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事与出事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o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朋友聊天,说起在反腐风暴中“闪电式”落马的官员,发现一个怪相:除去那些尸位素餐的“蛀虫”官员外,有不少官员过着一种令人匪夷所思的“双面人生”,即一面尽心竭力地工作,另一面又贪污腐化地生活,结果“一边干事,一边犯事,最终出事”。
  干事,是共产党人的本色。正如邓小平同志强调的:“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特别是当前,面对“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各级领导干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抓落实,切实把会上定的、纸上写的、嘴上说的变成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从这个意义上讲,领导干部干事,是一种职责,也是一种状态,一种激情。任何事情,只有干了,才会有希望;不干,则一事无成。有了干事的状态,我们的事业就有了基础;有了干事的激情,推进事业发展就有了动力。当然,干事创业不可能一帆风顺,特别是改革创新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挫折在所难免,但这只是工作中的偏差,并不可怕,也不能算出事,只要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就能迎刃而解,更上一層楼。
  出事,是贪腐官员的必然结果。正像陈毅诗中所说:“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深挖贪腐官员出事的根源,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导致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错位,禁不住各种欲望的诱惑,最终走上“出事”的不归路。
  综观贪腐官员出事的模式,不外乎六种:其一,政治上出事。表现为政治立场不坚定,阳奉阴违、自行其是,个人主义第一,自由主义严重,口无遮拦、肆无忌惮,制造、传播政治谣言和小道消息,甚至参与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等。其二,经济上出事。表现为以权谋私、中饱私囊,官官勾结、官商勾结,权权交易、权钱交易,与老板们结成利益纽带进行封闭式权钱交易,甚至贱卖国有资产、向关系人输送巨额利益等。其三,人事上出事。表现为以人划线、以地域划线,任人唯亲、任人唯钱,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搞人身依附关系,拉山头、组团伙,甚至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其四,工作上出事。表现为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好大喜功、好高骛远,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文过饰非、弄虚作假,甚至强征暴敛、违法行政等。其五,作风上出事。表现为飞扬跋扈、目空一切,哥们义气、官僚特权,贪功求利、沽名钓誉,唯我独尊、以权压人等。其六,生活上出事。表现为放纵私欲、享乐奢靡,道德败坏、腐化堕落,花天酒地、权色交易等。
  细究上述“出事”模式,不难看出:出事,并不是因为干事,而是因为干了不该干的事,是贪腐官员亲手把自己钉在了耻辱柱上。当前,一些干部把干事和出事“简单”地联系在一起,认为“要想不出事就要少干事、不干事”。这种认识是极端错误的。事实上,“为官不为”“懒政怠政”“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都是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是严重的失职、渎职行为,属于另外一种表现形式的腐败,亦是另外一种“出事”,其结果必然是“出局”。
  事实告诉我们,干事和出事,尽管有所关联,但非必然。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做到既干事又不出事,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拧紧“总开关”,把准“方向盘”。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决定一切言行的“总开关”。“总开关”关乎理想信念,只有拧紧“总开关”,才能把握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这个“方向盘”。否则,会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走上以一己之私损天下公利的“邪路”。
  二是“上装天线,下接地气”。“装天线”,就是准确把握、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绝不搞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一套;“接地气”,就是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问题、办事情,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三是自戴“紧箍咒”,自筑“防火墙”。法律是党和人民最高意志的体现。党员干部,要把法律视为戴在公权力头上的紧箍咒,自觉奉公守法、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同时,还要自设“高压线”,保持头脑清醒不逾矩、从严自律不放松、遵纪守法不打折、做人底线不逾越、思想防线不动摇,真正做一名既会干事又不出事的好干部。
其他文献
当今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员领导干部如何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如何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关键在于严于律己,也就是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常怀律己之心”。这一谆谆告诫,语重心长,寓意深远,应当成为每一名领导干部把握好自己并躬行实践的座右铭。   对
“叶公好龙”的典故出自汉代刘向《新序·杂事》,说的是叶公爱龙成瘾,在自己的住所“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真龙得知后,特地前往探望,孰料,叶公见到真龙非但不欣赏,反而吓得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显然,叶公并不是真正喜欢龙,只是表面上、名义上喜欢罢了。  这是一个辛辣的比喻故事,入木三分地讽刺了那些名不副实、表里不一,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叶公式”人物。此类人物在当今的领导干
摘 要: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各语种皆然。而作为一种古老的表意文字,汉语更是深深地烙上了民族文化的印记。在词语教学中,从词义的渊源、词语的构成方式透析汉语词语和中国文化的某种内在联系,既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词语的意义和内涵,又能让学生加深对中国独特而深厚的文化的了解。  关键词:词语教学;联合式;渊源;文化;窗口    众所周知,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汉语作为独特的表意文字
机体简介EX-S高达机体是日本连载小说《高达前哨战-爱丽丝的忏悔》中的一个角色,而担任机械设定则是日本神级设定师"角木肇"(KATOKI HAJIME),而这个EX-S也算得上是他的成名作了。
一位在单位担任领导职务的朋友告诉我,他到保定参观直隶总督署旧址,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高竖起的木制戒石坊,正面是书法大家黄庭坚书写的“公生明”三个大字,另一面则是“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16个字。朋友对我说,看了木制戒石坊上的“戒言”,他陡然想起了一句“头上三尺有神灵”的老话,心中充满了惶恐、敬畏之意。   听了他的话,我又想起一位哲人曾形象地作过的一个比喻:“权力像座桥
英语是一种语言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英语,使之成为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国际交往的工具。中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那就是使英语成为“生活的英语,职业的英语,时代的英语”。这就要求教师在有极大的耐心的同时,还要用相当程度的技巧来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英语学习由被动变主动,由僵硬变弹性,由抗拒变配合。不是任何一个会讲英语的人都能教英语,英语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
学校在儿童道德教育方面应做出更为积极的行动。把儿童生活中的虚假道德现象,诸如伪善、损人利已、空假套话等从学校道德教育中剔除出去,就要进行有效的道德对话。
2009年Soldier Story公司就曾推出过全套多地形迷彩装备为卖点的1/6军事人形:"US Army Future Combat Systems Testing Team",也即美国陆军未来战斗系统(以下简称F C S)测试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