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民俗文化教育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r8232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俗文化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民俗文化作为高中语文课程重要的教学资源,理应发挥出其应用的功效。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三点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民俗文化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民俗文化;教育;教学
  引言
  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一种文化模式,反映了一个时代或者一个地域的人群意愿,是联系传统和现实的重要纽带。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源,凝聚了一个民族的情感和行为特色,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理想和信仰。因此,民俗文化教育对于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作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民俗文化教育。
  一、利用教材中的民俗文化资源,提升语文课程的文化内涵
  语文课程内容是由形式多样、经典生动、意义深刻的文学作品构成的,所以说民俗文化作品一直是语文课程重要的教学资源。通过对高中语文教材的深入挖掘,不难发现其包含了丰富的民俗文字资源,经典文学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民俗文化的思想内涵,而且许多文学作品都是来自与民间,在民俗文化的历史沉淀中诞生的。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古典文学作品《诗经》,其根据西周时代民间文化采集而成,其内容反应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五百年的民俗文化風貌,根据所记载的民俗文化类型分成了《风》、《雅》、《颂》三大类。发展到汉朝,《诗经》更是成为当时文人学士必学的经典。再如唐宋的诗词以及元的戏剧、明清小说等许多都是有民俗文化登堂入室成为经典作品的。
  纵观中国文学史,无不证明文学的基础层次就是民俗文化,即便是高雅文化也是需要建构在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否则就会失去价值。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学作品,究其根源都包含了民俗文化,如果语文教师忽略了民俗文化教育意义,只重视经典文学作品的“高贵典雅”,而不去深入挖掘作品所具有的民俗文化内涵,势必会导致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缺失,使得学生不能真正了解作品中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挖掘教材中的民俗文化资源,从民俗文化的角度来审视文学作品,感受文学作品的“原汁原味”,培养学生通过民俗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来提高审美意识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通过对不同年代和地狱民俗文化的描写鉴赏,分析人物的艺术形象,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培养浓厚的人文气息。由于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所以只要教师深入挖掘这些作品所蕴含的民俗文化资源,就能有效地提升语文课程的文化内涵。
  二、重视民俗文化的教学价值,提升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首先,民俗文化是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构成了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建构语文知识的重要来源。比如谚语、节日、李易制毒等等民俗文化知识都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内容,合理地利用这些民俗文化的教学价值能够加强学生的阅读积累和文学底蕴,丰富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实现语文教学目的。在鲁迅的《祝福》教学中,会涉及到关于三从四德、三纲五常、“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以及古代“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在封建礼教制度下人们的思想被深深束缚,从而形成当时特点明显的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文化具有极深的教学价值,能帮助学生认识到封建礼教制度的弊端,体验民主、平等和自由的意义。
  在《边城》教学中,文章提到了关于端午节的知识,端午节属于我国特色民俗文化,教师要利用传统节日的学习来为中学生传承民族文件夯实知识基础。除此以外,还有许多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也包含了民俗文化。在《兰亭集序》中关于“癸丑”一词的讲解,学生了解到古古代的年月日表达方式,掌握一些古代计时方式,积累古代历法知识,这样都丰富学生的文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描述了古代以“右”为尊,加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无出其右”、“旁门左道”、这些成语都是古代文化的真实写照。可以说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包含了民俗文化资源,教师要利用这些多彩的民俗文化知识,发挥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文字、历法、礼节等方面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拉近学生和社会生活的距离,丰富语文课堂教学,提升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三、引导学生甄别民俗文化,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教育承担着弘扬您在文化的重任,同样作为中学生也需要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高中语文课程在高中所以学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前提。所以,高中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而民俗文化则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由于民俗文化有着时代性和地域性,在不断地发生演变。而且,当期社会的民俗文化内容也是参差不齐的,不是所有的民俗文化都对社会有益。比如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一些恶俗陋习就应该坚决摒弃。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和掌握,还需要引导学生学会甄别民俗文化,以此来弘扬优秀的民族精神,共建文明社会。
  例如鲁迅在《祝福》中所描写的民俗文化,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认识到封建恶俗对整个社会以及人民群众的伤害,认识到祥林嫂真正死亡的原因。而鲁迅也是希望借助祥林嫂悲剧的描写来揭示当时恶劣的民俗文化,让人们从封建陋俗中醒过来。再如《边城》中关于端午节小城人们所表现出来的纯美的民俗风情和人性的善良,有利于学生传承美好的民俗文化。另外,教师可以将高中语文教材中不同的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民俗文化内容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帮助学生加深对不同民俗文化的认识,提高甄别民俗文化的能力。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对民俗文化进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去丑留美”,将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广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民俗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心智的健康成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利于发挥民俗文化的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有效地实现高中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作者单位:江西省贵溪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傅琼和.论新课标下民俗文化的教育功能[J].中学语文.2011(09)
  [2]臧胜楠.论语文课堂中的民俗文化教学策略[J].教育文化论坛.2013(01)
其他文献
笔者从陕西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的必然性,多样化发展的成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创造性地建立了一个陕西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理论。这些理论研究对陕西省
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生观、生活价值观、审美情趣、团结精神。强化音乐教学中审美情趣的体验,是对音乐教学中价值传承的一种体现。本文结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Ⅰ度或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合并束支阻滞患者安装DDD型永久起搏器后心功能改善情况. 方法测定符合CHF伴有Ⅰ度或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合并束
基于桂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小学教育调查数据,建立父母的学历与子女对学习的态度、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的态度与子女对学习的态度的二维列联表,并运用列联表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父
笔者论述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目前还存在漏洞,具体论述了我国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包括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体制不完善,档案材料
近年来,市场竞争机制逐步进入干部教育培训领域,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初步形成了开放竞争的格局。但是,在这个开放竞争格局形成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笔者针对这些困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有了诸多新限制并扩大了可利用的操作空间。本文详细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而得出新准则下企业盈余管理的策略。 The new accountin
企业对实行会计电算化的根本的目的在于提高单位现代化管理水平,企业财务电算化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保证。正基于此,文章以电算化管理和内部控制中存在
引言rn体育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中学体育教学理应如此.同样的教学内容,让不同的教师进行教学,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其主要的本质内涵就是体育教学的艺术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