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滞农村学校发展的原因及对策初探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55769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关系到一代人的发展,关系到今后几十年中国农村的发展,我们必须从教育的全面性、均衡性角度去思考农村教育,以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但农村教育近年来出现了滑坡现象,主要表现为师生人数不稳定,教育成绩呈逐年下降趋势,以致学校发展受阻滞。农村教育问题的解决应该说已经迫在眉睫,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认识和应对。
  
  一、客观社会情况的变化,导致农村学校师生队伍的不稳定
  
  1.“离土型”校园的构建带来了学生的流失
  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到现在,人口出生数量较几十甚至十几年前呈锐减趋势,以致适龄入学儿童数量也随之不断减少。加之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村崛起了一支务工大军,一批大龄孩子受到务工思想的影响,稍有机会便辍学打工,甚至有一部分家庭举家流向城市。这样,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农村学校学生又进一步减少,于是许多立足于乡村的村级小学和中学便逐渐因学生数的锐减而无法支撑,不得不自行撤并。整个农村学校布局由原来的“村居学校”而逐步发展成为一镇一所的“离土型”学校。这种“离土型”学校格局的形成,使得已经为数较少的“村居学校”学生不得不到镇中心校住校上课,由原来的走读生被迫成为寄宿生。
  “寄宿制”格局的形成,使得一些孩子的家长以孩子已经住校为由纷纷外出务工,进而在农村形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而“离土学校”的形成又加重了农民在教育投入上的经济负担,他们不得不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挣钱上来,因而减少了甚至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情投入。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关怀,形成了孤独、自私等心理,并产生厌学情绪,直接导致学校学生数量的流失。这是农村学校辍学率不断上升的直接原因之一。
  如上所述,“离土型”校园格局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也间接造成了学生的流失。这一方面需要学校采取一定措施,建立起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如通过网络组织“留守儿童”的父母与自己的孩子进行视频对话。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支持:或者在进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时,尽量协调各项工作,据村落实际情况尽量保留村落学校;或者在政府的统一布局下,调整农村村居结构,在条件成熟的地方采用村民自愿的原则将村居相对集中,形成“农村小区”,在小区中保留村居学校。最终使得村居学校与乡土文化融合成一个整体,使学校这个传承传统文化的场所不再浮游于乡村之外,使得学校这个育人的圣殿拥有自己肥沃的土壤。这样,或许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控辍”工作。
  2.“单线型”教师流动使城乡教育差距扩大
  将现有教师进行适当调整是教师资源配置的一个有力手段和有效方法,这样可以使一个区域内的教育呈现一种平衡性。就目前情况而言,教师流动早已成为现实,但相关资料显示,教师流动主要是单向的。由于城乡待遇不同,加之城乡交通、生活等便利程度的差异,教师的流动情形往往是优秀教师、“关系教师”借助某种条件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偏远学校流向城郊学校,从薄弱学校流向重点学校。这样便使得城乡之间、校际校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在很大程度上遏止了一部分农村学校的发展脚步。
  虽然目前教师待遇进行了调整,有一定提高,但就综合待遇(包括工资收入、交通便利指数,特别是福利待遇、课时补助、孩子就学条件等)而言,农村仍远低于城市,虽给予了部分边远农村学校教师一定的生活和交通补助,但远没有控制住农村教师向城市流动的趋势。
  另外,教师向城市流动的另一大因素在于教师对精神利益的追求。纵观多年教育发展的现状,在教师精神嘉奖上,往往是城市教师“近水楼台先得月”。优课评选、观摩课、中考阅卷等等,往往是城市教师优先入围、优先当选,而农村教师只能“望洋兴叹”,于是在评职称时,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
  鉴于此,如果在调整城乡教师待遇时,在考虑那一点微薄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经济收入的同时,又能在精神鼓励上给予一定考虑(暂且不说优先,平等对待即可),或许可以让农村教师放慢流动的脚步,从而从根本上缩小城乡、校际教育的差距,最终达到有利于农村学校发展的目的。
  3.“独立型”教育模式导致农村教育资源缺失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它与家庭、社会无不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农村务工大军的崛起,导致出现了很多留守儿童,对这部分孩子而言,学校成了教育他们的唯一场所,这种“独立型”的教育模式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严重缺失。
  新课程改革执行至今,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教育的最根本任务,在这项巨大任务中,学校、社会、家庭三者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正是近年来悄然兴起的打工热潮,留下了一批又一批“留守儿童”。
  
  二、管理模式的失衡,导致农村学校教育发展脚步的缓慢
  
  1.“单向度”层级管理带来低效能办学效果
  这里所说的“单向度”层级管理模式,指的是教育管理体制上一种“自上而下”的“唯管理”模式。现实教育管理体制基本上是“局管校,校管师”模式,学校一切活动唯局文件而动,学校几乎无自主办学模式。部分学校即使开设了校本课程,往往也只是面子工程,只是“画上荷花”,虽有其形,而无其质。这种管理体系形成了上级指令下级、下级唯上级是从的局面,学校在办学和自身管理上缺少应有的活力和机制,同时教师在校内也只能唯校旨是从,不敢稍逾雷池半步,于是形成“政府办学、校校一面”的统一格局。
  在这种格局下,农村学校实际上就是一个“学生保护者”“校舍守卫者”或“命令执行者”,学校必须绝对服从上级,绝对对上级负责,而无须对学生、对家长负责;教师则发展成一个“命题者”“朗读者”或“演讲者,必须绝对服从校级管理,而无须对学生负责。这样,学校失去了自身的棱角,教师失去了才华的展示,学校只能按上级文件要求去“执章办事”,教师只能按学校规定去“按步应对”。如此办学,带来的必然是教育的低效能。
  然而,就学校本身而言,领导阶层,特别是校长,对学校情况一定是了如指掌,对于学校的何去何从,该制订怎样的发展思路,一定是胸存丘壑;而作为老师,也都懂得学生在成长道路上的需求,知道学生在发展途中的所愿。所以,若能对现行的“上令下达”式教育管理模式稍作改变,让学校有一定的办学自主权(当然是上级管理和指导下的自主),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见,改变一直以来的“想考虑、难做到、无施展”的局面,达到“想考虑、能考虑、可施展”的地步,使得学校和教师能够针对学生所需作出选择和安排,而非按照上级行管部门的文件而选择,这样,学生的发展需求应该可以得到一定保障,学校的生命力也会日渐茁壮。
  2.“随意性”决策,形成薄弱的文化底蕴
  “文化治校”应该是办学的至臻境界。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对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无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陶冶教师的高尚道德情操,更可以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形成。因而在学校建设中,加强文化建设,让校园文化特色一届一届传承、一年一年升华,最终形成深厚的底蕴,显得弥足珍贵。
  然而,就现状看,几乎所有农村学校的领导都承认自己学校文化底蕴不足。虽然他们也认识到文化治校的重要意义和巨大作用,但却迷惑于“校园文化”涵义的真正所在,对如何去生成自己学校的文化难于着手,对校园文化的核心认识不够清楚。与此同时,由于农村学校的领导,特别是校长经常更换,更使得学校的文化核心尚未确立或刚刚有了眉目,便又因校长的更换带来思路的改变,而使得前任校长刚有了眉目的校园文化建设措施和计划被迫高束柜中,庋藏于箱。这种无延续性的带有“随意性”“变更性”的文化建设决策,几乎使得所有的农村学校文化无特色可言,无底蕴可谈。
  其实只要我们能针对学校文化现状和学校本身特点,在全校人员的群策群力下,构建起学校文化发展的宏图,不因校长的变更而变更,新的校长也能做到不忌于沿用前任领导的发展谋略,又怎么不能保证学校文化持续稳定地发展呢?
  学校文化有了持续稳定的发展,随着年代的久远,何愁底气不深、韵味不浓?这样,学校距离文化治校还会远吗?
  3.“一言堂”管理模式,形成旁观者教师群体
  学校的主要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简言之就是人才培养。在这项具有伟大意义的工程中,要面对学生、了解学生的是教师,直接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也是教师,所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显得十分重要。最能了解学生需求和学生心理的教师能否参与到学校工作的决策上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能否步入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来。然而,在许多学校,学校的决策仅仅是几个领导甚至是校长一人说了算,即便是各部门(教务、教导、政教、总务等)的制度,譬如备课制度、考绩制度、评优方法等,也大多只是由部门负责人“闭门造车”而出,完全游离于教师的参与之外,以至于学校的管理愈来愈趋于行政化。教师实际参与学校管理的程度远远低于教师内心的期望程度,教师逐渐发展成只是政策和命令的执行者,这样,学校的发展工作又怎能不故步不前呢?
  如果学校在制订一些政策和制度,以及对一些重大问题做出决策之前,能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渠道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广大教师真正参与进来,激发出全体教职工的创造力,彻底改变“一言堂”管理模式下出炉的制度,在群策群力中制定出适应学生实际、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的制度和规范,那就一定可以推进学校的发展。
  
  四、评价机制的偏颇,导致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的名不副实
  
  1.“唯分数”评价机制阻滞素质教育的脚步
  “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性障碍及对策研究”课题组认为中小学生应试教育现象仍比较严重。其实,细究起来这正是各校“唯分数”评价机制严重阻滞素质教育前进脚步的表现。
  农村大部分学校在考试指挥棒的指引下,忽视学生成长规律,力抓貌似智力教育的应试教育,在评价教师优秀与否、能力大小时,往往“唯分数”视之。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放松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的培养,为了分数而普遍采取题海战术,导致学生思维不够活跃,甚至趋于僵化,创新品格也渐渐缺失。有些学生及其家长也因考分的一低再低,屡次未能上升而丧失求学的希望。这样一来,学生都走了,还能谈得上什么素质教育的推行?长此下去,学校发展又怎么能跟得上素质教育这一社会发展大潮的脚步,又怎么能适应社会教育发展的需求?
  那么,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能否改变一下评价机制,在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优条件上不再“唯分数”而定呢?这将是关系到素质教育是否能深入推行和发展的一个关键,而这一关键能否实施的关键又在于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价机制能否不再在分数上给学校加压,不再在升学数量上给学校下任务。
  改变“唯分数”评价机制,实施以“德育”为中心的全面性评价机制,应该可以改变目前题海战术的应试教育状况,应该可以让学生在品性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愉快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果真如此,学校应该一定会在发展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2.“唯班主任责任”导致班级管理凝聚力的缺失
  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细胞”,是学校最小一级“单位”,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等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说,班级事务应该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在事务管理上,学校工作应该与班级管理融为一体、互相见长,应该让所有教师都有一份班级管理责任感。但事实上,在大多数农村学校,班级管理通常被认为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任课老师很少参与。甚至有些学校就明确规定班级琐事、学生思想等事情只由班主任一人去管理,以至于很多任课教师错误地认为,自己只要上好自己的课,自己只要管住学生本节课不违反纪律就行了,管理学生只是班主任的事。甚至有些教师在自己课堂上发生了事情也只是打个电话给班主任,认为已经知会了班主任,怎么处理就是班主任的事情了。这些教师在糊涂认识的驱使下对班里学生不闻不问,一旦班上纪律不好、学风不良就把所有的责任推到班主任一个人身上。
  很显然,这种“唯班主任责任”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班级管理凝聚力的缺失。班级学生唯班主任是从,班主任在学生中的威信也只是因为学生的害怕而产生,一旦班主任不坐镇指挥,恐怕有些教师的课就不会那么得于心而应于手了。班级一旦形成这种局面,何谈班级的进步,学校的发展?
  其实,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意义重大,任课教师的引导作用对班级合力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管理学生相对严格,就情感而言,学生更容易与任课老师接近并融洽相处。如果任课老师能利用这一特点,在传道、授业的同时,积极地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发展,很容易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不就是一项既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又利于学科教学的一举双赢的举措吗?
  试想,如果任课教师与班主任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任课教师在承担着教书育人责任的同时,都能携起手来,献计献策,集思广益,共同关心班集体的发展,班集体怎么会不健康发展呢?就班级和就学校而言,这将是一股多么强劲的教育合力啊!有了这样一股教育合力,学校前进的脚步一定会更快更坚实地迈进。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朱湖中学)
  
  (责任编辑:郭冰)
其他文献
近年来,该院以争创“廉医、诚信、为民和谐医院”为切入点,倡导“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创新优质服务,积极探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强化创建意识,做到“七个结合”
“老协和”有其先天机遇、杰出文化和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和传统,许多专业都是创建最早、水平最高,对国内医学发挥过重大作用。对那段历史,中国医界从不质疑。但今天,大家都
本文论述教师对教材的活用,及在课堂教学中用语言营造积极、活泼、有效的课堂氛围的探索与尝试。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teachers’ utiliz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
熊蕾从新华社中国特稿社副社长位置上退下来后,被北京外国语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邀请去做新闻专业的特聘教授。继承了父亲熊向晖的敏锐与果敢,她认为传媒要有一种与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酷爱围棋,且棋艺精深。他在给友人的诗中曾毫不掩饰地说:“棋罢嫌无敌,诗成愧在前。”他在为官期间,公务之余,常常下棋。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也爱好围棋。他下棋时
随着政府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该领域的状况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善。作为公益性的非营利性组织农村卫生机构,应是政府投入的另一个重点领域。 As the government increases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前进,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逐步增强,医患沟通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湖北宜昌市卫生
“It is banal to say we never exist in the singular.We are surrounded by beings and things with which we maintain relationships.Through sight,touch,sympathy and
衡量一款SUV是否够硬派,动力、底盘、四驱缺一不可,在这之上如果再有不错的舒适性就更好不过了。双龙雷斯特Ⅱ就是这样一款功能硬派,且不失舒适的“温柔硬汉”。 Measuring
对于大多数中距离跑来说,400米跑的速度是一个限制因素。400米跑得越快,800米的潜力越大。800米的速度越快,1500米的潜力应越大。为此,在冬天可进行跑廊训练。这样,当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