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一次性塑料制品报告工作减少和替代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

来源 :中国食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123456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商务部发布了《商务领域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报告办法(试行)》(以下简称《报告办法》)。《报告办法》共二十二条,主要包括制定依据、鼓励原则、适用范围、职责范围、报告方式、报告要求、报告主体、报告内容、报告周期、工作要求、数据应用、奖惩措施、解释权限和实施时间等十四个方面的内容。《报告办法》出台的背景是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读。
  问:目前针对塑料污染治理有哪些法律法规?此次《报告办法》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塑料污染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0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强塑料污染治理作出了总体部署和系统安排,明确了分阶段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对商务领域(零售、餐饮、住宿、会展、电子商务等重点行业)禁塑、限塑提出了具体要求。
  2020年4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废法》)。《固废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商品零售场所开办单位、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快递企业和外卖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商务、邮政等主管部门报告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回收情况”,对上述市场主体提出了履行报告义务的要求,也对商务主管部门提出了工作要求。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塑料污染治理的决策部署,加强《固废法》配套制度建设,依法加强商务领域塑料污染治理,减少和替代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商务部制定了《报告办法》。
  问:《报告办法》出台的目的是什么?
  答:塑料污染治理是一項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处置等众多环节。《报告办法》是商务部门贯彻落实《固废法》的具体举措,旨在通过明确“谁来报、报什么、怎么报”等具体事项,完善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报告制度和程序,推动流通环节市场主体履行好报告义务,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加大塑料废弃物的回收,积极推广应用替代产品。当然,禁塑限塑目标任务的完成,不仅需要流通环节加强管理,更需要加强塑料制品生产、流通、使用和回收处置的全过程管理,增强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建立形成塑料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
  问:《报告办法》的主体范围是如何确定的?包括哪些企业和个人?是否会减损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
  答:《固废法》规定了商品零售场所开办单位、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和外卖企业需履行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报告义务,《报告办法》对此做了进一步细化。具体来说,商品零售场所的范围是依据《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2008年,由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原工商总局联合发布)来确定的,包括各类超市、商场和集贸市场;电子商务平台则在《电子商务法》中有清晰明确的规定;外卖企业在现行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中尚无明确的定义,《报告办法》根据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的实际情况作出原则性规定,即外卖企业是指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等方式提供外卖服务的零售、餐饮企业。按照上述规定,需要报告的市场主体既包括零售、餐饮外卖、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也包括从事商品零售的个体工商户。


  根据《商务部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制定规范性文件,不得减损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报告办法》对报告主体范围的确定主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规定,既不扩大主体范围、增加义务,也不缩小主体范围、豁免义务。比如,《固废法》要求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履行报告义务,《报告办法》在确定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范围时,既要遵守《电子商务法》关于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和平台内经营者的不同定义,也结合实际提出要求,即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一方面报告其自营业务产生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情况,另一方面报告其对平台内经营者使用、回收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总体评估情况。再比如,《固废法》要求外卖企业履行报告义务,《报告办法》根据外卖服务实际情况,规定提供外卖服务的零售、餐饮企业进行报告,这里的报告主体是零售、餐饮企业,不包括从事餐饮服务的个体工商户,也不包括不从事外卖服务的餐饮企业。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电子商务法》相关规定,外卖平台在《报告办法》中作为电子商务平台予以规范。
  问:生活中常见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数不胜数,如何确定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报告范围?


  答:近年来,塑料制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现阶段使用量大、问题相对突出、社会反映强烈的部分塑料制品,提出了明确的禁限规定要求,并将适时更新发布塑料制品禁限目录,细化禁限范围和执行标准。《报告办法》主要根据上述文件规定,细化一次性塑料制品报告范围,并将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动态调整。同时,《报告办法》还结合行业实际提出了差异化报告的要求,即商品零售场所开办单位报告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连卷袋的使用和塑料废弃物的回收情况;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报告其自营业务产生的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含编织袋)的使用和塑料废弃物的回收情况;外卖企业报告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盒、塑料餐具(刀、叉、勺)、塑料吸管的使用和塑料废弃物的回收情况。
  问:很多零售、餐饮、电子商务企业都是跨区域经营,如何保证同一家企业下设的门店在报告时能够做到不遗漏,同时又不增加企业负担?
  答:《报告办法》规定,相关市场主体原则上向所在地县级商务主管部门进行报告。考虑到报告主体设立分支机构、开设店铺等跨区域经营的实际情况,《报告办法》对此类企业作出专门规定,即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以及跨区域经营的零售、餐饮企业,由企业总部向所在地县级商务主管部门报告。同时,为了减轻企业负担,企业总部报告内容为其一次性塑料制品整体使用、回收情况,无需对门店具体情况进行分别统计报送。此外,根据《固废法》一百零六条规定,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告的,由县级以上商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为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受到行政处罚,相应建立了地方商务主管部门信息共享机制。
  问:《固废法》赋予了商务主管部门行政执法权,在执法方面,此次出台的《报告办法》是怎么规定的?
  答:《固废法》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行使行政处罚权。考虑到目前地方商务执法队伍、职能有的保留在商务部门,有的则根据综合执法相关规定,已划入市场监管部门的客观现状,为了做好地方执法工作,《报告办法》进一步明确,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承担商务执法职责的部门,依法处理或实施相应处罚。
  问:《报告办法》何时实施,当前还有哪些准备工作要做?
  答:《报告办法》规定,本办法自发布之日(2020年11月27日)起三十日后施行。具体来讲,市场主体报告情况从2021年1月1日开始,至1月30日结束,首次报告周期为2020年7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为便于市场主体履行报告义务,以及地方商务部门接收、处理报告信息,商务部组织开发了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报告系统,并编制了系统操作指南,目前已上线运行。从现在开始,需履行报告义务的市场主体即可登录商务部信息报告系统,进行注册登记,填报相关信息,提前做好数据填报的相关准备工作。报告开始前,各级商务部门可通过多种方式,大力组织宣传、加强组织实施,扩大社会知悉范围,确保报告义务主体应知尽知、应报尽报。报告过程中,各级商务部门应加强行业指导,做好报告情况审核等工作;报告期结束后,各级商务部门应做好相关行业汇总分析,加强后续政策研究,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不断深化。
其他文献
2020年11月23日,“第五届全球意大利美食周”(11月23-29日)在北京大董美食学院隆重开幕,当天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晚宴,到场嘉宾欣赏到来自大董餐厅高新宇和北京宝格丽酒店Niko Romito餐厅Gabriele Delgrossi两位著名主厨的匠心呈献。  通过两位最具代表性的厨师的创作,该庆祝晚宴旨在展现中意两国美食的异同。意大利和中国拥有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且最负盛名的烹饪传统,这种传统汨汨
期刊
11月11日,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出台了《安徽省特殊食品生产企业体系检查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特殊食品生产企业体系检查行为。  《管理办法》围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有关要求制定,对该省特殊食品生产企业体系检查工作职责划分、人员组成、步骤方法以及后期处置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  《管理办法》明确,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拟定体系检查相
期刊
11月18日,安徽省市场监管局、省公安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供销合作社联合印发通知,部署自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在全省开展为期一年的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执法行动,打击农村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行为,查处一批违法案件,曝光一批典型案例,销毁一批违法食品,严惩一批犯罪分子。  此次专项执法行动主要针对农村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及面向农村的食品批发市场,以食品批发商、小餐馆
期刊
“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农业农村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0月2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党组成员吴宏耀、总经济师魏百刚介绍“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主要成就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记者:“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刘焕鑫: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
期刊
2020年我国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为97.8%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农业农村部2020年全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结果显示,2020年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为97.8%,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继续稳定向好。  2020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了4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全年共监测了31个省份和5个计划单列市,共304个大中城市的2639个菜
期刊
随着北半球进入冬季,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上升。我国境外输入病例来源国家不断增多,传播风险进一步加大,多数病例来自聚集性疫情,疫情传播呈现出“从物到人”和“从人到人”并存的特征。近期,进口冷链食品核酸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波及省份增多,涉及产品范围从海产品到畜禽肉类产品,进口物资被病毒污染范围从冷链食品扩展到集装箱。在病毒愈发活跃的冬季,民众该如何做好防护?进口冷链食品该如何加强监管?11月25日,国
期刊
11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郭兰峰、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司长童章舜、国铁集团扶贫办负责人韩树青介绍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记者:请郭秘书长先介绍一下我国消费扶贫的情况。  郭兰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消费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消费扶贫作出重要指示。今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
期刊
全球领先的独立市场研究咨询公司英敏特于2020年11月23日发布了《2020年亚太区食品与饮料趋势概览》,分享亚太区最新市场调研、产品创新洞察和消费者趋势。  新冠肺炎疫情 (COVID-19)、社交隔离措施和经济停摆,影响着消费者在食品饮料消费的方方面面,并演变出新的消费习惯与态度。消费者追求更大便利性,同时,疫情的流行促使他们更加重视健康与保健、寻求通过饮食长期保护健康的方式。这些因素引发一连
期刊
我國建成世界最大油料作物种质资源库  日前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获悉,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油料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着国内外油菜、花生、大豆、芝麻等油料作物种质3.5万余份,成为油料科技创新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  油料是人类三大营养素中油脂与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我国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4.5亿亩,在国家粮食安全和健康中国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油料作物种质资源库依托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而建成
期刊
为庆祝中芬建交70周年,促进两国之间的合作和友好关系,11月16日,芬兰国家商务促进局(Business Finland)带领芬兰的12家企业在北京三里屯通盈中心洲际酒店,举办了一场“芬享美食”媒体发布与品鉴会。11月17日-19 日,分别在杭州、上海和深圳,相继举办了中国巡展食品发布与品鉴会,携手中国媒体、进口、零售、经销商代表,一同探索这个世界上最幸福国家的地道美味。  根据联合国的官方数据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