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中暑对症很关键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季,人们常常发生中暑。中暑一般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三种情况。人们应该对每种中暑的特征表现有所了解,以便及时用药,对症治疗。
  先兆中暑的表现有大量出汗、口渴、头昏眼花、心慌、乏力等;轻度中暑除以上症状外,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经休息后可恢复正常;重度中暑皮肤凉,过度出汗,恶心呕吐,瞳孔扩大,腹部或肢体痉挛,脉搏快,常伴有昏迷、高热甚至意识丧失。因此,要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藿香正气片(丸、水):具有解暑、降温等功能。适用于因暑湿引起的浑身无力、四肢酸懒、胸闷心烦、恶心呕吐、肠鸣腹泻等。成人每次服4片,儿童酌减,每天服3次。
  ●克痢痧:具有散热解暑、解毒等作用。适用于中暑、腹痛泄泻、痢疾等症。内服,每次2粒,1日3~4次,儿童酌减。中暑惊厥者可取本品适量喷入鼻孔,如不见喷嚏可在15分钟后再用一次。儿童在喷鼻时一定要注意用量,不可过量,量过大会引起不良反应。
  ●诸葛行军散:含有姜粉、冰片、麝香、牛黄、珍珠等成分,具有清暑解毒等功效,适用于头晕、暑痧等症。一次用温开水吞服0.3~0.6克。要注意的是,婴幼儿不可服用。
  ●仁丹:含有薄荷脑、桂皮、冰片、砂仁、人造麝香等,具有开窍安神、清热祛暑、解毒之功效。适用于暑热引起的头昏脑涨、恶心呕吐、腹痛泄泻等症。成人每次口含5~10粒,儿童适当减少,舌下含服效果最好,亦可冲服。因感冒引起恶心等症时,不要服用仁丹。
  ●十滴水:具有健胃、驱风、清热解暑等作用。适用于暑热引起的头晕、恶心、胃肠不适等症。成人每次20~40滴,儿童酌减。烈日下劳作、旅行时,凡有烦热之感,均可口服十滴水,能消暑解热。
  ●清凉油:内含樟脑、薄荷油、桉叶油、桂皮油等。头痛头晕时,取少量涂于印堂穴和太阳穴,能提神醒脑,给人以凉爽、舒适之感;蚊虫叮咬、皮肤瘙痒或有轻微的烧伤、烫伤时,取少量涂于患处,能活血消肿、镇痛止痒。
  ●六一散:具有芳香化湿的功效,适用于夏日中暑、身热心烦、口渴、小便黄少或灼热。每次6~9克,泡水当茶饮。
  ●风油精:具有清暑解毒、利湿除烦、镇痛驱风的功效。适用于中暑引起的头昏头痛、夏天夜晚因贪凉引起的腹痛等。对头昏头痛可外涂少许于前额及两侧太阳穴;对腹痛则可外涂于肚脐和尾骶部。
  ●薄荷锭:含薄荷脑、柠檬油、桂皮油等,具有解郁疏气、散风去热的功效,头脑胀痛时,嗅吸或搽患处均可。注意千万不要让幼儿口服,容易产生过敏反应。
  ●痧气丸:此药芳香化浊、辛凉清热。适用于中暑、腹痛吐泻、牙关紧闭、四肢冰冷、昏厥等症。内服每次4粒,溫开水送下。要注意的是,孩子中暑时请不要服用。
其他文献
滴鼻净,又称鼻眼净,该药通过收缩鼻黏膜的毛细血管,可减少腺体分泌,减轻充血,进而改善鼻通气状况。滴鼻净滴到鼻腔后,除了一部分被鼻黏膜吸收外,還有一部分会流往咽部。药物在咽部吸收后,可进入人体外周血管,使血管收缩,增加血流阻力。对于健康人来说,血管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血压波动不大。但对高血压病人来说,滴鼻净收缩血管引起的血压上升,却与降压药的扩血管降压作用相反,导致病人血压升高,甚至出现“高血压危
期刊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的创作突破了固有的意识形态束缚而寻求更为开阔的视域;除却思想上的自由化状态呈现,在艺术手法上也更为追寻创新与多元化。当传统现实主义已经无法满
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佩香囊、摆菖蒲的习俗,吃粽子是饱口福,佩香囊、摆菖蒲是为了祛邪防病。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前后是养生保健的关键时期。  端午节前后,孩子多将香囊佩戴于胸前,而成人多系于腰间。传统香囊的常用配方是:苍术、川芎、香白芷、菖蒲、山奈、甘松、灵香草、冰片等。研究证明苍术等中药的挥发性成分能有效杀灭空气中悬浮的病原微生物,香囊中的藥物散发出来的芳香气味能够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上的抗体含量
期刊
尼采自称是悲剧哲学家。直面人生的痛苦,克服人生的悲剧性,其目的是高扬生命之力,克服生命的悲剧性。这就是尼采的酒神精神的内在本质。鲁迅对尼采的解读,基于将尼采思想学说
“虚不受补”,就是吃了补药之后上火,出现口疮,便秘,长痘痘,嗓子疼,食欲不好等现象,一旦如此,人们就会自我总结自己不能吃补药了,事实上,这与所吃的补药和吃补药人的体质,有直接关系,是因为辩证错误了体质,选错了补药才会上火,并不意味着这些人不需要进补。  如果是舌苔很腻,本身胃口就很差,消化不好的人,吃了含有阿胶、山萸肉、熟地等补血滋阴的药物,容易出现虚不受补,他们的胃口会变得更差。这是因为胃肠不干
期刊
现在不少人钟情于用中药调理身体。可是到了夏天,人们难免会有这样的疑问:这大热天的,喝中药适合吗?喝了会不会上火呀?  中医讲究辩证用药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管药师曲雷鸣说,中医最科学之处就在于辨证论治,一切临床用药都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行。病分陰阳,有寒热之分,药也分阴阳,也有寒热之分。中医师在诊病时,会根据病人疾病阴阳寒热的性质,选择恰当的方剂,通过合理的药物加减变化,使整首方剂在寒热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