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民用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方案比选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ld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社会,民用建筑数量以及高度的不断增加,随之而来带给设计工作者更大的困难,尤其是给排水专业的设计师,如给水与消防给水的压力分区、加压方式和系统形式,排水体制、通气方式,中水回用等方面都有其特点。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就该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对比选择,为我国民用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系统简介及工程概况
  1.1系统简介
  在给排水设计当中,分为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消防系统。排水系统由生活污废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组成;消防系统分为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灭火器系统。该建筑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在地下一层和地上一、二层的商业网点。
  1.2工程概况
  该工程总高度为97.6m,地下1层;地上32层,一、二层为商业网点,二层无卫生间,三层及以上为住宅。根据基本规定,住宅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为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本建筑未超过100m,为普通高层建筑,无需设避难层。
  2.生活给水系统设计
  2.1基本参数
  市政给水管网位于建筑北部,常年水压0.2MPa。根据卫生间用水器具可知,该居住建筑属于Ⅱ类普通住宅,用水定额选取q=200L/(人·d),小时变化系数Kh=2.6,用水时间t=24h,居民户数为180户,每户人数选取3.5人,计算得出最高日用水量Qd=126m3,最高时用水量Qh=13.65m3。
  2.2给水系统选择
  由于市政给水管网提供的水压无法满足建筑实际要求,根据规范,在任何用水点的最大静水压力不得大于0.35MPa,所以采取分区供水的方式对建筑供水。与其他供水方式相比,分区供水既减少能耗,降低压力浪费,又避免大量设备的使用,同时避免个别区域噪声污染。在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竖向分区当中,应遵循节能、节水、经济的原则,参考其他已竣工的优秀工程实例,并设计多个方案比较,使选取的分区供水方式节省能源、经济环保。通过诸方案的比较,将本建筑生活给水设计为4个区,供水方式均为下行上给式。地下一层车库和地上一层商业网点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二层无卫生间,无需生活给水供应;3层以上分为3个区,3~11层为低区,12~22层为中区,23~32层为高区。
  将地面以上的3个区的竖向供水方式制定了两种方案,即高位水箱结合减压阀供水方式和无水箱并列供水方式。最低区供水压力在市政提供的压力范围之内,由于商业用水的机动性,该区完全符合用水要求,无需泵等相关设备,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电力等能源的浪费。
  方案1:由于该建筑为普通高层建筑,为合理利用空间,不设避难层,无法在各区设置水箱独立供水,只能在顶层设立高位水箱,向下供水。水泵房设置2台大功率水泵,1用1备,为高位水箱供水。根据规范,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特殊情况下不宜大于0.55MPa,所以应在各分区设立总减压阀,并通过计算,在各区压力超过规定的入户端设分户减压阀。给水方案1系统如图1所示。方案2:按照分区高低不同分别设置并列3组给水立管,每个分区由2台变频水泵直接独立供水,无需水箱储水或减压,给水立管均设在管道井内,根据规范,计算各分区入户端水压,在超压处设分户减压阀,同方案1。方案2系统如图2所示。
  
  图1方案1给水系统图图2方案2给水系统图
  方案1与方案2的对比如表1所示。
  表1高层给水系统竖向分区两种方案对照表
  
  
  从建筑安全和节能节水角度分析,方案2更适合高层建筑给水系统分区。
  3.排水系统设计
  3.1高层排水系统特点
  由于高层建筑排水均属于生活污废水排放,污物变化比较稳定,地上部分可以采用重力排水,地下集水坑采用压力排水,在节约能量和设备方面较合理。但是重力排水也会产生一系列影响住户生活的后果:水封一旦被破坏,管道中难闻气味会从卫生器具进入住户,污染居室空气,产生恶劣影响;高层排水进入立管,水跃高度大,使底层管道受压大且集中,对管道质量产生严重腐蚀和冲击,底层用户也会受到噪声的影响;卫生器具大量使用,一次集中排水较频繁,排水瞬时流量较大,在管道横向转弯处容易产生堆积堵塞,一旦处理不当,对整个高层排水系统和人们正常生活将产生不利影响。为了防止以上情况的发生,《高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对一个完善的排水系统做了4点要求:管道布置合理和管道最省,并能迅速排出污废水,水力条件好;尽量使管内气压稳定,防止管道系统水封被破坏和水塞形成;管道及设备的安装必须牢固,防止震后位移、漏水;为污水综合利用及处理提供有利条件,尽可能清、污分流。这4点要求将节能节水节材与管道布置相结合,为排水系统的合理布设提供了依据。
  3.2排水系统选择
  该高层排水主要從污水、废水和雨水3个方面入手制定系统方案。由于雨水比较集中,瞬时流量相对污水大,不能与污水系统合流,所以采用独立排水,方便雨水快速排出,不产出长时间淤积,以下不做详细介绍。
  对于污废水系统,笔者制定了两种方案:方案
  1,污废分流排水系统,卫生间设两根排水立管和一根公用通气管,厨房设一根排水立管;方案2,污废合流排水系统,卫生间设一根排水立管和一根专用通气管,厨房设一根排水立管。方案1、方案2排水系统如图3、图4所示。
  
  图3方案1排水系统 图4方案2排水系统
  比较两种排水系统,方案1将大便器排水和其他卫生器具排水分开排放,方便了不同污物分离和集中处理,而且有效调节了室内环境,保证了居室卫生条件良好的要求。由于一般卫生间面积较小,设立3根立管严重占用了卫生间的有效空间,没有实现建筑空间的最优化使用的要求。立管数量的增加,使工程费用随之加大,相关设备和人力资源投入量加大,不利于绿色建筑的节能节材节地。方案2在有效利用空间和合理布置管道方面结合良好,而且排水瞬时流量大,水力条件良好,不容易产生管道淤积,对低层管道的冲击比较剧烈。同时,卫生器具水封容易被破坏,造成室内环境严重污染,影响正常生活。专用通气管的使用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使排水管气体由通气管排出室外,不会造成水封破坏。
  通过比较两种方案的优缺点,方案2比方案1在建筑绿色节能等方面更有优势。选择方案2污废合流设计为该高层建筑的排水系统,结合通气立管的合理连接和底部管段的有效抗压设施,使污废合流排水系统更优化。
  4.消防系统设计
  4.1基本参数
  由于该建筑超过19层,属于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建筑高度超过50m,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室外消防用水量15L/s,室内消防用水量20L/s,火灾延续时间为2h,消防水箱为18m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按照中危险一级,采用湿式枝状供水系统,喷水强度为6.0L/min·m2,作用面积为160m2,持续时间为1h。
  4.2消防系统
  该高层建筑火灾类型和危险等级比普通多层建筑复杂。建筑高度100m左右,高度越大,风速越大,一旦发生火灾,火势猛烈,向高处蔓延迅速。高层建筑内有大量可燃性物品,燃烧产生浓烟和热量,不断向上发展,使发生火灾层以上的住户来不及疏散。火灾可能影响到通讯,使上下楼层住户与外界通讯阻断,即使收到火灾消息,也会因火势猛烈或通道集中,在消防系统不完善的情况下,造成大量人身和财产损失。在高层建筑各系统中,消防系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消防系统的选择是重中之重。
  4.2.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滅火器系统
  高层消防系统分为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灭火器系统。该高层建筑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布设在地下车库、一层和二层商业网点,报警阀设置在该建筑地下一层报警阀室。商业网点设置水流指示器、信号阀及末端试水装置。湿式报警阀以前的管网应布置成环状,以后的管网布置成枝状。整套系统与电气专业合理配合,在有效地反应火情并自动报警和喷射足够水量的前提下,尽最大程度保证节约电能等能源。灭火器系统主要是合理配置灭火器的类型与用量。根据《规范》,该高层住宅按照轻危险级A类火灾配置MF/ABC3型磷酸铵盐手提式灭火器,每处2具。以上系统变化比较单一,通过计算即可合理布置管线和分配消防给水流量,在此不做详细介绍。
  4.2.2消火栓系统的选择
  消火栓系统在高层建筑中含有给水系统,但是设计标准更高于普通给水系统。该系统包含大量相关设施和配件,需要设计师在保证配水合理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消防管道,选择更优分区系统,有效地节材节能节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规范,消火栓栓口的静水压力不应大于1.00MPa,当大于1.00MPa时,应采取分区给水系统。消火栓栓口的出水压力大于0.50MPa时,应采取减压措施。该工程消防给水系统共分两个区:17层及以下为低区,18层及以上为高区。由本建筑两侧引入两条进水管,进水管与地下室环状管网连接,并在室内形成环状。目前,工程上高低两区消防给水方案基本有两种:方案1,每个分区各设一套消火栓加压泵(并列型);方案2,每个分区各设一套消火栓加压泵(串联型)。方案1、方案2消火栓供水系统如图5、图6所示。
  
  图5方案1消火栓供水系统图6方案2消火栓供水系统
  从消防安全与节能等方面比较两种方案,方案1从供水角度分析,优缺点见表1中方案2。除此之外,每个分区相互独立,极大提高了消防安全性。方案2的水泵扬程低,功率小,可以减少电力等能源的消耗,管线较方案1短,使用一般管线就可以满足压力要求,最大限度地节省了建材。但是串联方式将两个分区供水系统相联系,一旦某个分区供水系统出现问题,另一个分区不能正常供水,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本高层建筑不设避难层,为了建筑空间有效利用,无法在中间层设高位水箱和水泵间,不能满足方案2的配置条件。在高层建筑消防系统应用中,方案1以供水安全性好,管理方便等特点受到设计师广泛的青睐。在满足供水安全的前提下,可以从消火栓的合理布置、优化管线敷设等方面考虑节能等问题。该高层建筑选择方案1(并列型)作为消火栓系统供水方式。
  5.结论
  1)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建议采用不设水箱并列供水方式,排水系统建议采用污废水合流排水方式,消火栓系统建议采用并列型供水方式。
  2)在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中,以相关规范为前提,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指导思想,将绿色环保节能与建筑内部设计相结合。这是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GB50015-2003(2009年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S】.
  【2】陈春宁,彭丽华,刘金香.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节能措施探讨【J】.山西建筑,2007,33(13):232-233.
  【3】陈方肃.高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S】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设置了后浇带的工程在施工中如何注意施工要点进行了分析,本文可作为类似工程施工人员的参考与借鉴的资料。  关键词:后浇带 施工要点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沈阳市浑南新区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奥体中心停车场工程。项目用地为长方形地块,南北长约211m,东西长约76m,用地面积17659㎡。南北方向设置一道长211m宽1m宽后浇
摘要:细胞死亡、细胞凋亡、细胞胀亡是已被广泛接受的细胞死亡方式,近年又提出了胀亡(oncosiS)、自噬(auto。phagic)、细胞自切(autoschizis)、脱落凋亡(anoikis)、嵌入死亡(entosis)等细胞死亡方式。该文简述了各种细胞死亡的形式和过程,并阐述了细胞死亡与人类长寿的关系。  关键词:细胞;死亡方式;长寿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基层医院普外科手术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 8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传统围术期护理,实验组在传统围术期护理的基础上采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80例,单采用西医治疗。[结果]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明显优
【摘要】隨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各城市的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尤其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各行业中的佼佼者。有人的地方就有建筑,有建筑的地方就有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人口越多,经济越发达,建筑业的市场前景也越好,有人形象地将建筑行业称为“日不落”行业。但是在今天这个到处都存有不安定因素的时代,建筑工程施工中也存在着工程质量、环境污染、安全事故、工程项目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本文就这些
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带动着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建筑都是利用的砖瓦结构,现在则是使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提高了房屋的整体坚固性。由于在房地产企业中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建筑给排水技术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重视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就现在我国建筑给排水的现状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同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见。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 S2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类型及数量逐年增加,随之建筑给排水专业的发展也日渐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作为一项涉及面很广的工程建设 建筑项目,其项目的管理方法对建筑工程中的整个施工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怎么样优化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提高我国建筑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推进建筑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当下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探究,提出了几点优化管理模式的方案,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优化策略    中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供电系统中电气工程施工技术,并从施工图纸、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技术人员等方面存在的通病进行分析,且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及施工管理。  关键词:供电系统 电气工程 通病 措施 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各种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电气工程也成了各种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电气工程主要是指与电能的使用有关的工程技术
摘要:对于桥梁来说,桩基础的质量关系着桥梁的坚固程度,这就需要对桥梁桩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进行研究。  关键词:桥梁;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桩基础属于隐性工程,在桥梁建成以后就看不到了。但是看不到的反而极为重要,因为桥梁的稳固与否、安全与否、以及使用寿命等几乎都取决于桩基础。桩基础就是桥梁的地下根系,根系越发达,桥梁就越安全,根系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