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中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文化自信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度发展,其文化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日益受到关注。文化自信作为一种心理特征,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它是推动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赢得世界文化格局话语权的心理支撑和强大精神支柱。文化自信与否影响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文化自信与否影响中国的文化安全,本文拟从这两个方面,探析当代中国之文化自信问题。
  【关键词】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 文化安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013-02
  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本民族文化生命力的一种信念和信心,认可、崇尚祖先曾在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同时,对本民族未来的文化发展能力持有信心。文化自信在遭遇强势文化冲击的时候表现得更明显,对本民族文化是否自信,多是在与他族文化的交流交往中能被感知到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要想发展,必定是从文化自信开始的。中国正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即表明这种深化改革涵盖了文化领域。对内,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中国的文化有更强的生命力,在文化的持续建设中构建文化强国;对外,则要在国际社会发出中国声音,让中国文化的理念传递到世界其他国家,积极推动中国这个文化古国走入更多国家、更多民族的视野,讲好中国故事。可以说,中国的文化发展,不仅关系到中国每个公民的全面发展,更关系到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
  一、文化自信与否影响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若想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有充分的话语权,就必须让中华文化以更积极的态度、更大的步伐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这一切的前提是中华民族能够对自己的文化持有坚定的信心。
  正确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對本民族文化的一种正视,以这种文化自信,才能迈开步伐,向世界其他民族和国家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共享人类的文明成果,在相互借鉴中既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赋予现代文化以生命力,使中华民族能够继续延续文化创造的历史使命,而不至于在我们这个时代因为文化不自信,在对外交流中自卑地、不加反省地、不加选择地以现代化为掩盖而全盘西化。文化上一旦不自信,就容易受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而失去自己的判断力,进而失去文化认同、民族认同、民族意识,最后出现文化断层,这对中华民族这个历史积淀深厚的大家庭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反之,中化民族在文化上自信了,就能在对外交流中,在多元文化中有所选择的取长补短而非盲目跟从西方文化,就更能积极展示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在国际社会发出中国声音,让中国“和谐”的理念传播至世界各地,担当起一个大国应该承担的国际道义和责任,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走进中国文化。多元文化必然存在文化冲突,解决文化冲突的有效途径就是增进了解。
  因此,当代中國亟待坚定文化自信,抓住世界文化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让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能够骄傲、自信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更大的步伐走向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文化自觉、文化自强。
  二、文化自信与否影响中国的文化安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对外交往中呈现出危机与不安全,直观地说明该民族或该国家在逐渐丧失文化领域的话语权,这一点是很可怕的。国土不安全时可以采取军事力量进行维护,经济不安全时可以在国际贸易中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扭转,但文化不安全却不是短时间内能够维护的,文化的不安全会削弱一个国家或民族对外交流的地位,严重时甚至将使一个民族丧失文化自主性,文化走向衰亡。当今的一些中国人,由于对本国的文化不自信,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都偏好西方文化,如影视剧作品、音乐作品、工作方式、工作理念上都开始西化,虽然中国的人口基数大,但长此以往将导致西方意识形态占据主阵地,使中国人失去传统的文化根基,失去发展现代文化的动力。只有国民对本国的文化自信了,才不会轻易受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才能更加理智的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在不卑不亢中坚守中华文化的主阵地,维护中国的文化安全,守住文化安全防线,为子孙后代守候好几千年形成的文化领土。
  三、结语
  文化自信的树立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一代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面对世界的多元文化格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文化繁荣,以及中国能否在世界文化格局中保持中国文化特色,同时兼收并蓄,实现和谐发展的理念,让中华文化以友好使者的身份在国际社会中发出声音,为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贡献自己的力量,都与当代中国对待本民族、本国的文化态度有极大的关系。因此,我们要正视自己的文化,以文化自信为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提供一种思想价值资源和心理依托,推动中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由一个文化大国转变为一个文化强国。
  作者简介:
  王叶(1988.04-),女,汉族,河北邢台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深刻变化,教育领域也发生了重大革新。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结合,深刻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教学状况和学生学习情况。基于这一改变,本文分析了在高中数学教学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工作的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关于如何发挥其优化作用的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数学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要】笔者借助名班主任工作室平台,在本校“海润生命”特色课程的引领下,在年级开展了基于“实践共同体”的“海洋文化”建设。通过年级文化建设活动,修炼海洋之心,铸就海洋之力,扬起海洋之帆;培养学生博大包容、崇尚力量、勇于探索的海洋情怀与品质,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成效。  【关键词】海润生命 海洋文化 特色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24
期刊
【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赋予学校立德树人的新要求新任务,也是新时期立德树人的必由之路。作为人生观和价值观可塑性较强的群体,在小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一项奠基工程。而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是架构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育成功的基石,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现代教育必须高度重视情感教育。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工作时用大爱、大智慧调动学生积极
期刊
【摘要】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职业教育又依赖于经济的发展。校企联合教育模式是联系职业教育与经济的桥梁与纽带,校企联合教育是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一种教育模式。本文以三立“少帅班”为校企联合的典型案例,分析了校企联合教育模式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校企联合 教育模式 三立“少帅班” 职业教育
期刊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地区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新疆总体上还是较为落后,特别是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贫困问题较为突出。究其原因,除了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等原因外,更主要的还有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劳动者素质较低等社会因素。为此,加强新疆籍学生的困难资助帮扶工作,让他们能尽快成长成才,毕业后返回家乡,以高素质的人才融入社会建设,促使新疆地区能加快经济建设发展
期刊
【摘要】在全国范围随机抽样的16所高职院校,已建立会计专业实习基地的有14所,平均每所院校仅拥有2.5个实训基地,实习岗位极其有限。作为学历层次低一个档次的中职学校,能建立实训基地的就更是少之又少。如何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完全真实的企业账务实训平台,充足的实习岗位,实现会计专业学生与企业会计岗位的专业技术技能的“零距离”对接,真正实现毕业能上岗,上岗能称职的教学目标。  本文以“冠名式”“引进式”
期刊
【摘要】综合实践课应建立在以人为本,立足周村本土文化特色,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实施中必须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能有自由发展的机会。真正给学生一片绿色的空间,让孩子们回归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生活。在实践活动中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正可谓:综合学习,倾听周村故事美名远传传千秋万代;体验生活,观看作文课堂灵感纷呈呈青草芬芳。  【关键词】综合实践 周村本土文化 尊重学生
期刊
【摘要】电路分析过程中,电压、电流参考方向以及对应的电路方程中正负号的确定直接决定着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然而,纷繁复杂的方向规定,导致列方程时的正负取向容易产生混乱。本文从电路基本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出发,围绕基于此导出的支路电路法、回路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将电路分析过程中的正负取值问题进行研究整理,供教師或者学习者参考。  【关键词】基尔霍夫定律 方向 正负取值  【Abstract】In the p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179-02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效率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尤其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学习方法都已悄然发生了改变,如果我们还是一味地穿新鞋走老路,那一路走来必定是充满坎坷。改变首先从自我做起。  一、好老师——学好化学的基础  1.课堂请让微笑多一点  微笑作为一种面部表情,它
期刊
一、科学探究在中考中的地位  课程改革强调“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要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获得正确的结论,形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发展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乌鲁木齐市教育局在《2016年九年级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的说明》中把科学探究设为内容标准中五个一级主题的第一个主题,并明确地提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所包含的内容与培养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