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偶像剧的叙事策略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ie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日本偶像剧凭据其特有的魅力一直广受欢迎,并在中国观众心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其独具特色的主题表达、文化内涵以及精巧细致的情感表现、独具匠心的题材塑造对于当下中国电视剧的创作者们具有相当程度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日本偶像剧;叙事策略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东京爱情故事》为首的一大批日本偶像剧成为席卷亚洲电视市场的狂风,也缔造了偶像剧的“黄金年代”。直到现在,尽管韩流当道,但日本偶像剧的创作者们还在不断开拓着新的领域、丰富着各种表现手法,并焕发出勃勃生机。在笔者看来,日本偶像剧的动人之处,在于其独具特色的叙事策略,具体表现为普世价值的主题、民族文化的呈现、精巧细腻的情感叙事以及独具匠心的题材塑造。
  一、普世价值的主题表达
  日本偶像剧的永恒主题是以是爱、友谊、勇气、坚韧等普世价值来表现爱情、亲情、友情三大话题。它们擅长利用人性普遍性特质[1],注重刻画人物的细腻情感,演绎一幕幕人生的悲欢离合,使观众感同身受、沉醉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偶像剧在主题表达方面较之韩国偶像剧更为贴近现实,往往脱离了一般偶像剧的梦幻剧情。这可能源于日本人虽受儒家文化影响,但近代以来受到西方影响之后追求自由和重视现实的风气更趋强势。韩剧中的灰姑娘配白马王子的梦幻情节、国产剧各种闹哄哄的家庭纠纷等常用模式,在日剧中似乎难觅踪影。在他们的爱情偶像剧中,男女主角的社会地位通常是平等的,“家庭”、“家人”的因素也似乎影响不了角色们的恋爱与婚姻,这样的状况完全是日本社会的真实写照。甚至有许多日本偶像剧也一改偶像剧的大团圆结尾的惯例,以充满现实意义和写实色彩的遗憾甚至悲剧剧情作为结局[2]。如在经典日本偶像剧《东京爱情故事》的最后一集,莉香与完治分手三年后又在东京的街头相遇,观众都不禁期盼他们还能再有火花,然而莉香却简单地告诉完治自己现在一切都好,甚至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只是笑着说:“只要把喜欢过你的记忆一直留着,也就够了。”此时,再风起云涌的爱情也已被时间变成过眼云烟,平淡的话语却深刻地道出对待爱情的实用态度,也成就了日剧史上一幕难忘的风景。
  当然,看似残酷的现实并不是日本偶像剧要大肆宣扬的部分。相反,大部分的日本偶像剧是利用现实这种不可抗力来体现人的主体性,强调人的情绪性。尽管自然的力量是强大不可违的,社会的世俗压力是严酷的,但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同时,将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通过与这个社会的斗争或与自己的斗争,或改变了状况,或改变了人的心态和对人生的态度,就能变得更坚强,并明白继续奋斗下去才是活着的意义。所以日本偶像剧几乎也都传达出一个共同主题:现实有时虽残酷,但生活还是得继续[3]。它们常常用积极向上的基调来谱写人生真情并激励人们勇往直前,不管是简单抑或复杂的情节,不变的都是一股永不放弃的执著精神。剧中的角色们总是满怀信心地为明天努力,这使得观众往往很容易被剧中人物的精神所感染,觉得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看到未来的希望。不夸张,不矫情,不声嘶力竭,简简单单描写小人物的爱、友谊、勇气[4],正是这种“草根情结”、“平民英雄”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这也是日本偶像剧总能长盛不衰的原因。
  二、民族文化的巧妙呈现
  正如好莱坞电影往往以美国式的生活方式作为表达普世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日本偶像剧在叙事变现上同样表现出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含蓄隽永的东方文化与大和民族审美情趣的日本偶像剧,由此不仅在本国获得了高居不下的人气支持,在文化同根同源的东亚地区也收获了众多粉丝。
  一方面,就其东方文化特征而言,日本偶像剧的表情达意迥异于西方式的坦率直露和大胆泼辣,从中可以显见东方特别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其追求的是一种含蓄、意会、引而不发的意境[5]。日本大文豪夏目漱石对此曾有趣地评价:“日本人若要表达爱意,不是像英文中直接说‘Iloveyou’,而应该是说‘今晚的月色真美啊!’”这种不愿直抒胸臆,只求含蓄唯美的文化心理,同样也可以从许多日本偶像剧中体现。像《东京爱情故事》中,观众大多对热情直率的女主角赤名莉香印象深刻,但与她形成鲜明对比的那个老实木讷、甚至有点笨嘴拙舌的男主角永尾完治,其实才是日本人抑或大多数东方人真实的情感表达写照。莉香这样一个不常见的如西方女性般直接大胆的形象,其实正是为了衬托出完治这个形象所体现的东方式的含蓄情感。完治对莉香的关心大多是别扭的、笨拙的,是羞于用语言表达的,像莉香高兴得在街上大喊“丸子!我喜欢你!”这种行为,他光是听到就手足无措,更不要提会回应莉香。这种含蓄的情感表达在日剧《悠长假期》中也有所体现,剧中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没有肉麻的情话连篇,缠绵的风花雪月,就算吵架也不会摔桌砸凳、鸡飞狗跳,而是在等待双方冷静后再将关系慢慢恢复愈合。特别是该剧刻画的两个主人公在日常相处中渐渐生出情愫,却还总是犹疑不决,不太相信更不知如何表达心中感受的小细节,体现出的完全是日本式的含蓄、羞涩和内心悲喜。通过以上的例子分析,不难感受到日本偶像剧对于东方文化的一种隐秘传达与表现。
  另一方面,日本偶像剧又深具日本民族微妙复杂的审美情趣。如独具日本民族情感特色的“情义”就常成为日剧呈现的重点。“情义”即人情和义理[6],一直寄寓了日本民族重视的价值内涵。《悠长假期》中,濑名秀俊和叶山南同是天涯沦落人,阴差阳错地寄寓同一屋檐下,经过最初的磕绊摩擦,两人逐渐敞开心扉接受对方,以姐弟般的方式相处并相互鼓励扶持。于是在经过了一个心灵上的“悠长假期”之后,两人都慢慢走上生活正轨,迎来人生的新篇章,并逐渐发现对方是最适合自己的人,结局皆大欢喜。电视剧在以“情”为主题的同时,也注重表现每个人努力地生活和在困境中成长的过程,将积极向上、不离不弃的的“理”融合其中。如剧中穿插的一些小故事同样令人难忘:濑名所在的钢琴教学班上有一位优秀的女学生贵子,天资聪颖、勤奋努力的她对于濑名重视基础的教学方法不屑一顾,两人相处得很不是滋味。然而濑名偶然得知贵子的冷漠严肃是因为惧怕母亲的严厉管教。他告诉贵子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就是演奏者不是整齐统一的机器,只有爱上音乐,对其充满期待,能真正感受到弹奏的快乐,音乐才有意义,而不是臣服于高难度的练习。荧屏里贵子受益匪浅的同时,屏幕外观众的心也深受启发与感动。日本偶像剧精通于使用这种将道义融入于故事中的手法,在简单的故事情节中包含“人情”与“义理”,直指观众的内心世界,也提升了电视剧整体的文化内涵与水平。   三、精巧细腻的情感叙事
  偶像剧通常以“情”为核心,日本偶像剧善于用影像来表现和剖析人物的心理与情感[7],它将人们心中一直在思考的,生活中最常见的,也是人们心中最想释放的情感问题一一找出,并利用细水长流的剧情推动和影像表达来告知人们关于爱情的道理,由此使观众产生共鸣。《东京爱情故事》中的完治对于夹在两个女性中的两段感情的取舍不定,体现了一种含糊暧昧的情感心理,一种没有主见的退缩和怯弱。而观众们虽然讨厌完治的犹豫,为莉香感到惋惜,但是在追捧和羡慕莉香洒脱直率的感情观的同时,谁又敢保证自己不会像完治那样,去选择自己认为最为稳妥、最有把握的感情和生活方式。追根究底,日本偶像剧是日本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都市色彩浓重。它抓住了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偶然性以及居无定所的一种浮萍心态[8],如此一种取巧方式,使此类型剧集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心灵距离渐行渐远的现代都市群体中大受欢迎。
  可贵的是,日本偶像剧尤其擅长运用小场景、小情节来点化和传达微妙细腻的瞬间心理感受,展现出东方式情感中特有的细节性风景。偶像剧最大的卖点是“以情动人”,而细节便是支撑起偶像剧“以情动人”的基石[9]。《悠长假期》中真二和留美在吵架后,真二来到姐姐小南的公寓借宿。聊天时他不经意地提起自己年少时参加钢琴比赛的挫折经历,因此习惯于用玩世不恭的态度来掩盖内心的自卑与失落。在房门外听到只言片语的濑名不忍打破气氛,于是偷偷将给真二的创伤药放在房间门口离去。敏感的自尊与细微的关心,正触动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日本偶像剧敏锐地关注到这一层面,同时利用情感化、抒情化的叙事,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又比如留美第二天去找濑名,濑名温和地告诉她真二在自己家而没有去新欢,同时也是自己的前女友凉子处,要留美不要担心。然而锐利的留美早已看出濑名内心的矛盾与煎熬,但也只是淡然微笑着说:“濑名君是个好人,对大家都很温柔。但是其实你对任何人都好,就会伤害到每一个人。如果你不放弃凉子,真二现在可能还会在我身边。”云淡风轻地说着这番话的留美,抚摸琴键的手指却控制不住地发着抖,弹出的突兀的“咚”的一声,仿佛狠狠地敲在两人彷徨的心上,男主无言以对,镜头只能捕捉到他苦涩无奈混杂着震撼的表情。像这样或运用客观叙述或运用心理探索的手法来表现细腻精致的小细节,不失之为一种独特的尝试。
  四、独具匠心的题材塑造
  近年来,日本偶像剧在选择题材时更趋向与同当下社会文化的潮流热点相结合,这样的做法可谓一举多得。首先,时新的社会现象本就不缺少关注的眼球,深谙此道的日本偶像剧正抓住观众对热门社会话题的关注心理和探究心理,将大量本就对此感兴趣的收视群体收入囊中。其次,贴近社会热点的题材更易于编剧做文章,借由大众关注的卖点从而炒热剧作,或精益求精地糅合编剧的个性来拓宽作品的深度与广度。
  如偶像剧《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便是一部反映了日本社会多种现代问题的佳作。该剧主要讲述了一个懦弱懒散的文科宅男与一个不知变通的理科女的爱情故事,同时将一个思辨性的话题融合其中——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变化与高速发展的社会是否能完全相互适应。如男主角因为无法适应社会体系而逃避工作与社交,宅在家中只靠母亲的收入生活,这样的他却不肯承认自己是“啃老族”,而强硬地自称为“高等游民”。而女主角则是一位“不适合恋爱的女性”,习惯于用理性刻板的态度来处理所有事情,约会前眼线画歪了,为节省时间就带上眼罩出门赴约。这种夸张和喜剧式的表现方法独特有趣,让屏幕前的御宅族们熟悉不过却又耳目一新。按照传统价值观念,难以被他人理解接纳的人群都是生活中的失意者,然而编剧却故意唱反调,通过展现“奇葩”“尼特族”的生活态度来使观众思考,不同的人是否能选择不同的生活状态?是否每个人都要因从众心理屈服于同种价值观念?这样强有力的反问引人深思。
  综上所述,日本偶像剧的动人之处,离不开他们看似多变却始终如一的的主题模式,对民族文化内涵的重视与把握,精巧细腻的情感叙事以及独具匠心的题材塑造。日本偶像剧的成功经验,值得中国的电视剧创作者们进行学习与借鉴,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电视剧的艺术水平。
  参考文献:
  [1][4][7][8]吴质.跨文化传播中的中日电视剧交流[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0.
  [2][3]秦璋颖.论日剧中人的主体性及生命价值的体现[J].北方作家,2010,02:70-71.
  [5][6]温朝霞.1980年后日韩影视剧在中国的传播[D].广东:暨南大学,2006.
  [9]王凡.站在青春和爱情的交叉点上[D].江西:南昌大学,2007.
其他文献
摘要:岑毓英是晚清重要的封疆大吏,其一生功劳争议较多。统治者认为其为封疆大吏,平定西南少数民族叛乱、抵御法国人入侵等。少数民族认为其是清政府的刽子手,靠镇压西南少数民族起义而起家。在对岑毓英与西南少数民族起义相关史料的研究中,因为文献不足和考据不深,出现了一些错误和片面认识。《岑襄勤公勋德介福图》可以帮助我们纠正部分研究中的错讹和补充史料的不足,让我们的研究更为科学与合理。  关键词:岑毓英 勋德
期刊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当前社会利益关系冲击着大学生正在形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能帮助大学生们树立廉洁思想,以健康的身心走向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调研报告从开展廉洁教育对学生本人,对社会的有益影响处着手,是人们能认识到开展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其次,综合各方面人士的想法,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廉洁;大学生;教育;方法  一、调查方法及内容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的问题是现代人的消费情况,对当前阶段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金钱观进行了解。尝试去分析概念设计在商业空间中的应用情况。通过概念设计来表达品牌的涵义和设计者要传达的文化层面的内容。在商业中用概念设计引导出品牌文化的内涵,以更好的认识现代人的消费理念。  关键词:概念设计;商业空间;应用  本文主要讨论的内容就是概念设计的思维习惯、设计模式、设计特点,在商业空间中应用的具体方法和表现模式。
期刊
??: ????????????????????????????????????????????????????????????????????.  ???: ???; ???; ??; ????  关键词:徐居正;四佳集;诗经;接受考察  1. ????  ??? ??????????????????????????????????????????????????????????????????
期刊
摘要:商业建筑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并且,商业建筑也是当今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设计者我们要如何去进行设计和规划才能更加符合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这是很值得我们用心去研究的问题,本文将从空间设计、水平流动线设计及顾客消费心理这几个方面来探讨。  关键词:空间设计;商业建筑;水平流动线;垂直人流动线设计;  前言  商业建筑的好坏直接表征着这座城市社会经济繁荣的程度,同时商业
期刊
摘要:千根村九曲黄河灯是河北省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内涵深厚,活态性传承较好。本文对其活动形式进行了阐释,分析了其内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探讨了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项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千根村九曲黄河灯;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保护和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具有重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文化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和整合,重新审视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构成、特征和功能等理论知识。分析高校体育文化现状的定量研究,认识高校体育文化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建设水平,发现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培养具有体育素质的人和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提出一些的建议。  关键词:体育文化;特征;功能;研究评述  高校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呈现出的一种特
期刊
摘要:在网络时代,传统纸质媒体的作用受到冲击,为了提升纸质媒体的关注度与吸引力,要求记者应加强自身的版面意识,具备政治意识、服务意识和市场营销意识等,通过提升自身的版面意识,保证稿件可高质量发表。在本文中,笔者从政治意识、服务意识、精品意识等方面对记者的版面意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记者;版面意识;政治意识;表现形式  当前,不少的记者都在抱怨稿件越来越难发。而分析记者稿件难发的原因,一个很重要
期刊
摘要:音乐教育的基本方针是"以人为本",要让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和发展,使音乐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这就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创设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活动的参与置于教学的重要位置,更好的发展和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很好的享受音乐的乐趣,突出自我,展现自我。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方法;研究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
期刊
摘要:司马光的《涑水记闻》是我国宋代一部重要的语录体史料笔记,被同时代和后世许多著述作为重要的文献资料广泛征引,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和史学价值。中华书局1989年版的《涑水记闻》虽附有邓广铭、张希清的校记,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本文将试举其中一则进行考辩。  关键词:水记闻 ; 考证 ; 勘误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