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了在人群中多看你一眼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ngog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简·奥斯汀在塑造《傲慢与偏见》中的男主人公达西时运用了叙事视角的挪移和聚焦手段,她注重调动多个视角构建出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叙述形态,从而完成了对达西性格和形象上的成功塑造,代表了简·奥斯汀在人物刻画和创作艺术上的高超水平。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达西;叙事视角;形象塑造
  作为英国文学史上极负盛名的女性作家,简·奥斯汀素来擅长运用多样化的写作技巧和艺术表现形式对人物进行深入刻画,人物形象随着情节的步步推进而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傲慢与偏见》的男主人公菲兹威廉·达西为例,他也并非从一开始就是个完美的“白马王子”,而是在误会的化解中逐步显露其正直的本色。对于达西扑朔迷离性格的解读更是贯穿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奥斯汀充分运用了灵活多变的叙事视角,调动多个聚焦人物使得多重聚焦视角相互交织。就此,本文将重点剖析作者如何运用叙事视角的挪移,从而完成对男主人公达西形象的成功塑造。
  一、定位:公众视野下的第一印象
  费茨威廉·达西在小说第三章出场亮相时,首先是暴露在舞会上众宾客的视野之下的:“达西立刻引起了全场的注意,因为他身材魁伟,眉清目秀,举止高贵……最后人们才发现他为人骄傲,看不起人,巴结不上他,因此对他起了厌恶的感觉,他那众望所归的极盛一时的场面才黯然失色。”[1]公众视角下初步显露的达西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正代表了读者对他的第一印象。
  与传统叙事模式中的全知视角相比,聚焦人物的视角使得叙事更为直观自然,但另一方面由于聚焦人物自身的感知和判断局限,往往暴露出该叙事的主观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奥斯汀在这里选择以参加舞会的众宾客为聚焦人物,实际上是有意让她笔下的叙述者放弃权威的全知视角,转而只作为一个“传声筒”原原本本地把舞会上公众对达西的看法径直传达给读者。盲目崇拜也好,全盘否定也罢,众宾客仅从外在表现出发对达西性格判定的不准确性恰好暗合了作者在情节安排上的良苦用心:首先设置一个引发矛盾和冲突的导火索作为伏笔,继而为达西形象的进一步刻画和修正留下足够的可塑空间。
  二、切换:正反人物的辩白与诽谤
  奥斯汀还安排了一众人物角色对达西的性格资料库进行了多角度、多方面的信息输入,这些人物被作者有意识性地划分为“正反”两派(这里的“正反”不代表人物本身的形象,而是针对其在达西性格塑造上起到正面或反面的作用加以区分),“正派”人物主要为彬格莱先生,“反派”人物以韦翰为代表。
  彬格莱先生与达西素来交好,在他的视角下,达西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傲慢自负、难以取悦,他只不过是有些内向,不容易和陌生人打成一片;而与达西有过一段宿仇的韦翰却在达西身上输入了一连串的负面信息:自私贪婪、冷酷无情……在这里,奥斯汀以彬格莱先生为聚焦点为达西的性格缺陷作出正面辩白,然而当这种单方面的辩护无法服务于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时,作者便通过切换叙事视角,将聚焦点转移到韦翰身上,有选择性地传递某些欺骗性信息,从而暂时遮蔽书中人物和读者的双眼,为男主人公的性格成长和真实形象的显露埋下伏笔。
  三、透视:女主人公视角下的判定历程
  伊丽莎白·班纳特作为全书的女主人公和中心人物,可谓是视角聚焦的重中之重。事实上,奥斯汀在男女主角的刻画上采取了不同的视角模式,更多地向读者展示伊丽莎白的内在心理视角而刻意回避达西的视角。作者这一“不平等”的视角错位使得达西无形之中与读者疏远了一段距离,相反,伊丽莎白却得以悄然走进读者,并以其一览无余的内心活动与读者的心跳达成了共振。达西的形象演变历程便通过伊丽莎白的眼睛直接明了地展示出来。
  自舞会上的初次接触起,伊丽莎白就对达西委实没甚好感,之后听得韦翰对达西的一番恶意评价之后,伊丽莎白更是直截了当地抒发了内心的憎恶:“我想不到达西先生竟会这么坏……我只以为他看不起人,却不曾想到他卑鄙到这样的地步——竟怀着这样恶毒的报复心,这样的不讲理,没有人道!”[3]
  一直到与嘉丁纳夫妇一同拜访彭伯里庄园,伊丽莎白在重审和反省中逐渐对达西的固有形象有了改观:“她既然认为他具有许多高尚的品质,自然就尊敬起他来……她现在又听到大家说他的好话,昨天她又亲眼看到了种种情形,看出他原来是个性格很柔顺的人,于是尊敬之外又添上了几分亲切。”[4]
  正因为作者在塑造伊丽莎白时是把她作为和读者一样有着认知局限和情感偏颇的人物来书写,所以她可以说是全书“聚焦的中心”而非“判断是非曲直”的尺度。她在不同时段对达西的不同评价也正代表了奥斯汀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性格悬念,正是这些悬念为男女主人公之间的误会隔阂与情感纠葛的出现创造条件,而随着有效信息的不断补充和误会的逐步开解,作者隐瞒多时的达西真正的形象才得以显露出来。
  四、自白:男主人公的信件表达
  《傲慢与偏见》中的书信部分在达西的塑造上担任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信件是人物吐露心声的一种方式,也是为人物树立自我形象的一种手段,它给予了达西一个自我辩解和心路自白的舞台。
  达西在第一次求婚失败后,察觉出伊丽莎白对他心存芥蒂,于是便写了一封诚挚恳切的信给伊丽莎白,澄清了伊丽莎白对他误会最深的两件事。伊丽莎白对他的偏见是由他的傲慢而起,由他自己解释“傲慢”背后的缘由自然比其他任何人说出来都更具可信度:
  “小姐:接到这封信时,请你不必害怕……你昨夜曾把两件性质不同、轻重不等的罪名加在我头上。现在请允许我把我自己的行为和动机一一剖白一下,希望你弄明白了其中的原委以后,将来可以不再像昨天晚上那样对我严词苛责。”[8]
  达西的性格与形象既然一直是作为一个扑朔迷离的复杂矛盾体呈现出来,要让读者明白就里,作者就必须不断转换观察视角。奥斯汀充分把握住了书信的的特殊表达效果——阅读信件时,作品的视角便由阅信人转向了写信人,这一转换是如此自然而令人难以觉察。不难看出,在这份信件中,作者完成了对叙事视角的又一次挪移和聚焦,久居舞台幕后的达西先生终于获得了在聚光灯下发声的机会。
  综上,《傲慢与偏见》中男主人公达西形象的塑造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作者在叙事视角上的巧妙运用。奥斯汀借助人物视角进行一次次的挪移和聚焦,调节了读者和人物的距离、把握了叙述的节奏,不仅制造出层层悬念引发读者兴趣,更成功完成了对多重复杂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于达西而言,每一次叙事视角的挪移都是一次意味深长的目光交接,正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那一眼,才得以穿越傲慢冷漠的外表触碰到他柔软而深情的灵魂。
  [引文]
  [1]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M].王科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8
  [2]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M].王科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78
  [3]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M].王科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243
  [4]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M].王科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84
  参考文献:
  [1]弗吉尼亚·伍尔芙.简·奥斯汀.普通读者[M].马爱新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奥斯丁研究.朱虹编选.E.M.哈里代.《傲慢与偏见》叙述的透视方法.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3]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M].王科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人们常常赞美春的温暖、希望,夏的火热、浪漫,秋的清爽、收获,却少有赞美冬的。一说到冬,人们心中就闪现出严寒料峭、大雪纷飞的景象。其实,冬也是很美丽的,可以让人产生很多遐想的,它是各种生物蕴蓄能量、期待爆发的季节。但想想从前的冬,再看看现在的冬,你会发现,真正的冬韵是如此美丽,只是越来越少见了。  初冬,北风卷走了树枝上最后一片枯叶,把大地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迎接一个新客人的到来。天地好像卷缩起来,
期刊
【摘要】:周星驰的电影《功夫》历来被看作其电影创作的高峰。这部电影在叙事上通过梦的结构来展示小人物在现实生活中郁郁不得志的落差,但是同样通过小人物成为武学大家的奇遇告诉人们,权势、金钱、武力对于人的一生来讲是虚幻而短暂的,唯有爱人的心才是永恒且无敌的,以此宣扬精神世界的伟大和充足对一个人的生命质量起到的重要作用。这或许是一个俗套甚至充满说教意味的命题,但是周星驰在诠释这一主题时,在电影语言上表现出
期刊
【摘要】:“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第六届暨2015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是中国9所高等美术院校联合举办的教学展览,目的只为调动整个艺术院校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向社会推举出各个研究方向的优秀青年,给社会大众一个观摩、欣赏、学习的宝贵机会。本文通过对第六届“千里之行”展览中《绝壁侠园——杭州蛇山采石场景观改造》作品的分析,试图强调艺术创作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对当下艺术创作起到些许启发作用。  
期刊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作为高教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对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期望和要求。如今,文学经典阅读与教学正在大学校园遭遇瓶颈,学生不读、教师难教。充分利用文学经典中的人文精神,丰富学生的心灵、健全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品味,成了文学教师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文学经典;人文素质;培养  21世纪的教育是一种强调创新素质培养的素质教育,其重视的是培养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
期刊
【摘要】:本文研究总结了不同来源的生物质通过水热碳化处理得到的水热炭的不同的理化性质,从而分析总结影响水热炭理化性质的主要因素。研究总结的结果表明,不同生物质通过水热碳化处理后,其灰分含量、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较原生物质显著升高,其C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而其H、N和O的含量较原生物质有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水热炭的H/C和O/C 摩尔原子比也显著的下降。此外,随着水热碳化温度的上升,水热炭的产率有
期刊
【摘要】:绵竹年画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传承已有千年历史。本文主要对绵竹年画的发展简史、内容题材以及绵竹年画的发展意义做了简要概述,以求对绵竹年画在当代的发展寻求机遇。  【摘要】:绵竹年画;历史;题材  年画,是中国民间传统绘画中一门独立的画种,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民族文化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商周至汉代期间,社会中开始出现对“门神”的信仰,比如对上古传说中的“神荼”、“郁垒”的崇
期刊
【摘要】:战后欧洲最伟大亦最富于表现力的雕塑家阿尔贝托·贾科梅蒂(1901-1966)是20世纪存在主义艺术大师,以火柴杆式细如豆芽的造型开创了人像写实的新视野,体现了绝对的自由和存在的恐惧。其作品 《城市广场II》使得虚空间变成了雕塑的实因素,打破了空间环绕实体这一历史性概念,丰富了线性雕塑语言的表现词汇。如果说形体在西方传统雕塑中一般表现为团块,在现代雕塑中则经常表现为“负形体”,也就是透空与
期刊
【摘要】:马克·吐温的小说凭借其精湛的叙事手法、生动幽默且妙语连珠的人物语言俘获了无数读者的心,有“小说界的喜剧家”之称。然而在这些诙谐幽默的喜剧作品背后,蕴含的实则是马克·吐温在对人性的审视和洞察后对现实社会中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着的悲剧的无奈,正式这种蕴含在喜剧作品中的悲情意识成就了马克·吐温小说中令人笑中带泪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马克·吐温;小说;悲情意识  一、马克·吐温作品中悲情意识的
期刊
【摘要】:作为江西省特有的地方性传统艺术瑰宝,赣剧的内容包含了音乐、文学、舞蹈、美术、杂技、武术等多种的元素,在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赣剧在中国戏剧史上创造了辉煌的成就。本文从赣剧的发展历程;赣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赣剧表演的革新三个方面探讨了在赣剧历史中表演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赣剧;表演;艺术;发展  赣剧是江西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现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剧是赣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卡通形象包装的发展优劣进行对比,得出中国卡通形象类包装目前存在的劣系列化包装的研究与探索和卡通形象列包装设计方法这几个方面循序渐进,对系列包装的个性化进行探究。  【关键词】:系列化包装;消费心理;卡通形象  在远古时期,人们就有了包装的意识,我们的祖先可以烧制陶器盛放礼物,植物的叶子、果壳还有葫芦、兽皮都曾经作为包装出现在历史的长河中。新机器、新技术的发明,促进新产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