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O2与Fe02He晶格热导率与声速特征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高压物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hui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温高压实验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铁氧化物FeO2,其可以稳定地存在于地球内部.理论研究表明,FeO2可以与He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反应,形成FeO2He,借此解释了地球内部He的赋存机制.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对比研究了 FeO2和FeO2He两种矿物在下地幔条件下的晶格热导率和声速特征.计算结果表明,FeO2He的晶格热导率比FeO2的晶格热导率高很多,并且其随压力的变化也比FeO2大.两种矿物的晶格热导率与温度的变化关系都接近T-1,与传统半导体的结论一致.分析表明,两种矿物的群速度差异较小,对晶格热导率的影响有限;两种矿物的非谐散射率有较大的差异,是导致两者晶格热导率差异的主要原因.FeO2He的剪切和压缩波波速都比FeO2大一些,但两者的波速都比下地幔主要矿物钙钛矿的波速小,符合D"层超低声速的特征.
其他文献
核心通识课程通过对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探讨,培养学生的客观思辨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核心通识课程的授课对象专业背景不同,选课初衷不同,如何实现核心通识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校的“见微知著:微生物与时代挑战”课程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依托生动丰富的教学资源、德智并举的教学设计、以考促学的评价模式,在提升非生物专业本科生微生物知识素养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塑造。
在塔里木河下游沙漠地区防护林建设过程中,地下咸水灌溉条件下土壤剖面水盐变化明显,且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为掌握土壤垂向水盐动态,建立数值模型是十分高效的手段,通过重建土壤剖面的水盐动态过程,可揭示高盐环境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服务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和后续可持续灌溉管理。通过HYDRUS-1D模拟防护林建设初期不同矿化度地下水灌溉条件下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并根据实测的土壤水盐数据,优化土壤水分特征
分子生物学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在高校生命科学相关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如何有效开展线上教学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笔者借助线上平台构建“三步走”部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应用于本科生分子生物学的线上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具体阐述了该模式下的教学理念、资源建设、教学技法以及教学效果。
如何更好地认识自然和理解自然中所存在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加上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种减少所带来的严重生态后果,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生物多样性是由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多个层次相互交结而成的复杂的生物学复合体系,是众多复杂遗传行为的反映形式,是生物历经遗传、变异、进化漫漫征途的必然结果,理解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离不开遗传学理论。本文从遗传学教学的角度出发,以遗传学不同研究水平的特点为视角,试图去理解和认识生物多样性,企图丰富遗传学教学内涵,为遗传学教学提供参考。
抗体药物是生物医药尤其是治疗肿瘤的重要产品,是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重点。纳米抗体是新近发现的缺失轻链的“重链抗体”,能与抗原等靶标紧密结合,具有传统抗体的生物作用,但可以克服传统抗体的很多缺点。纳米抗体筛选与鉴定的虚拟仿真实验,模拟了从骆驼免疫开始到获得重组大肠杆菌生产目标纳米抗体的全过程,既可以作为一个综合性实验用于教学,也可拆分成噬菌体库的构建、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发酵工程实验、生物分离工程实验等多个环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也将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项目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中国乃至全球的教育行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了保证学生的正常学习,教育主管部门采取了“停课不停学”的策略应对突发疫情,各种线上授课平台和工具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的授课方式。在这种形势下,分子生物学课程也面临诸多改革。本文以2020年春季本科生“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为例,对该课程进行了线上教学的实践探索,包括线上直播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等,在实际教学中强化在线学习过程的重要性,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并做好教学质量监控。此外针对教学效果及线上考
2020年初,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发,正式开启了线上教学时代。针对线上教学所存在的空间距离、交流方式、过程管理等方面的变化,华中农业大学植物学教研室的老师们于2020年春季学期,在“变”与“不变”的碰撞中不断思考,从线上教学到线上考核,摸索出了一条扎实且有效的植物学线上教学之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过程性考核、课程思政等原则不变,实施翻转课堂,改革教学设计、教学手段、交流方式和考试形式,优化思政素材,有效保持了课程教学的“温度”,提高了学生参与力度和师生互动效率,确保线上教学质量与线下教学的
细胞生物学实验是高校细胞生物学课程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科研思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传统的细胞生物学实验“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进行了改进,由原来简单的验证性实验设计成富有挑战性和难度的实验,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得到极大地激发,教学质量和效果显著提高。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生物及医学类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现行的基础实验多数情况下体现为观察、描述为目的的验证性实验,因而无法更好地达成上述培养目标。细胞生物学基础实验如何改革,是目前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立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达成课程目标,本文以“PEG介导鸡红细胞融合”实验为例,结合多年实验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在简单的、验证性的基础实验中“做文章”,设置问题情境,挖掘基础实验的科学探究属性,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从而加强学生对科
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北京化工大学积极组织教师结合课程特点开展线上授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是面向全校所有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开设的素质教育课程,教师综合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学校在线教育综合平台与多种辅助软件的紧密融合构建了特殊形势下的在线教学模式,保证了教学质量,发挥了普及防疫抗疫基本知识与坚定学生信心的特殊作用,教学效果良好。本文将从教学的内容设计、组织实施、特色案例及教学数据等方面进行介绍,为今后线上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