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药物领域专利说明书充分公开的判断标准

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apple1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药物专利 专利说明书 实验数据 充分公开
  近来,关于药物领域专利说明书中的实验数据存在可以予以更正理解的错误是否可以认定说明书整体公开充分的问题,再次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而加快统一说明书公开充分的认定标准,给予创新者应有的保护,可以鼓舞创新者的创新激情,利于激励和保护创新,亦体现现行行政和司法实践中的应有之义。为此,笔者特梳理研读相关法律法规及审判案例,希望回归到立法本意,探寻我国有关药物领域专利说明书是否公开充分的判断标准,供业界讨论。
  相关法律规定分析
  中国《专利法》第26条第3款规定,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
  《专利审查指南》(2010版)第二部分第十章第3.1节规定了“化学产品发明的充分公开”,即:如果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无法根据现有财预测发明能够实现所述用途和/或使用效果,则说明书中还应当记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足以证明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所述用途和/或达到预期效果的定性或者定量实验数据。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判断说明书是否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即评价说明书是否充分公开的主要考量因素,可以从下述两方面入手:
  第一个是主体因素,即“谁”可以作出说明书是否充分公开的判断,是“一般公众”还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
  第二个是程度因素,即发明中所记载的定性或者定量实验数据需达到何种程度才能达到说明书充分公开的程度,能够实现所述用/或使用效果?
  为此,本文将从“主体因素”和“程度因素”两个方面,论述《专利法》第26条第3款的理解、适用与认定标准等问题。
  主体因素: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
  《专利审查指南》(2010版)第二部分第四章第2.4节的规定可知,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的两种能力,第一种能力为其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第二种能力为其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但不具有创造能力。其中,第一种能力属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的知识要求,第二种能力属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的实验能力要求。
  显然,专利法意义上的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区别于一般公众。一般公众不一定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也不会主动获取,更不会用实验进行验证。而本领域技术人员除了具备本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还具备主动获取知识和用实验验证的能力。换句话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纠错能力。这一点在最高人民法院第(2016)最高法行再95号案件中也已得到支持:“说明书记载达到何种程度才算清楚、完整,与阅读者的水平有关。无论是判断专利说明书是否清楚、完整,还是判断说明书中是否存在错误,判断主体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而非一般的公众。如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说明书公开的内容时,即能理解、发现并更正其错误,尤其是该理解和更正并不会导致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发生变化,进而损害权利要求的公示性和稳定性的情况下,若不对说明书的不清楚之处及标记错误做出更正性理解,将会导致专利权人获得的利益与其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明显不相适应。从保护发明创造,鼓励发明创造的基本原则出发,应当允许对授权后的專利说明书中存在的错误予以更正理解。要准确界定错误,在合理保护专利权人利益和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之间进行利益平衡,以契合专利法鼓励发明创造、促进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立法本意。”
  综上,当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专利说明书公开的内容时,即能在理解、发现并更正其错误的基础上实现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因此,不宜以错误多少或者是否严重作为判断标准,而应当以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否理解技术方案并能够实现作为判断标准。
  程度因素:能够实现
  何为“能够实现”?发明创造获得授权的前提是要有“一个”能够实现的、可行的、有意义的能够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技术方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判断说明书是否充分公开的核心要素。只有准确理解发明所要求解决的技术问题,才能基于该技术问题进一^确定技术方案中的哪些技术特征必须要公开以及其公幵的程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对于有实验数据的申请,需要考量实验数据与解决的技术问题之间的关联性。说明书中与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权利要求要保护的技术方案无实质性关联的实验数据和技术内容,不影响说明书的充分公开。
  需要强调的是,专利法意义上的能够实现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否能够实现,并非准确重现,或者完全再现。换句话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说明书的记载能否解决最低层次的技术问题,而不应是完全准确重复说明书的实验数据,甚至达a实现最优的技术效果。专利复审委员会的相关无效决定也作出过相同的认定。
  专利复审委员会在第38388号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5]中指出,应当从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最低层次的技术问题出发,认定实验数据具有瑕疵的说明书公开充分。就涉案专利试验数据存在瑕疵的问题,专利复审委员会认为:FAK纯酶活性(FAKIC50)—项测试数据即可显示出本专利化合物具有FAK抑制活性,即说明书的“一部分数据”就已经解决了最低层次的技术问题。至于其它问题(例如对于ZAP-70的活性,说明书与实施例记载的方式不一致),并不影响对说明书是否充分公开的判定。该案说明,判断说明书公开充分与否,不应当要求根据说明书记载的技术效果尤其是实施例记载的最优效果出发,解决高层次的技术问题。
  第17956号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中涉案的争议焦点之一为:实施例3存在无法命名的残基Xaa;实施例4测得的SEQ ID NO:7的第2位和第557位残基与实施例3的结果不一致。针对上述焦点争议,专利复审委员会认为,就涉及实验数阅读本专利说明书公据的专利申请而言,需要具体分析实验数据与技术方案之间的关联性,并根据其关联性具体分析这些实验数据与解决的技术问题之间的关系。与解决技术问题无关的实验数据并不影响说明书的充分公开。   第38464号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中有关说明书公开不充分的争议焦点在于泔算热稳定性时,本专利采用PI表征,PI=(变体残留活性)/(亲本酶残留活性),性能指数>;1表示改善的稳定性,但说明书记载,在所采用的热稳定性测定条件下,亲本酶残留活性的离散度很大,最大值约为最小值的3倍。由于本专利说明书未提供原始数据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所属领《^*人员无法确认变体残留活性与亲本酶残留活性之间是否真正存在显著差异。针对上述争议,专利复审委员会指出,说明书记载的实验数据并不要求必须是原始实验麵,只要臟数据能够使所属领域技术人员确信发明能够产生所述用途和/或效果即可[7]。即,說明书公开充分不要求对实验方法和实验数観行事无巨细的记载,而只需使得所属领域技术人员确信发明的方法能够实现所述发明目的即可。
  与上述案例类似的情形,也可以在域外案例中见到。例如,欧洲判例T014/83 Sumitomo案中指出,合理范围内的试错,并不影响专利是否充分公开发明。T171/84 Air Products案中则指出,专利申请中如果存在错误(例如数字错误),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该错误,并可以通过公知常识予以更正,则该错误不影响专利是否公开充分。
  小结
  总之,尽管个案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但是不难看出,在上述案例中,药物专利说明书中的实验数据只要能够从最低层次上定性或定量地显示或者证明发明能够实现所述用途和/或使用效果,即被视为满足说明书充分公开的要求。这种审判思路也符合专利法鼓励和保护创新的立法宗旨。
  目前,包括中国、美国、日本、欧盟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为了避免发明人长期保守其发明创造的秘密,都鼓励发明人将发明创造辟公开和传播,在专利授权上釆取先申请原则。在先申请原则之下,为了早日申i#专利,发明人在提出专利申请时的实验数据往往只是初步的结果,无法做到逻辑完美和数值精确,有时甚至不免有瑕疵。因此,如果专利授权与确权过程中,对于这些有瑕疵的实验数据均以严格的形式标准来要求,以说明书公开不充分为由拒之门外,客观上将会严重挫伤创新者的创新激情,不利于更多更好的药品被及早开发出来,进而影响解决全球性药物可及性难题。
  鉴于医药领域特有的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技术门槛高等特点,技术创新成为医药利技创新活动中永恒不变的话题。正如美国经济学家曼斯菲尔德在研究中所述,若没有专利保护,60%的药品将不会被研发出来。善意理解创新者的技术创新,给予医药创新强保护,将利于激励更多更丰富的药品研发出来,满足大众日益丰富的治疗需求,从根本上解决药物可及性难题,更符合专利法保护和麵发明创造的初衷。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专利法“鼓励创新”“以公开换保护”的立法宗旨出发,在判断专利说明书是否充分公开时,专利授权人员、确权人员及司法审判者都应该始终站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角度,以发明所要求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出发点,充分考量实验数据与解决的技术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并准确界定专利说明书中的错误,善意理解专利说明书中存在的可以予以更正理解的错误,在合理保护和平衡专利权人与公众之间的利益的同时,积极践行专利法鼓励发明创造、促进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立法本意,保护并促生更多更好的发明创造保障人类健康,在行政和司法实践中践行专利法激励和保护创新的立法本意。
其他文献
欧洲是全球经济的重要市场,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专利布局的重要战场。2018年,以数字通信、计算机、电信、显示材料等前沿领域为代表的中国欧洲专利申请量再创新高,超过了9000件。  在多年的欧洲专利申请实践中,我们已经习惯了先在《欧洲专利公约》(EPC)的框架下操作,进而在英、法、德、荷、意、西等歐洲国家进行生效,或者通过《巴黎公约》途径直接进行申请。然而,2017年启动的英国脱欧进程打破了
期刊
商标的历史源远流长,从中国宋代时刘家功夫针铺的“白兔儿记”,到1857年法国第一部《商标法》,商标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和网络经济背景下,一些看起来有异于传统商标的现代商标,如“饿了么”“去哪儿”到“小米”“小罐茶”,展现出了一些全新的特质。对此,我们不妨从商标的一个核心概念——“显著性”开始思考。  从“内在显著性”到“获得显著性”  所谓“商标显著性”,是指相关标志具有显著的特
期刊
于知产人而言,四月是繁美丰盛的。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发布10大知识产权案件以及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各地方法院总结发布知识产权典型案例也接近尾声,大量的案例信息为知产从业者提供了丰盛的研究资料。  2018年,人民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数量达到334951件,比2017年增加97709件,同比上升41.19%。其中,知识产权行政、民事一审案件大幅上升,分别达到53.57%和40.97%
期刊
与王牧羽老师相识已十七载,我之所以称他“老师”,因为他曾经是我美术理论的启蒙老师。正是他,把我带入艺术理论的世界,他用他一路求学的执著,鼓励、启发我们向前;他告诉我们,从艺之路,永无止境。他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为你们骄傲。事实上,我们,都以他为荣。  当我拿起笔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有力不从心之感,思绪万千,不知我这个做学生的从何谈起。我废弃了好几个开头,似乎怎么开头都不对,对启蒙老师的作品进行评述,
期刊
在中国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大环境下,合法维权不应成为滥用权的幌子。国家版权局强调,应健全版权管理机制,规范版权运营,推动权利人合法合理维权、避免滥用权利。  4月10日,全球六地同步直播发布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就在黑洞照片公布数小时后,图片网站“视觉中国”便宣布该图片版权归其所有,此举引发巨大争议。共青团中央点名批评视觉中国把国旗、国徽的照片也标注为其版权所有,以及多家知名企
期刊
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曾指出,人工智能是影响面广的颠覆性技术,可能冲击法律和社会伦理,带来侵犯个人隐私、挑战国际关系准则等问题,将对政府管理、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乃至全球治理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在拥抱人工智能时代的同时,也要警惕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和对司法实践带来的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
期刊
关键词  实验数据 专利申请  对于一件专利申请而言,是否具备创1造性显然是其能否获得授权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在针对创造性的争辩过程中,对于申请人及其代理人而言,体现和发挥发明之有益技术效果的作用,往往是答辩的一种重要手段。  《专利审查指南》中指出,有益效果可以通过对发明或实用新型之结构特点的分析和理论说明的结合,或通过列出实验数据的方式予以说明,但不得只断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具有有益的效果;对于机
期刊
今天是史上少有的艺术泛滥的时代,或者说泛艺术化生存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十分流行的时代。其主要原因一是西方艺术观念之快速变革令艺术无边无界,这无疑拆毁了艺术的门槛;二是文化产业化将艺术推向资本市场和工业复制,平庸艺术因此大行其道。  古之绘画是衣冠贵胄、逸人高士之少数人事业,他们依仁游艺,既重人品,又重才情,境界话题常谈常新,易形成社会共识。当艺术队伍过于庞大时,有境界的艺术毕竟不能占多大比重。加上丹青
期刊
说起中国知识产权服务行业中的那些“老字号”,“三友”必然是一个不能被忽略的名字。1986年,现任北京三友IP集团会长的李强女士创立了三友专利事务所,这是中国最早的民营专利代理机构之一。当“知识产权”对于大多数国人都还是一个费解的生词时,三友已经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默默开始了拓荒之旅。  成立三十二年来,秉持着“高质量、高效率、高信誉”的企业服务宗旨和“质量第一、忠实客户”的企业原则,三友不求一鸣惊人
期刊
迪奥尔公司立体商标国际注册行政纠纷案  克里斯蒂昂迪奥尔香料公司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商标申请驳回复审行政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2018)最高法行再26号行政判决书〕  【典型意义】  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并当庭宣判迪奥尔公司立体商标行政纠纷一案,平等保护了中外权利人的合法利益,进一步树立了中国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最高人民法院在本案中指出,作为商标申请人的迪奥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