节目在电视节目中是单独的一个类别,研究儿童节目美从何来,无疑要研究儿童观众的收视心理,这样才能把握儿童节目的审美层次。一、儿童感知的特殊性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统称。
期刊
教师设计每一堂课,最关注的是“学习目标”的认定。因为,如果学习目标不明确,那上课就没有什么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是目标设置笼统、模糊、大而空,而这些“学习目标”大多是从某些参考书上抄来的。现略举几例: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比比皆是,这些能力的确要“发展”、要“培养”,但这不是一节课的任务、更不是一节课就能做得到的?那么,在“这一节课”
提出了智能型交互式集成化可拓决策策略生成器(I<,3>EDSG)的设计思路和总体结构框架。系统设计根据综合集成方法的基本思想,遵循信息组织和可拓决策知识的特点,将决策专家的经验和知识、物
“读”、“写”、“算”其实是人类认识周围各种事物的三个不同层次、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认知过程。我最近看了一部《神断狄仁杰》的电视剧,其中的第28、29集就有这样一个剧情:王桂(神断狄仁杰称之为小桂子)是一个不满8岁的小孩,靠帮助油老板王三儿送油赚点工钱。可是有一次小桂子送完了油因玩耍而使装在空油篓里的200文铜钱被人偷了,装在空油篓里的200文卖油得来的铜钱竟然变成了小石头。油老板王三儿硬是说小
期刊
说话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是人际交往的桥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说话能力在日常活动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成为认定一个人总体素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说话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笔者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方法一:朗读背诵,训练语感,积累语汇。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对作品进行再创造的表达艺术。古人提倡“
期刊
課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所谓谈话法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提出和回答问题,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又被称为问答法、反诘法、苏丹教法、产婆术等。在当今教学的整体结构中,学生已不是被动的纯客体,而是在教师主导作用引领下的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研究中心已不再是纯教材,而必须包括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更应研究“学法”。因此,作为沟通
期刊
在整个体制改革的今天,基础教育必须从单纯应试教育的模式转到素质教育上来。经过长期探索,我认为课堂教学始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应做到教学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中,以“四个标准”为依据,运用一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给予学生更多的成功机会,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课堂教学中最难的是文言文教学。学生都觉得文言文深奥难懂,枯燥无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