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xiao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都希望学生乐于接受自己所讲的知识,但学生能否主动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和技巧。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到:浓厚的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浓厚的兴趣,还会减弱学生学习中的疲劳,从而提高效率,取得优异成绩。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感情投资,激发兴趣
  学生对教师感兴趣,对他所任教的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多进行感情投资,做到处处关心学生、爱生如子。同时课余时间应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讲讲生物领域中各种各样的趣闻,帮助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如一次施肥过多,植物为何会烧苗?南瓜为何有的子房会发育良好、有的发育不好?这样做学生自然会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喜欢这门学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给每节课开好头,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一半。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开场白能够激起学生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就必须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如给七年级上第一堂课,一般可采用先松后紧,即先来段精彩的开场白,讲神秘的奇花异草、动物的一些特殊行为及仿生学在军事和民用的发展前景,其间穿插一些有些生物学家的趣闻轶事。這样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奥秘无穷的生物界之中,学生自然会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生物科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卫生保健、生态保护等方面密切联系的科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培养各种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是否需要氧”的教学内容时,有的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有的菌类生活是厌氧的,我就讲述家里是如何腌酸菜的,这样就很直观地将问题将清楚了。再比如学习“植物的无氧呼吸”时,我让学生分析以下案例:市场上常常看到一些不均匀的扁头瓜,切开后观察凹侧面种子发育不良或未发育,这说明了生物学的什么原理?当这些问题解答后,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深,而且对学习生物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实用实例的引入,增加了知识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实用性,学生积极思考、联想、想象,教学效果倍增。
  四、利用直观手段,激发兴趣
  直观手段包括直接的直观和间接的直观。利用直观教具可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切,同时也可激发兴趣。如讲DNA分子的空间结构,用模型教学学生很容易理解双螺旋结构;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之前让学生看看视频,对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过程一目了然,做起这个实验来兴趣非常浓;又如讲解叶的形态这节课时,带学生到生物园地去,让他们边看我边讲,效果也相当不错。
  五、讲故事激发兴趣
  给学生讲一些有关生物学的故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我在讲“陆地生活的动物”这节时,给学生讲了一个有关蚯蚓的笑话:一天蚯蚓一家很无聊,小蚯蚓想了想,把自己切成两段,打羽毛球球去了。蚯蚓妈妈觉得这方法不错,就把自己切成四段,打麻将去了。没过一会儿,蚯蚓爸爸把自己切成肉末,蚯蚓妈妈哭着说:“你怎么那么傻,切得这么碎会死的。”蚯蚓爸爸很微弱地说:“突然想踢足球。”同学们听后,捧腹大笑,笑后不约而同地问我:“蚯蚓真的可以再生吗?”这样,本节课就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始了。
  总之,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就可使他们学得生动活泼、兴味不衰。当然,培养兴趣关键在于教师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在遵循教学规律、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才能使生物教学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
其他文献
摘 要:打造高效初中数学课堂既要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又要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赏识教育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效 课堂    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学有没有实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至今已有多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的实践热情渐渐冷却,新课程的一些重要理念亦在渐渐淡忘中。因此,牢记现代理念,对于课改的持续深化意义重大。本文想结合实际粗浅地谈一谈数学课程的一些教育理念,就教方家。  一、人本化的数学理念。《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育应当努力“使
期刊
新课改以来,通过几个轮次的教学,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念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教学中反思得到的一些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师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新课程标准从形式到内容上都作了较大变化,对教师的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更新旧观念,树立新意识,转
期刊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创设问题、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课堂学习方法。这样不仅能够唤醒、挖掘和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因此要教好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首先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期刊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意地生存,就是那种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觉到生命和美的存在的生存。但是,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的语文呼唤诗意,人文性的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学生的享受。  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在以下几方面进行
期刊
摘 要:要实现多维的教学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客观上教学的时间有限,学生的个性存在差异,教师要实现课堂实效性,必须将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有机融合起来。  关键词:课程标准 课堂实效性 探究学习 接受学习 有机融合    数学新课标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处理好讲授和学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要想使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得到迅速提高,小学语文教育创新势在必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培养。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教学 创新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
期刊
在课堂上,每位學生都兴致勃勃,积极参与,合作和竞争充满了课堂的每个角落,每位学生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2010年9月,大辛庄中学和烟店中学的初三学生集中到实验高中就读,我担任物理教学。摆在我面前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课堂上让讨论也不讨论,优等生各学各的,差生自暴自弃,没有一个团结上进的学习氛围。怎样让学生感到老师一视同仁?怎样唤起差生的学习欲望?怎样让优等生帮助差生实现共同发展?怎
期刊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我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驱动下,越发感受到来自语文的“鲜活”魅力。下面谈一下我亲身体验的来自语文课堂的几点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和感受。  一、教师角色得以转变  中国几千年来尊师重教的传统,把教师定位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赋予了教师极高的地位和权利,于是,拉开了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距离。自从我接受新课程实验任务后,总感觉走进语文课堂,迎面而來的是一种全新的气
期刊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日历中的方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是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节课。本节课是通过对日历中数据规律的探索,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运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来自生活,又可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