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游戏教学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在此,本人总结几点经验。
【关键词】体育游戏教学 非智力因素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传统的军事化的体育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兴趣。而体育课中采用游戏教学方式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体育游戏教学是以身体教育为手段,与竞技运动比赛密切相连,内容新颖,形式活泼,寓教于乐之中,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学生既体验了体育教学的乐趣,又增强了身体素质,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意志、情感、兴趣、注意、习惯、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一、体育游戏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游戏可以丰富、深化人们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可直接影响着智力因素的发展,也影响着其他非智力因素。体育游戏教学内容的安排,使学生在趣味和娱乐中学习与锻炼,激发学习兴趣,在愉悦的心境下学习,学生思想活跃,条理清楚,想象力、判断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课堂上表现出朝气蓬勃,对自己充满信心。例如,现在的独生子女都很娇惯,练习单调、枯燥无味、且持续时间长、运动强度大、十分艰苦的耐力跑是他们最头痛的一项训练,学生们一是体力不够,二是没有耐久性,不想点巧妙的教学方法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于是我就想到在教学中运用跳长绳比赛来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把学生8—10人分成一组,两人摇绳,其他同学成一路纵队站立于摇绳同学的一侧,跳跃过绳跑到另一摇绳同学的一侧,依次进行“8”字形跑动。跳长绳平时阳光体育运动时间也经常锻炼,所以学生们都会,而且挺感兴趣的。只是课堂上要求严格一些,每位学生必须紧跟前一位学生,两位学生之间尽量不让绳轮空,绊绳或空绳的学生替换摇绳者。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追逐跑、对角线绕场跑、蛇行跑等形式,使耐力跑变得多样化、情趣化。这样教学,消除了学生对耐久跑的抵触情绪,从思想上就没认为这是训练,而是像做游戏一样轻松愉快的对待,营造了轻松、愉悦、开放的学习氛围,将耐久跑的练习方法由单调枯燥的“跑圈”变成为形式多样、具有浓厚趣味性的游戏活动。
二、 体育游戏调动学生好胜的心理,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小学生在体育课中最能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相互竞争、比高低、比距离、比时间等,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的体育游戏来进行。体育游戏教学,强化了学生时间观念,使学生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的竞争意识加强,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游戏,我给它起名叫“丢沙包接龙比赛”。这个游戏器具简单,规则好掌握,随堂就可以做,甚至学生课后也可以玩。首先,把参加游戏的人分成人数相等的4—5组,每人手里拿一沙包成纵队站在起跑线后,在起跑线前方10—15米处画一个直径60公分左右的圆圈作为终点。教师作裁判,发令后,各组第一人跑至终点并把沙包投入圆圈内,然后原路返回至起点,用手拉住第二个同学的手,两人共同跑向终点,将第二个同学手里的沙包投入圆圈里,再共同返回起点接上第三个同学,如此反复连接,直到把最后一人接上成龙,将最后一个沙袋投入圆圈中,能连成“龙”的组得分,“龙身”断开的组不得分,沙包没投入圆圈内,捡起投入可继续游戏。最后按连成龙的先后顺序以5、3、2、1记分,得分高的小组老师适当地给些小奖品,奖品虽小但孩子们都很看重,这是他们胜利的象征和标志。游戏中有欢快的笑声,也有紧张激烈的比拼,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得学会互相合作,互相关心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无形中培养了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思想。体育游戏培养了学生朝气蓬勃、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具备了机智、果断、勇敢、顽强的良好品德和情操,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三、体育游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学生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对不同学生要区别对待。所以体育游戏在设置时就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要以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不能一刀切,否则会挫伤很多体育能力较弱的学生的积极性。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渴望,例如,跳高教学中,如果用同一高度要求每个学生完成练习,能力强的学生倒是无所谓了,一部分能力较弱的学生(特别是女生)会遭遇失败,也容易失去信心。利用分层次教学法进行教学,设置不同的高度,部分同学要求横竿高一点,部分学生面对比较低的横竿也不敢跨越。这种情况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不要逞能,要量力而行。每当前一练习成功完成,学生就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向新高度冲击的信心,就能使学生以更大的愿望和意志力去完成下一个练习任务,用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这种成功的体验能够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和自信心。
总之,21世纪要求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广阔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等,这些品质在日常的体育课教学中,通过充分的挖掘、改编游戏都能够培养起来。青少年只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全面发展才能够迅速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永康. 探析小学体育课堂中的游戏教学[J]. 新课程(教研),2011(06).
[2]史福民. 充分利用体育游戏搞好小学体育教学[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1).
【关键词】体育游戏教学 非智力因素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传统的军事化的体育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兴趣。而体育课中采用游戏教学方式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体育游戏教学是以身体教育为手段,与竞技运动比赛密切相连,内容新颖,形式活泼,寓教于乐之中,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学生既体验了体育教学的乐趣,又增强了身体素质,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意志、情感、兴趣、注意、习惯、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一、体育游戏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游戏可以丰富、深化人们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可直接影响着智力因素的发展,也影响着其他非智力因素。体育游戏教学内容的安排,使学生在趣味和娱乐中学习与锻炼,激发学习兴趣,在愉悦的心境下学习,学生思想活跃,条理清楚,想象力、判断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课堂上表现出朝气蓬勃,对自己充满信心。例如,现在的独生子女都很娇惯,练习单调、枯燥无味、且持续时间长、运动强度大、十分艰苦的耐力跑是他们最头痛的一项训练,学生们一是体力不够,二是没有耐久性,不想点巧妙的教学方法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于是我就想到在教学中运用跳长绳比赛来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把学生8—10人分成一组,两人摇绳,其他同学成一路纵队站立于摇绳同学的一侧,跳跃过绳跑到另一摇绳同学的一侧,依次进行“8”字形跑动。跳长绳平时阳光体育运动时间也经常锻炼,所以学生们都会,而且挺感兴趣的。只是课堂上要求严格一些,每位学生必须紧跟前一位学生,两位学生之间尽量不让绳轮空,绊绳或空绳的学生替换摇绳者。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追逐跑、对角线绕场跑、蛇行跑等形式,使耐力跑变得多样化、情趣化。这样教学,消除了学生对耐久跑的抵触情绪,从思想上就没认为这是训练,而是像做游戏一样轻松愉快的对待,营造了轻松、愉悦、开放的学习氛围,将耐久跑的练习方法由单调枯燥的“跑圈”变成为形式多样、具有浓厚趣味性的游戏活动。
二、 体育游戏调动学生好胜的心理,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小学生在体育课中最能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相互竞争、比高低、比距离、比时间等,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的体育游戏来进行。体育游戏教学,强化了学生时间观念,使学生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的竞争意识加强,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游戏,我给它起名叫“丢沙包接龙比赛”。这个游戏器具简单,规则好掌握,随堂就可以做,甚至学生课后也可以玩。首先,把参加游戏的人分成人数相等的4—5组,每人手里拿一沙包成纵队站在起跑线后,在起跑线前方10—15米处画一个直径60公分左右的圆圈作为终点。教师作裁判,发令后,各组第一人跑至终点并把沙包投入圆圈内,然后原路返回至起点,用手拉住第二个同学的手,两人共同跑向终点,将第二个同学手里的沙包投入圆圈里,再共同返回起点接上第三个同学,如此反复连接,直到把最后一人接上成龙,将最后一个沙袋投入圆圈中,能连成“龙”的组得分,“龙身”断开的组不得分,沙包没投入圆圈内,捡起投入可继续游戏。最后按连成龙的先后顺序以5、3、2、1记分,得分高的小组老师适当地给些小奖品,奖品虽小但孩子们都很看重,这是他们胜利的象征和标志。游戏中有欢快的笑声,也有紧张激烈的比拼,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得学会互相合作,互相关心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无形中培养了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思想。体育游戏培养了学生朝气蓬勃、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具备了机智、果断、勇敢、顽强的良好品德和情操,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三、体育游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学生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对不同学生要区别对待。所以体育游戏在设置时就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要以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不能一刀切,否则会挫伤很多体育能力较弱的学生的积极性。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渴望,例如,跳高教学中,如果用同一高度要求每个学生完成练习,能力强的学生倒是无所谓了,一部分能力较弱的学生(特别是女生)会遭遇失败,也容易失去信心。利用分层次教学法进行教学,设置不同的高度,部分同学要求横竿高一点,部分学生面对比较低的横竿也不敢跨越。这种情况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不要逞能,要量力而行。每当前一练习成功完成,学生就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向新高度冲击的信心,就能使学生以更大的愿望和意志力去完成下一个练习任务,用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这种成功的体验能够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和自信心。
总之,21世纪要求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广阔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等,这些品质在日常的体育课教学中,通过充分的挖掘、改编游戏都能够培养起来。青少年只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全面发展才能够迅速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永康. 探析小学体育课堂中的游戏教学[J]. 新课程(教研),2011(06).
[2]史福民. 充分利用体育游戏搞好小学体育教学[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