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让学生主动积极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200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和需求、动机有密切关系。当人产生某种需要而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不安的紧张的心理状态,这是激励的起点,在遇到能够满足需求的目标时,这些紧张的心理状态就转化为动机,使人一股内在的动力,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然后导致个人向某种目标前进的行为,达到目标,获得某种生理、心理上的满足,激励过程也就完成。激励性语言以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环境为优势,对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研究激励性语言的功能,将有利于进一步用好语言这一工具。这对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更有着深远的意义。
  动机需要刺激才能不断产生,采取何种方式才能不断激发它呢?于是,老师们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动机。
  1、尝试激励法。有的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说:“试一试,老师相信你能行!”、“勇敢点,你一定能回答上来的”、“你们谁是最勇敢的人,哪一个敢来回答这个问题?”、“刚才某某同学指出了你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出现的一个小错误,你听懂了吗?那么你重新再做一次,改过来好不好?”、“做错了没关系,大胆去做就是好样的!”采用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体验成功,由成功的喜悦所引发的激励机制会促使学生具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2、竞争激励法。“比一比,看哪一个同学最守纪律?”、“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个同学做得最好?”、“行、行、你真行,有谁比他还要行!棒、棒、你真棒,有谁比他还要棒!”、“别大意,别人正准备超过你们呢!”通过小组竞争、个人竞争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勇气,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本领,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上进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在超越他人、战胜他人的过程中享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3、目标激励法。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可达到的目标,让目标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其经过一定的思考后能够实现目标,这也具有明显的激烈作用。因为目标是刺激人们引起需要的一种诱因,它能给人带来希望,使人产生争取达到目标的强烈愿望,促使人们不断去努力,通过努力以实现目标,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4、榜样激励法。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具有示范性、生动性和鲜明性,有了榜样,不仅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而且学起来看得见,摸得着,说服力大,号召力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小见大。
  在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上述提到的多种激励性方法,以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也参与教学活动,但那是一种被动的参与,这种参与没有体现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反而会强化学生的消极性、被动性和依赖性,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只有主动参与,才是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展的根本途径。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教学活动?我们知道,学生正在成长之中,特别是小学生仅仅是一个潜在的发展主体,不会自发地变成现实的发展主体,要使学生有潜在的发展主体变成现实的发展主体,就必须介入教育的力量,给予适当而又必要的外在激励,这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现实的发展主体,并获得主动的发展。激励性语言背后隐藏的是一种教育策略——激励性策略,即运用激励性的方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他们的主体价值,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自身潜能,以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要将激励性的策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为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在课前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检查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并给予不断地鼓励,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在活动结束时,注重运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评价中又注意引导学生评估优点,往好处看,从而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情感和动机。另外,在课堂上自始至终都在使用激励性的语言,积极主动地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激励,这种做法所体现的教学思想就是教师要主动走到每个学生身边,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生命的主體。学生一旦感到自己被老师关注和认可,就会出现主动乐学的情景,这种情景下进行教学,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通过运用激励性策略,对学生参与行为充满期望,多肯定,多鼓励,坚持肯定性评价,从而产生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共同参与合作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入最佳发展境界。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是这样一幅情景:教师有绝对权威,教师意志决定一切,教学中存在强制、训斥、威胁和鄙视的现象,师生关系疏远、紧张,缺乏心灵的沟通,本来应该充满愉快和成功体验的教学活动却是单调的、枯燥乏味的,甚至会厌倦的。以激励为手段,以语言为载体,采用激励性教学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传统教学中不良师生关系的一次积极和彻底的纠正。
  为学生创设出充满情感、激励气氛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激励,进行积极思考,达到“不治而治”的境界,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比单纯的语言效果更佳。俗话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给学生创设发挥“为师”潜能的环境,使他们由一贯当学生的角色转化为教师的角色。
  总之,在教学中要有效的发挥激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活泼有趣,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必将对素质教育的深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其他文献
通过 3年的田间试验,对 20份烟草品种的钾营养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烟草的钾营养响应能力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不同品种间含钾量差异减小;随着施肥
<正>高血压已成为"无声杀手"。谈起它人们多有疑问:血压是怎么形成的?多少范围内算正常?高血压患者盐的摄入量是多少……本期我们邀请了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高鹏给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民经济水平的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同时计算机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各行各业中,计算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是因为信息技术
<正>艺术始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又在文化中扮演一种特殊的角色。而正是这种特殊的角色,会规定当前艺术活动同文化自信之间的联系——艺术能对文化自信做什么,或文化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Paneldatamodel)的计量方法,对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1978~2003年的经济总体就业弹性和非农就业弹性进行估计,揭示了这三个区域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
翻供是司法机关同犯罪作斗争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伴生物。当前 ,所出现的“三多一升”现象 ,成因复杂 ,既有犯罪嫌疑人主观心理因素 ,更有司法机关工作失误、监管不力等原因。为
<正>(2008年3季度)去年以来,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十分复杂困难的形势下,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经受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党中央、国务院沉着应对、果断决策,采取一
针对我国稀土资源得天独厚的现状,从稀土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化学特性出发,较详细地阐述了稀土元素在Al2O3、Si3N4、ZrO2等结构陶瓷以及介电、压电、导电陶瓷等功能陶瓷和陶瓷色
摘 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国内外教学改革的新趋势。应对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新局面,翻转课堂为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优化与改进注入新的活力。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翻转课堂  引言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
依据语言学家莱克夫的定义,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语言是概念隐喻的外在表现形式。[1]与隐喻相关的术语包括源域、目标域、映衬等。隐喻中很多文化现象,汉维隐喻的翻译其实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