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提升电网的输送能力、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电网损耗为目的,阐述了优化完善电网结构的必要性。首先,在发电侧实施"上大压小"工程,采用超超临界大机组替代原有高耗能小机组,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提升电网的输送能力、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电网损耗为目的,阐述了优化完善电网结构的必要性。首先,在发电侧实施"上大压小"工程,采用超超临界大机组替代原有高耗能小机组,降低能源损耗,优化电网的能源结构分布。其次,利用大截面导线、同杆双回路输电技术提升电网输送能力、降低线路损耗、节省输电走廊。同时,通过合理改变电网的运行方式,优化了电网的网架结构,提高了电网供电可靠性。最后,结合电网结构优化前后实例验证了优化完善电网结构对节能减排的重要促进作用,并产生了较大的节能效益。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一种新的纹波电流脉宽调制策略,以电容电流为调制信号主体,实现了动态调节过程的非线性控制,变换器动态过程逼近时间最优控制(TOC)运行轨迹。结合Buck变换器实例,导出了基于
吉林数字地震观测网络信息分项目是"十五"重点建设项目。本文从工程建设内容与功能、技术系统建设、成果效益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提出一种基于连续潮流的电力系统在线电压稳定评估方法,该方法考虑了不均衡区域负荷增长模式和发电计划。负荷增长系数由区域短期负荷预测数据得出,区域短期负荷预测考虑多种
本文论述了地应力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技术思路及编程实现。首先分析地应力记录图纸,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其次采用VB6.0语言开发了地应力数字化软件,并且对软件功能作了简单说明;最后结合一张地应力图纸处理例子进行了结果对比分析。
介绍了应用嵌入式计算机(PC/104)及Internet技术设计的地震台站管理服务器的功能及原理。
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进化的配电网重构方法。采用基于十进制环状编码方法解决了二进制编码产生大量不可行解的问题。给出了十进制环状编码的变异、交叉和选择策略;提出了一种
传统二极管箝位变换器的电压变化率和共模电压较高,且波形谐波含量较大,使得输出滤波器的设计变得复杂。为了克服以上不足,在分析五电平变换器桥臂拓扑的基础上,结合SHEPWM法
针对水平倾斜仪观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制了综合监控器。本文介绍了综合监控器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详细介绍了本溪、鞍山和抚顺南山城地震台地倾斜在沈阳满堂4 1级地震前异常状况。
本文根据地震P波初动资料,使用中国地震局推广的"基于GIS地震分析预报系统"提供的用地震初动符号求解震源机制的方法,求解了2002年4月30日营口~海城震群中4个ML≥3 0地震的单个震源机制解,同时用59个地震和213个P波初动资料,得到该区小震综合断层面解,并将其结果与1999年11月29日岫岩-海城Ms5 4地震序列中4级以上的震源机制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