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盘处处江秋水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j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漆工艺是这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中国用漆已有近万年的历史,漆器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实物发现。至明清,漆器工艺和漆艺名家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明末清初,江千里和他的螺钿漆器名重一时,并且影响深远,在中国漆器史上留下了靓丽的一笔。
  江千里,浙江嘉兴人,一说扬州人。字秋水,生卒年不详,是明末清初镶嵌漆器工艺家。王士祯《池北偶谈》和朱琰《陶说》作姜千里。江千里长期在扬州生活和艺术创作,善制嵌螺钿漆器,作品主要有酒器、盒、盘、笔筒等。技艺精湛,所嵌螺钿精工细雕,浑朴华丽。他开创了明代镶嵌螺钿细工的先河,名声广播海内外。时人将其作品与张鸣岐铜炉、濮仲谦刻竹、时大彬砂壶共称四绝品。清中期学者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说“江千里治嵌漆……皆名闻朝野,信今后传无疑也。”意思说此人将来一定名垂青史。嘉庆时重修的《扬州府志》记录了当时流行的一副对联:“杯盘处处江秋水,卷轴家家查二瞻。”查二瞻就是查士标,康熙初年画山水的名家。这幅对联形象地描绘了当时风行的雅致生活,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江千里的艺术地位。
   江千里所制漆器目前留存下来的并不多。从已公布的资料来看,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嵌螺钿黑漆执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嵌螺钿金银片海水云龙纹长方盒和嵌螺钿山水人物楼阁圆盒和漆盘数件、河北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收藏有嵌螺钿黑漆插屏、南京博物院藏有螺钿漆盘、香港“抱一斋”藏有螺钿漆盘、英国伦敦维多利亚艾伯特博物馆藏有一对黑漆嵌螺钿盘以及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藏的黑漆嵌螺钿盘。
  从这些传世的江千里款漆器来看, 江千里一生喜用《西厢记》为图案作小件软螺钿镶嵌。《西厢记》是元代戏剧家王实甫所作,共五本二十一折,五本分别为:“张君瑞闹道场”、“崔莺莺夜听琴”、“张君瑞害相思”、“草桥店梦莺莺”、“张君瑞庆团圆”。二十一折的内容根据历代昆曲、京剧等发展,大致为游殿 、惊艳 、酬韵、附斋、寺警、许婚、退贼、赖婚、探病、闹简、回柬、赖简、琴心、佳期、拷红、长亭、酬简、惊梦、逐婿、抗命、并骑。《西厢记》的这些折子戏内容往往演化为经典场景,成为明清艺术品的题材。但集中使用,还是体现在江千里漆器上。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四件漆器, 高1厘米,口径12.3厘米。敞口,折沿,浅腹,平底。通体髹黑漆,嵌薄螺钿作纹饰,色彩绚丽,制作精细,宛若一幅工笔画。外底中心有嵌螺钿“千里”篆书款。从图案看,第一件为《西厢记》的“探病”一折(图一),探病一折是说张生自听琴之后,多日不见莺莺,张生害了相思病,趁红娘探病之机,托她捎信给莺莺,莺莺回信约张生月下相会。盘上图案为庭院中树木婆娑,假山玲珑,两名仕女一前一后,前女手拿信件,侧头回顾,后女似在叮嘱。反映莺莺让红娘送信的瞬间情景。第二件为《西厢记》的“佳期”一折(图二),佳期一折说的是张生急欲与小姐相见,便翻墙而入,莺莺见他翻墙而入,反怪他行为下流,发誓再不见他,致使张生病情愈发严重。莺莺借探病为名,到张生房中与他幽会。图案为一女正在叩门,一女在阶下等候。反映莺莺在红娘的帮助下与张生幽会的情景。第三件为《西厢记》的“拷红”一折(图三),拷红一折说的是红娘送莺莺到张生的书房幽会,被崔夫人发现,唤来红娘进行拷问,责怪她玷辱了相府的名声。红娘据理力争,说这件事都是夫人许婚赖婚造成的,最后崔夫人无奈只好应下婚事。第四件为《西厢记》的“回柬”一折(圖四),回柬一折说的是张生退了围普救寺之兵,崔老夫人绝口不提婚事,张生失望之极病倒,莺莺让红娘去书房探望。张生相思难解,央求红娘替他从中传递消息。莺莺怜惜张生,终于鼓起勇气,也写诗回赠。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漆器, 高1厘米,直径12. 4 厘米。口外撇, 口沿有脱落现象, 有三层边饰, 曲直结合使用。盘髹黑漆上嵌薄螺钿, 盘面运用写实风格, 生动描写出《西厢记》“琴心”一折故事。张生隔墙弹唱《凤求凰》,并借机向莺莺告白:“昔日司马相如得此曲成事,我虽不及相如,愿小姐有文君之意。”盘上图案为一书生在室内操琴, 屋外一主一婢在倾听, 周围有假山石、芭蕉、银杏围绕, 上空有几星星及皓月。作者在螺钿上又加刻细细的纹线, 线条柔软宛转,衣褶、毛发纤毫毕现。(图五)
  香港“抱一斋”收藏的漆器,高1.3厘米,口径12.5厘米, 浅圆盘,折沿,斜壁,平底,圈足内凹,口沿镶银扣。通体髹黑漆,以螺钿及金片镶嵌花纹。盘心饰《西厢记》“酬简”一折故事。图中崔莺莺在房内展读琴童携来的张君瑞高中捷报后,正准备回书并寄物托琴童带回张生,红娘在旁侍立,而琴童则在园中伫候。口沿下饰连续锦纹一周,内壁为折枝花卉纹五组。(图六)
  这几件江千里漆盘,景色、人物的服饰及花纹精心选择闪不同色彩的螺钿搭配而成, 在浓淡深浅的色调对比中相互呼应陪衬, 给人以和谐秀美之感, 通过一组组螺钿镶嵌成的色块组成画面,图案色泽艳丽,随光变幻闪烁着紫霞般的光芒。 从而产生出一种炫目的华贵的艺术魅力,堪称传世珍品。
  从江千里漆盘可见,明代螺钿漆器较前代有了更大的发展。螺钿漆器是用螺蚌壳片、镶嵌于漆胎, 再刻纹、填漆,然后将螺钿花纹磨显而出,使文质齐平的漆器。在古代,人们把螺钿叫做钿嵌、陷蚌、坎螺或螺填。宋人方勺在《泊宅篇》中称之为螺填,元末陶宗仪《辍耕录》中有螺钿之名,明代著名漆工黄成在《髹饰录》中称它为陷蚌、坎螺等。螺,指的是嵌物的质地,钿是装饰的意思。在远古,螺贝在很长时间内一直被作为一种奢侈品。人类欲富的需求和求美的心理,促成了贝壳装饰、髹漆工艺的发展,造就了漆与贝的天作之合,成就了螺钿艺术,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工艺装饰花纹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从出土文物看,螺贝镶嵌技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得很早,在河南商代遗址中,就有为数甚多的蛤蚌器。安阳侯家庄商代王陵发现的漆绘雕花木器中,也有蚌壳、蚌泡、玉石等镶嵌,并有蚌壳刻成的三角形、半圆形、花瓣形等各式嵌片。
  明人《髹饰录》中螺钿条描述螺钿漆器时这样写道:“螺钿,……百般文图,点、抹、钩、条,总以精细密致如画为妙。又分截壳色,随彩而施缀者,光华可赏。”此话的意思是指按花纹画面需要,有意识地采用不同色泽的螺片,裁切成各种不同的点、抹、钩、条形状,镶嵌成“百般文图”。江千里就是此中高手。《平山堂诗集》中记有明末清初刘应宾寓扬州夜见江千里所制的螺钿杯, 作赞诗:“螺钿妆成翡翠光, 紫霞秋澈婺州香,形态俱美真通太, 假寐仍期到醉乡”。
  螺钿名工江千里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在西汉中晚期,扬州就是重要的漆器生产中心。隋唐时期, 位于水陆商道结合点的它已经成为两京以外最著名的手工业商业城市。明代江南城市经济繁荣,尤其是江南地区,当时许多重要的漆器生产中心皆位于此, 其中以扬州最为著名,形成了螺钿镶嵌、百宝嵌、剔红等著名的雕嵌品种, 出现了江千里、周翥等见于著述的漆器艺人。
  从以上传世的江千里的几件漆盘不仅可以看出明代漆器工艺的成就,还可以一窥元代文学名著《西厢记》在明代的发展。在中国文学史上,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一部爱情婚姻题材的典范之作,它所描写的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爱情具有浓郁的理想色彩,对后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到了明代,封建专制空前加强,程朱理学被奉为官方哲学,士人沉醉于科举功名之中,以才子佳人为题材的戏曲和小说作品的大量出现,反映了很多文人的理想。在这些作品里,作者一般以艳羡的口吻描写男主人公的才华和女主人公的容貌才情,他们一见钟情,虽经过一系列的波折,但最后男子高中状元,女子封为夫人。基本情节显然受到了《西厢记》的影响,江千里漆盘可以说是这种影响的形象化的反映。
其他文献
创烧于康熙年间的青花五彩十二月花卉诗句杯,分别是在每个酒杯上绘制一种花,题一句诗,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组成一套十二只的仰钟式酒杯,该杯集诗、书、画、印等为一体,制作精细,胎薄瓷白,光润晶莹欲透,绘图雅致,色彩淡雅,烧造技术高超,后世多有仿制,是研究和了解康熙时期制瓷、绘画、题诗、钤印等难得的实物资料。对十二月花卉杯历来有不同的排序,个别月份还有不同的花卉定名。本文以实物为依据,结合花卉杯上的诗句内
期刊
人物简介:  单国霖,1942年2月出生于上海,浙江萧山人,擅长中国书画理论历史研究,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历任上海博物馆陈列部组员、书画研究部副主任、主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主编有《华品书画集》、《海上名画家精品集》等。发表论文有《浙江军年行迹及其画风探》、《明代文人书画交易方式初探》、《论近代金石派绘画》、《元代绘画序论》等。曾赴美国、德国讲学,并参加
期刊
近一时期,文物收藏界闹得沸沸扬扬的,莫过于“壶王”风波了。据各大媒体报道,某收藏家捐赠给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六百多件文物,其中一件长沙窑大壶,先是被业内权威鉴定为国宝“壶王”,后又被故宫专家质疑为赝品,接着演变为“壶王”事件,从而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拍卖市场持续火爆,全民收藏高温不减,鉴宝节目愈演愈烈,鉴定专家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在收藏界,文物造假,真伪难辨,新闻不断,乱象丛生。文物藏家几多真品?
期刊
中国的传统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唯有砚的溢美之词为最多,究其原因则以其品性坚润,存千古之风范,万世传而不朽,备受文人墨客之喜爱。文学之士对砚常有“一日相亲,终身为伴”的美誉。宋人苏易简在其《文房四谱》中更是直接表露出对砚的喜爱:四宝砚为首,笔墨兼纸皆可随时收受,可终身与俱者唯砚而已。  我国用砚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仰韶文化时期的姜寨石砚(1980年,陕西临潼姜寨的仰韶文化遗址墓葬中发掘出一方
期刊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要建设文化强国,并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特别提到要扩大文化消费及建设重点文化项目,这是令人振奋的消息!但近年来,文化产业中文物艺术品市场却是怪象丛生。今年央视315晚会上直接曝光了一些鉴定机构滥开假鉴定证书的事件,令人难以置信。拍卖公司所谓的“鉴定师”们随意开具鉴定证书,几十、几百元的仿品加上所谓“专家”的一张纸头就摇身变为上千万的文物。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
期刊
中国嘉德2011春季拍卖会上,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拍出4.25亿天价,引起一片哗然。一时间,各大媒体与网络纷纷大肆报道,公开质疑该作品的真实性。著名近现代书画收藏家、资深齐白石研究专家刘文杰先生认为:“中国画相似题材、相似作品创作多幅很常见。”不说近来闹得沸沸扬扬的“流水作业”,从照片看,那挂在墙上“流水线”的就不下10幅。就说画国画,特别是大写意,一年画个上百幅,那是小儿科,即使是大
期刊
广彩即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是吸收传统的古彩技艺,仿照西洋表现手法,经彩绘、烘烧制成的彩瓷。这一品种出现于康熙晚期,盛行于雍正、乾隆时期。当时为适应外销的需要,将景德镇所烧的素瓷坯运到广州后,根据外商的需求加以彩绘,再经700-750℃烘烤而成。这是一个专为外销而生产的品种,因而纹饰更多地模仿西方的艺术形式,以浓烈的色彩和弯曲曼妙的线条迎合当时西方人的审美情趣,不少作品体现出浓厚的洛可可艺术风格。图
期刊
广州2011年艺术品秋拍将于11月下旬拉开帷幕,率先登场的是广州银通与广东省拍,紧随其后在12月中下旬集中"爆发"的包括有华艺国际(原广州嘉德)、广东侨鑫、广州皇玛、广东古今、广东融德等。虽然香港苏富比总成交逾32亿港元,但对于后市预测,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文联批评家协会副主席黎展华认为,受欧债危机等全球经济不明朗因素,以及政府持续收紧银根、社会资金流动性减弱,艺术品市场不断爆出"赝品"
期刊
张大千、谢稚柳绘画艺术比较谈    由上篇论述,当知张大干“不做文人画家”和谢稚柳“不入一笔明清”的理由。正因为“不做文人画家”,才得以成为中国画画坛“五百年来第一人”;也正因为“不入一笔明清”,才得以被其门人称之为“五百年来无有其俦”。  有趣的是,一个是“石涛再生”,一个则是“平生不喜作石涛”,又是如何“起步”有异,最终却都成了二十世纪画坛的“盟主”?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们还是先来看
期刊
中国画有着几千年的古老生命,它因描绘不同的事物而有其自身的分类(如人物、山水、花鸟等),同时,也在艺术语言上有着特定的要求。明代著名画家沈周的《庐山高》就体现了这些特点。  《庐山高》是一幅纵长193.8厘米,横宽98.1厘米的山水立轴画。从总体来看山峦层叠,草木丰茂,飞瀑高悬,云雾浮动,所采用的构图方式是“高远法”兼“S”形构图。沈周用墨色的浓淡、层次逐步变化的一条“S”形的山体走势将画面的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