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画荃·绘事仿若修行

来源 :中国艺术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是史上少有的艺术泛滥的时代,或者说泛艺术化生存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十分流行的时代。其主要原因一是西方艺术观念之快速变革令艺术无边无界,这无疑拆毁了艺术的门槛;二是文化产业化将艺术推向资本市场和工业复制,平庸艺术因此大行其道。
  古之绘画是衣冠贵胄、逸人高士之少数人事业,他们依仁游艺,既重人品,又重才情,境界话题常谈常新,易形成社会共识。当艺术队伍过于庞大时,有境界的艺术毕竟不能占多大比重。加上丹青链接名利,笔墨混于尘埃,身心不自由局限了艺术的发展。黑格尔说,一种艺术门类愈受物质的束缚,精神活动的自由程度愈少,就愈低级;反之,一种艺术门类愈不受物质的束缚,愈显出精神活动的自由,就愈高级。
  古人画画一非易事、二非小事,所以古人恒思传诸千古百年。如此,用意构思必深沉古厚,绘必神妙,材必讲究,工必细谨。今天画家为社会一大职业,画画是画家的生业,也是社会化产业。所以画家容易求悦庸人耳目,遍地皆画,渐巧渐薄,画道日卑之大势很难逆转。
  明人品藻画家,以行家和利家分别之,如何良俊《四友斋画论》以戴文进为行家第一,吴小仙、杜若狂、周东村其次;利家则推沈石田为第一,唐六如、文衡山、陈白阳其次。行家、利家之说首先有在朝在野身份之别,行家多以绘画为职业者,如宣宗朝院画代表人物之一戴文进,利家多指在野画家,自然这种区分有它的不合理性,绘画乃心灵事业,外在的社会身份并不能说明一切。更深层的区分却也是最模糊的区分在于“画品”的差异,画家里头的行家多丹青能手,即技艺高超的画工,中规中矩,传承性较好,画品也因此多归入能品。而利家之名来源于佛教用语“利根”一词,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载:“摩罗聪慧利根,学穷释氏。”利根人即是有智者本性之人,也就是通常我们理解的天赋高、悟性好之人。高濂《燕闲清赏笺》中又称“隶家”,意思与利家等同。明人论书画、演剧、诗文等特重利根人,何良俊以为沈石田的画立意高远,笔墨既出入宋元,又天机自现,非行家做能及,所以推沈石田为画家中难得的利家子。高濂以为利家须有所谓士气,有士气者,能“用神气生动为法,不求物趣,以得天趣为高。”
  高濂要在行家与利家之间划出一道无泾溜分明的界限。其实,描和写、工与拙、物趣与天趣之间原本就是相辅相成的,行家与利家也是可以统一的,行家也能熟能生巧、不拘绳墨;利家天资再高也须有行家的功夫淬炼过程。所以,对于一个喜爱艺术的人而言,主观分出谁是行家谁是利家其实不打紧,养成判定行画与艺术的鉴别力才最紧要。
  “公安派”文学反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张,首重性灵。袁宏道所谓的性灵既有李贽“童心说”的主张,也包含对自然情欲的肯定,珍玉与泥沙俱下。李日华论绘事也重性灵,以为“绘事以微茫惨澹为妙境,非性灵廓微者,未易证人”(《竹獭论画》)。绘画如佛说法,纵口极谈,因果历历在目,既超然意表,又不越人情物理。明人论画从心入手,静心、洗心、空心,都为打开灵窍,使性灵洒落自现,这条路子是对的。绘事是唯心的,出自心灵,归于心灵,因而绘事仿若修行,可视作修行法门之一。
  绘事即修行,修行有手段,读书是方便法门之一。读书多即见古今事变多,胸襟自然开阔,不执己见,不拘小我小情。只有胸次寥廓,山川之雄奇清幽才能人得性灵,起到涵养人格的作用。
  明人张风认为,绘事有悟有证,“悟得十分,苟能证得三分,便是快事!”(《大风论画》)在佛教用语中,证与悟是一不是二,证即参悟,证即得道,它既是过程,也是结果。在绘事中,悟是认识;证是验证、证实,是实践。从事美术史论研究之学者往往悟得多,证得少,也就是未具此手,先具此眼。古代名丹青家都属于有悟有证之人,理论与实践双修,才能做到真正觉悟,技艺上也能又一日千里的进步。
  方薰云:“古人笔下五繁简,对之穆然,思之悠然神往者,画静也。”(《山静居笔记》)恽南田云:“意贵乎远,不静不远;境贵乎深,不曲不深。”(《南田画跋》)画主静,绘画意义上的静不是排斥声音,有时恰恰要由视觉产生通感,达到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关于静,中国人有层次丰富的感觉,自然寂然无声是静,云出林梢、泉流石上也是静;男人沉着冷静是静,妇女恬淡娴静也是静;儒者清和文雅是静,道士精神守一也是静;静还通“净”,环境干净、内心清净都是静的境界。于画中艺术形象而言,静是自然生机或理想人格的纯粹表现;于画之主体画家而言,静是一种修养、风度。苏东坡诗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送参寥诗》)心定才能知晓微动,心空才能容纳万千。程灏诗云:“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偶成》)静观,有益于起兴,文学和艺术往往要籍兴会才能淋漓尽致。
  史上人物品鉴,品高者如黄庭坚赞周敦颐有代表性:“春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豫章集·濂溪诗序》)一个人内心越光明洁净,不为名役,不为物诱,人格越主静。如《红楼梦》第一回:“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但人有多面性,知人论世不能只看表象。金庸《笑傲江湖》的角色刘正风说:“曲大哥虽是魔教中人,但自他琴音之中,我深知他l生行高洁,大有光风霁月的襟怀。”类似这种在一个人身上现实人格与理想人格分裂的例子比比皆是,但优秀的文学艺术家能在创作时暂时超越现实人格的束缚,如同“脱胎换骨”,淋漓尽致地观照(如程灏所云静观)和表现自己的理想人格。至于能否获得这种创造的自由,努力清净本心是必行的功课,修行是唯一的途径。
  沈宗骞《芥舟学画编》细分“雅”有五种:“古淡天真,不著一点色相者,高雅也;布局有法,行笔有本,变化之至,而不离乎矩镬者,典雅也;平原疏木,远岫寒沙,隐隐遥岑,盈盈秋水,笔墨无多,愈玩之而愈无穷者,隽雅也;深恬静气静,令人顿消其躁妄之气者,和雅也。”这种分类法其实不统一,似乎每类都有不同的着力点,其中高雅是针对艺术形象说的。色相原为佛家语,指万物的形貌。《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白居易《感芍药花寄正一丈人》诗:“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绘画离不开对事物形貌的描摹,当然,现当代一些先锋艺术往往要有意去打散、重组事物的形貌,甚至回避对形貌的描摹或出现任何有指向性的暗示。不管怎样努力,总有色、线等物质痕迹,这依然是色相。依沈宗骞的说法,要达到高雅,须“不著色相”,不著即不执著,无挂碍,以古淡天真来对治拘泥于形貌而产生的匠气、脂粉气。不著有心态上的不著,也有笔墨上的不著,中国画不追求过于迫近现实,而是强调以“畅神”为主,目的是使观者产生与现实色相之间的“审美间离”。
其他文献
欧洲专利局曾在2018年1月的官方公报中发布了欧专局行政委员会2017年12月13日对《关于费用的实施细则》第2条和第14条进行修订的决定[Decisionof the Administrative Council of 13 December 2017amending Articles 2 and 14 of the Rules relating toFees (CA/D 17/17)],该决定
期刊
传统戏曲(或歌曲)的演唱实践中,汉字归韵方式是否“科学”,常常决定着“咬字”是否清楚,而“字清”(即咬字清楚)正是传统戏曲(或歌曲)演唱最为基本的要求。清代度曲论著《顾误录》曾如此强调尾(韵)的重要性:“字各有头腹尾,谓之声音韵。声者出声也,是字之头;音者度音也,是字之腹;韵者收韵也,是字之尾。三者之中,韵居其殿,最为重要。”此处提到的“收韵”,实为“归尾”之意。昆曲或南音演唱过程中如何将汉字的头
期刊
【内容提要】2006年,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漳州木偶头雕刻两个项目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个剧种拥有两项国家级名录项目的现象并不多见。11年来,该剧种在“非遗”保护的进程中,亦步亦趋,进一步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传承机制,积极进行学术探索,尤其在对布袋木偶戏的源头,以及偶戏迥异于人戏的特征研究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突破。下一步应在发展的基础上,落实适
期刊
欧洲是全球经济的重要市场,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专利布局的重要战场。2018年,以数字通信、计算机、电信、显示材料等前沿领域为代表的中国欧洲专利申请量再创新高,超过了9000件。  在多年的欧洲专利申请实践中,我们已经习惯了先在《欧洲专利公约》(EPC)的框架下操作,进而在英、法、德、荷、意、西等歐洲国家进行生效,或者通过《巴黎公约》途径直接进行申请。然而,2017年启动的英国脱欧进程打破了
期刊
商标的历史源远流长,从中国宋代时刘家功夫针铺的“白兔儿记”,到1857年法国第一部《商标法》,商标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和网络经济背景下,一些看起来有异于传统商标的现代商标,如“饿了么”“去哪儿”到“小米”“小罐茶”,展现出了一些全新的特质。对此,我们不妨从商标的一个核心概念——“显著性”开始思考。  从“内在显著性”到“获得显著性”  所谓“商标显著性”,是指相关标志具有显著的特
期刊
于知产人而言,四月是繁美丰盛的。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发布10大知识产权案件以及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各地方法院总结发布知识产权典型案例也接近尾声,大量的案例信息为知产从业者提供了丰盛的研究资料。  2018年,人民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数量达到334951件,比2017年增加97709件,同比上升41.19%。其中,知识产权行政、民事一审案件大幅上升,分别达到53.57%和40.97%
期刊
与王牧羽老师相识已十七载,我之所以称他“老师”,因为他曾经是我美术理论的启蒙老师。正是他,把我带入艺术理论的世界,他用他一路求学的执著,鼓励、启发我们向前;他告诉我们,从艺之路,永无止境。他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为你们骄傲。事实上,我们,都以他为荣。  当我拿起笔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有力不从心之感,思绪万千,不知我这个做学生的从何谈起。我废弃了好几个开头,似乎怎么开头都不对,对启蒙老师的作品进行评述,
期刊
在中国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大环境下,合法维权不应成为滥用权的幌子。国家版权局强调,应健全版权管理机制,规范版权运营,推动权利人合法合理维权、避免滥用权利。  4月10日,全球六地同步直播发布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就在黑洞照片公布数小时后,图片网站“视觉中国”便宣布该图片版权归其所有,此举引发巨大争议。共青团中央点名批评视觉中国把国旗、国徽的照片也标注为其版权所有,以及多家知名企
期刊
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曾指出,人工智能是影响面广的颠覆性技术,可能冲击法律和社会伦理,带来侵犯个人隐私、挑战国际关系准则等问题,将对政府管理、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乃至全球治理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在拥抱人工智能时代的同时,也要警惕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和对司法实践带来的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
期刊
关键词  实验数据 专利申请  对于一件专利申请而言,是否具备创1造性显然是其能否获得授权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在针对创造性的争辩过程中,对于申请人及其代理人而言,体现和发挥发明之有益技术效果的作用,往往是答辩的一种重要手段。  《专利审查指南》中指出,有益效果可以通过对发明或实用新型之结构特点的分析和理论说明的结合,或通过列出实验数据的方式予以说明,但不得只断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具有有益的效果;对于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