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55例临床分析

来源 :江苏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i880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5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和治疗及转归.结果 55例患者中,轻型1例,普通型51例,危重型3例.患者首发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2例患者入院时无明显症状.患者潜伏期(4.56±2.43)d,就诊时病程(4.55±1.56)d,住院时间(15.25±4.68)d.部分患者出现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白蛋白降低,CRP、D-D、ALT、AST、SCr升高.85.45%患者胸部CT表现为单肺或双肺多发磨玻璃样病灶.针对COVID-19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为阿比多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干扰素吸入,部分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所有患者病情好转,52例患者治愈出院,3例转至其他医院继续治疗.结论 COVID-19以普通型为主,规范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可改善患者病情.
其他文献
摘要: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初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恰当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初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恰当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一
学生时常感叹:物理真难学。物理难学固然有其客观因素,如概念抽象、能力要求高等,但学生在起始阶段的学习效果更重要,它会对后续物理的学习产生很大影响,甚至会影响到高中阶段的文理分流的趋向,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任课教师对学生初学物理时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潜能的挖掘、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学习心理的揣摩等。因此,做好起始阶段的物理教学,将对学生后续的物理学习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能使学生自然、平
1 化学课堂中开展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  进行科学探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其基本过程具有六个要素。  1.1提出问题。  在观察、调查、阅读等情境中发现问题,能对自然现象、生活现象、实验现象产生好奇心,尝试提出可以通过科学探究解决的问题。例如在《氯气》一节的学习中,在学习了氯气的性质和用途后,学生产生好奇:如何制取氯气?  1.2进行猜想和假设。  收集相关信息,将已有的化学知识和问题相联
患者,女,46岁,1d前因不识字误服戊二醛消毒液,于当地医院予以洗胃、输液等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出现恶心、呕吐、胸闷、胸痛、咽痛等症状.现为进一步诊治转至我院,于2019年9
期刊
摘要: 本文作者根据现代 “发现学习” 教学理论推崇的理念,采用“研究性学习”这一“有效教学”的策略,在第二课堂创设情景,适时激发、启示、引导并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现象,实现了中职物理的“有效教学”,提高了物理课程效益。  关键词: 中职物理课程 有效教学 研究性学习    中职物理课程实现“有效教学”越来越艰难,无论课内课外,“启而不发、压而不动”的局面经常出现,就算适时随机采用“实验、多媒体动
摘要: 本文根据实际教学经验,针对分子生物学学科的特点,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阐述了改善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效果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理论教学 教学效果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即从分子水平上认识生命本质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分子生物学也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随着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其理论和技术体系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几年来,我省党史资料征集工作成绩确实可观,各地、州、市、县一般都拥有各类党史资料达数百万字。征集工作目前仍在继续进行,征集的重点正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步转入社会
在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新授课结束后如何进行初中化学总复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重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从而培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特定情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无论是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还是处于教学主体地位的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个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更要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如何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发挥其积极作用,以增进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获得最佳的教学效益,是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下面就化学教学中情感规律的应用及情感效能的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现代教育理论和全新的教育思想已逐渐走进学校的日常生活,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规范着学校的管理和实践。虽然新课改已经推行5年了,但我们仔细考察发现,由于课程或教材的改革并没有相应的课堂教学操作方式等作支撑,新课程至今都没有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其风采,并没有如人们所期望的使课堂发生根本性改变。改革传统教学的模式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三大学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