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同伴交往中培养幼儿的自我和自尊意识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hui_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同伴交往在幼儿成长时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幼儿中的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随儿童年龄增长而增加,将成为其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自我意识统筹着意识的各个部分,是各个部分得以集中的核心力量,同时也是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将从幼儿的自我概念、自尊以及自我控制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进而指出同伴交往对幼儿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关键词】同伴交往 幼儿 自我意识
  根据国外著名的心理学家库利和米德所提出的“镜我理论”,我们可以得知,幼儿通过自己相应的行为镜像而形成“镜像自我”,从而实现自我概念的形成。这个理论的核心就是将幼儿比作了一面镜子,然后用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表情以及评价来给自己定位,形成一定的自我界定自我概念。自我意识是幼儿独立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事关幼儿是否成熟以及成熟水平。自我意识统筹着意识的各个部分,是各个部分得以集中的核心力量,同时也是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意识,人类是认识的主体。 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在个体与客观环境,尤其是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健康个性的形成和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同伴交往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自我概念是自我认识中的组成部分,是自己对个人本身的一种印象的感受,这其中就包括了个人的性格、态度、身体能力以及思想等各方面的内容的认识,它是由众多的价值标准、信念信仰以及态度等标杆所构成的认知结构。自我概念将个人的所有个性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包括习惯、思想、能力和观念以及情感态度等,并将这些运用在一切的行为经验中,这些概念形成于社会交往中,一开始的表现便是同伴之间的交往。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就是幼儿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进行消化与理解,逐渐认识、了解自己,并使自我概念进一步形成与发展。实际情况中,不是所有人的评价都能相同的影响着幼儿的,那些能够影响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并对幼儿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的那些人就被称为“重要他人”。在幼儿成长的不同时期发展的不同阶段,扮演幼儿成长途中的“重要他人”角色的人也随时变化着。幼儿越来越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增加的,通过了解外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界定以及自身的体验从而形成自己不同阶段不同水平的自我概念。 对于幼儿来说,同伴的态度与看法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与在乎,发挥着比父母和教师更大的价值作用。当幼儿的行为得不到家长和教师的关注时,幼儿就会对自我产生怀疑,并且会缺乏认同感。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接触社会这个大家庭并进一步了解这个大家庭,知道自己在这个家庭中扮演着一种什么样的角色,对社会架构有自己的认知。另外,同伴交往也减少了幼儿有可能因为缺少同伴之间的交往与沟通造成的自卑感、被拒绝等不好的影响。
  二、同伴交往影响着幼儿的自尊的形成与发展
  自尊是自我意识体验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幼儿自我体验的形成与发展。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大多数时间都是和同伴待在一起的,因而同伴对于幼儿成长中的自尊的成长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对于一些心理比较敏感的幼儿来说,同伴交往对于幼儿自我体验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幼儿自尊的发展,而同伴交往又受幼儿与同伴之间交往的亲密程度两个方面影响着。通过研究发现,一般自尊心较强的幼儿就是那些与小朋友关系较为密切, 同伴关系比较和谐、相互满意程度、接受程度高的幼儿。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同伴交往对其自我体验的发展,即幼儿自尊的成长与发展的主要影响在:第一,密切和谐的同伴交往关系有利于幼儿之间相互合作与配合的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从而减轻当今社会生活压力给幼儿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二,由于同伴之间的交往都是选择有一定共同点的同伴作为交往对象的,这便有利于他们建立统一的认识观与世界观、价值观,从而使得幼儿的自尊等自我体验有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第三,由于在交往过程中,相互的满意程度与接收程度、喜欢程度都是很高的,所以幼儿的自我成就感与归属感就有很大的增强,这就有利于幼儿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强与提升。然而,幼儿间的同伴交往与自我体验、自尊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着的,具体表现就是遭到同伴拒绝的幼儿通常就是自尊水平不怎么高的幼儿。
  三、同伴交往促进幼儿的自我控制的形成与发展
  幼儿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其自身的各方面素质也在逐渐提高,同伴交往的对象也越来越丰富,同伴交往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也越来越大。自我控制是指自己
  在目的不能顺利实现的情况下,对自我行为的抑制或是控制乃至改变行为发生的一种能力,而幼儿一开始是不具备这种能力的,还没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只能受着欲望冲动的支配,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一般都不能长时间地从事一件事情。等到稍大长到三、四岁以后,幼儿开始进入幼儿园,通过和小朋友的接触和交往,幼儿会慢慢地形成对自我的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认可遵循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控制自己的一些行为的做法是有价值的。而幼儿自我控制技能的获得主要是通过社会中的交往来获取,通过在与他人、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他人的行为并进行模仿来实现控制自我行为。同伴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平等的交往,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通过不断地与同伴进行交往,给幼儿提供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机会,促进幼儿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也会随之扩大。4—5岁的幼儿是获得有效交往技巧的关键期,幼儿的同伴交往的质量高低,也会影响着幼儿自我控制的形成与进一步发展,因此,良好的同伴交往不仅能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形成,还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同伴交往在幼儿成长时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幼儿中的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同伴交往,大家年龄相近、兴趣一致、支配权平等、有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幼儿可以充分表现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心理感受积极而愉悦。对幼儿来说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社会。这种同伴交往,随儿童年龄增长而增加,成为其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肖霞. 幼儿同伴交往活动中自我表露的探析[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其他文献
(1)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
期刊
【摘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兴趣要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以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为基础,以个体原有的数学水平为起点,逐步耐心地进行。  【关键词】优化课堂教学 亲和力 感染力 体验乐趣 赏识教育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兴趣要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以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为基础,以个体原有的数学水平为起点,逐步耐心地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是凭直觉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的分析。这种认知倾向,在课堂上的
为了解决油气管道周边挖掘施工过程中频繁发生管道失效的问题,探索能够联系有关施工相关方的挖掘前咨询渠道和方式,通过问题分析,明确施工方、管道企业、施工管理部门等相关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YP2C19*2、*3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关系。方法以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新入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并服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或瓦解的效能,它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会微妙地影响和改变学习质量。因此,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精神、情感的交流、融汇是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同时也注意生活问题的数学化。那么,在我们新疆和田民族地区,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从民族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1 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中,底面边长为a,侧棱长√2/2a,若经过对角线AB1且与对角线BC1平行的平面与上底面交于DB1.
边界识别是位场数据解释的一项基本任务.现有边界识别方法大多是基于水平与垂直导数的高通滤波器,但垂直导数的计算会明显地增大噪声的干扰.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
【摘要】文字是民族文化及其历史最有力的传承载体,是文明延续的基石。所以识字教学不可轻视,小学教学必须注重识字教学的教育。教师不仅要教小学生识文断字,自己也需要提高文学素养。教育好下一代文字基础,传承好文化基石,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教学思考  新课程改革自开始以来,不断地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工作。对小学语文而言,如何教导识字教学,如何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如何完善识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