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中再破裂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s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中再破裂的危险因素及患者的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1例经栓塞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再破裂11例(7.3%)。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小型动脉瘤(P=0.034)、中期手术(P=0.029)具有更大的术中再破裂风险;多因素分析显示小型动脉瘤(OR:5.51,95%CI:1.12~27.13,P=0.036)与中期手术(OR:5.03,95%CI:1.24~20.34,P=0.023)是术中再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再破裂患者术后具有更高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45.5%比13.6%,P=0.016),其预后不良率明显高于未发生术中再破裂者(36.4%比9.3%,P=0.022)。

结论

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中再破裂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小型动脉瘤、中期手术与术中再破裂发生相关。术中再破裂将导致患者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增高。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手术和显微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维普网、CNKI、CBM以及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神经内镜手术和显微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5年10月31日。对所检出的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后,以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GR
期刊
摘 要:分析城市住宅精细化设计的优势特点、功能分区的作用,引出精细化设计理念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提出精细化的室内空间设计原则和应用策略,使得设计多元化。住宅实行精细化设计将会更加精致、实用、智能,住宅质量也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关键词:住宅建筑;精细化设计;住宅设计  我国城市经历了住宅房地产业的蓬勃时代,而今退去繁华,留下冷静。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当代住宅设计的主要理念,时代要求住宅建设领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血清钙离子浓度与出血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北京市平谷区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时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血糖、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血肿部位、血肿量、血钙、血镁、血清谷丙转氨酶。探讨与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量相关的因素。相关性分析采用多重逐步线性回归验证以及方差分析方法检验。结果多重逐步线
目的探讨经中颅窝入路显露颌内动脉的新方法。方法成人尸头标本10具,翼点入路开颅,暴露中颅窝底,采取"两步法"磨除中颅窝骨质。首先,沿棘孔的前外侧成一个三角形骨窗,分离翼外肌,循脑膜中动脉或颞深动脉向近心端显露即可定位位于颞下窝的颌内动脉;然后,从后向前沿翼外肌走形方向成一骨槽,分离翼外肌继续暴露颌内动脉至翼腭窝。观察本方法涉及的重要解剖结构及其位置关系,并测量中颅窝骨窗磨除范围、颌内动脉与中颅窝的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中后1/3脑膜瘤的手术方式与其复发率及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2例矢状窦旁中后1/3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12例均行手术切除肿瘤,并随访其术后复发情况和手术前后肌力的变化。随访时间为2~5年。结果27例行SimpsonⅠ级切除,复发率为0%(0/27);83例行SimpsonⅡ级切除,复发率为11%(9/83
期刊
目的探讨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2例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显微外科手术中保护矢状窦、中央沟静脉、引流静脉及瘤周脑皮质,当上矢状窦完全闭塞、周边代偿引流静脉良好时连同肿瘤一并切除。术后矢状窦内及引流静脉粘连紧密而明确有肿瘤残留时可行放射治疗。结果42例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中,S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