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公司的委托代理问题源自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为解决公司治理结构问题,股权激励制度应运而生。2005年我国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股权激励制度逐步兴起,吸引众多公司进行尝试。之后,我国对《公司法》和《证券法》进行了相应修订,股权激励制度在立法层面的树立为我国企业实施并推进股权激励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考虑到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本文创造性的将股权激励制度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相结合,动态考察各个发展阶段的公司采用股权激励而产生的效果。
关键词:生命周期;股权激励;模式研究
一、股权激励的主要含义
股权激励制度即为公司以部分股权对高级管理人员或优秀员工实施激励的一种方法。激励对象可以获得公司授予的一定数量的股票,从而获得超额收益或者改变自身在公司中的地位和管理权限。在我国,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是被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的股权激励方式。
股票期权是指公司赋予公司高管在未来期间以一个固定价格购买上市公司股票的权利,也可以视为一个看涨期权。公司高管必须在合同履行结束或者达到预期附加条件后才可以行权。当股票市场的价格小于行权价格时,公司代理人的收益为负值;当股票市场价格大于行权价格时,公司高管行权才可以获取股票的溢价收入。
限制性股票是指激励对象可以先从公司获得一定数量的股票,然后制定股权激励计划条件,在符合股权激励计划规定条件的情况下,激励对象才可以申请解锁限制性股票,解锁后的限制性股票可依法自由流通。这种股票激励模式中国,公司对高管和员工的限制比较严格,他们在等待期内或者业绩指标未完成前,无法出售限制性股票。高管人员在上述期间离职,公司会收回限制性股票。
二、股权激励的主要作用
股权激励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构建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共同体,二是提倡业绩激励,三是约束经营管理者的短视行为,四是吸引并留住人才。
首先,企业所有者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并不完全相同。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投资收益是所有者关注的重点,而企业的高管和技术人员更为关心的是他们在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和个人收益。实施股权激励后,企业高管和关键技术人员从雇员转变为企业股东,公司利益成为实现个人利益的前提,二者之间的矛盾得意以有效弱化,从而形成企业利益的共同体。
其次,接受股权激励后的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具有分享企业利润的权力。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业绩会影响经营者的预期收益或损失,这种导向作用会大幅提高员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由此形成业绩激励。
再次,在传统激励方式下,短期财务数据是设置考核指标的重要领域,长期投资收益容易被忽视。长此以往,助长了经营决策者的短期行为,企业长期战略目标难以得到平稳有效的发展。引入股权激励后,管理层不仅关注本年度的财务数据,而且会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用于提升公司未来的市场价值和创造能力。
最后,在非上市公司中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有利于保障企业稳定发展,并且能够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一方面,员工通过设定的股权激励计划,享受企业成长所带来的收益,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员工的离职成本提高,在员工离开企业时,将会失去由股权激励所带来的未来收益。
三、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的成长和生物有机体一样,都要经历从生到死、从盛到衰的过程。企业生命周期具体可以细分为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四大阶段。
在初创期,企业致力于研发产品和开拓市场,公司刚刚起步,营销能力较弱,大众对产品的认可度较低,因此费用开支较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负债可能持续增加。筹资活动及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大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经营风险较大。
进入成长期后,企业的资金投入及产品生产趋于稳定,随着销售不断增加,费用开支有所降低。企业开始逐步盈利,资产负债率下降,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开始逐渐超过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在企业发展的成熟期,企业产品的生产、销售及利润都将达到最高临界点,公司规模达到最大值,发展速度较之前明显放慢,企业开始偿还大量的到期债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筹资活动及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产品成本降低,企业开始出现资金富余状态;
在衰退期,企业业务收缩, 销售能力和盈利能力开始降低,虽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仍然大于筹资活动及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但是开发新产品或新投资市场以及库存积压、市场份额不断下降、销售呈现负增长依然是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
四、企业生命周期对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初创期企业规模小,生产经营单一,制度不完善,员工流动性较大,所以股权激励对象应涉及广泛且激励强度应较大,具体应包括公司经营者、技术人员、销售人员、重要生产人员等。推荐选择股票期权激励模式,给予员工激励的同时又避免了现金支出,可以有效缓解公司资金紧张的问题。
到了成长期,公司股权激励对象范围仍应尽量包括公司经营者、技术人员、研发人员等大部分为公司业绩做出贡献的员工。在激励模式的选择上,同样应首选股票期权。因为成长期的企业在投资方面比较活跃,流动资本投入增加,选择股票期权有利于节约现金流出,同时还能够让员工分享公司快速成长所带来的好处。
处于成熟期的激励对象应主要包括公司经营者、研发人员和重要技术人员,激励强度适中即可。成熟期的公司,市场份额相对稳定,能够产生正的现金流量,由于缺乏良好的投资机会,公司股价上升空间逐渐变小,但公司各方面财务指标会达到最优,此时应优先选择限制性股票方式,因为这种带有惩罚性质的激励措施可以有效避免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
在衰退期,公司管理层应作为主要激励对象。在这一时期,公司业绩下滑,管理缺乏活力,公司治理结构僵化,股价持续下跌。管理层应积极变革,调整战略,开辟新领域。管理层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公司的发展命运,此时股票期权并非最优选择,应鼓励采用直接持股的激励方式,以增强公司管理层对公司的信任、责任和忠诚。
通过对近几年采用了股权激励的部分上市企业分析得出,股权激励的强度与企业净资产的收益率之间属于正相关,处于成长时期的企业采用股权激励的模式所带来的收益远大于处于成熟期的企业。
五、结语
目前我国股权激励相应机制仍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内部人员控股、效绩考核指标过低、考核指标不健全、股权激励所需条件的限制,以及资本市场的限制都导致我国股权激励的实际操作效果不佳。为了促进企业股权激励效果的发挥,就需要明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战略目标、经营方针以及参与竞争的核心优势、管理体系、市场环境等,结合以上因素,针对性的制定股权激励制度才能帮助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阳,刘志远,任美琴,设计有效的经营者持股激励机制一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6,。9(5):52一58
[2]孙堂港,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9,(3):44一50
[3]周仁俊,杨战兵,李礼.管理层激励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相关性一国有與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比较[J].会计研究,2010:69一75
[4]张俊瑞,张建光,王丽娜,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考察[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9,29(1);1一3
[5]于东智,谷立日.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的激励效用及影响因素[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9):24一30
关键词:生命周期;股权激励;模式研究
一、股权激励的主要含义
股权激励制度即为公司以部分股权对高级管理人员或优秀员工实施激励的一种方法。激励对象可以获得公司授予的一定数量的股票,从而获得超额收益或者改变自身在公司中的地位和管理权限。在我国,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是被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的股权激励方式。
股票期权是指公司赋予公司高管在未来期间以一个固定价格购买上市公司股票的权利,也可以视为一个看涨期权。公司高管必须在合同履行结束或者达到预期附加条件后才可以行权。当股票市场的价格小于行权价格时,公司代理人的收益为负值;当股票市场价格大于行权价格时,公司高管行权才可以获取股票的溢价收入。
限制性股票是指激励对象可以先从公司获得一定数量的股票,然后制定股权激励计划条件,在符合股权激励计划规定条件的情况下,激励对象才可以申请解锁限制性股票,解锁后的限制性股票可依法自由流通。这种股票激励模式中国,公司对高管和员工的限制比较严格,他们在等待期内或者业绩指标未完成前,无法出售限制性股票。高管人员在上述期间离职,公司会收回限制性股票。
二、股权激励的主要作用
股权激励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构建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共同体,二是提倡业绩激励,三是约束经营管理者的短视行为,四是吸引并留住人才。
首先,企业所有者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并不完全相同。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投资收益是所有者关注的重点,而企业的高管和技术人员更为关心的是他们在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和个人收益。实施股权激励后,企业高管和关键技术人员从雇员转变为企业股东,公司利益成为实现个人利益的前提,二者之间的矛盾得意以有效弱化,从而形成企业利益的共同体。
其次,接受股权激励后的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具有分享企业利润的权力。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业绩会影响经营者的预期收益或损失,这种导向作用会大幅提高员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由此形成业绩激励。
再次,在传统激励方式下,短期财务数据是设置考核指标的重要领域,长期投资收益容易被忽视。长此以往,助长了经营决策者的短期行为,企业长期战略目标难以得到平稳有效的发展。引入股权激励后,管理层不仅关注本年度的财务数据,而且会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用于提升公司未来的市场价值和创造能力。
最后,在非上市公司中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有利于保障企业稳定发展,并且能够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一方面,员工通过设定的股权激励计划,享受企业成长所带来的收益,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员工的离职成本提高,在员工离开企业时,将会失去由股权激励所带来的未来收益。
三、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的成长和生物有机体一样,都要经历从生到死、从盛到衰的过程。企业生命周期具体可以细分为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四大阶段。
在初创期,企业致力于研发产品和开拓市场,公司刚刚起步,营销能力较弱,大众对产品的认可度较低,因此费用开支较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负债可能持续增加。筹资活动及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大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经营风险较大。
进入成长期后,企业的资金投入及产品生产趋于稳定,随着销售不断增加,费用开支有所降低。企业开始逐步盈利,资产负债率下降,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开始逐渐超过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在企业发展的成熟期,企业产品的生产、销售及利润都将达到最高临界点,公司规模达到最大值,发展速度较之前明显放慢,企业开始偿还大量的到期债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筹资活动及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产品成本降低,企业开始出现资金富余状态;
在衰退期,企业业务收缩, 销售能力和盈利能力开始降低,虽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仍然大于筹资活动及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但是开发新产品或新投资市场以及库存积压、市场份额不断下降、销售呈现负增长依然是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
四、企业生命周期对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初创期企业规模小,生产经营单一,制度不完善,员工流动性较大,所以股权激励对象应涉及广泛且激励强度应较大,具体应包括公司经营者、技术人员、销售人员、重要生产人员等。推荐选择股票期权激励模式,给予员工激励的同时又避免了现金支出,可以有效缓解公司资金紧张的问题。
到了成长期,公司股权激励对象范围仍应尽量包括公司经营者、技术人员、研发人员等大部分为公司业绩做出贡献的员工。在激励模式的选择上,同样应首选股票期权。因为成长期的企业在投资方面比较活跃,流动资本投入增加,选择股票期权有利于节约现金流出,同时还能够让员工分享公司快速成长所带来的好处。
处于成熟期的激励对象应主要包括公司经营者、研发人员和重要技术人员,激励强度适中即可。成熟期的公司,市场份额相对稳定,能够产生正的现金流量,由于缺乏良好的投资机会,公司股价上升空间逐渐变小,但公司各方面财务指标会达到最优,此时应优先选择限制性股票方式,因为这种带有惩罚性质的激励措施可以有效避免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
在衰退期,公司管理层应作为主要激励对象。在这一时期,公司业绩下滑,管理缺乏活力,公司治理结构僵化,股价持续下跌。管理层应积极变革,调整战略,开辟新领域。管理层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公司的发展命运,此时股票期权并非最优选择,应鼓励采用直接持股的激励方式,以增强公司管理层对公司的信任、责任和忠诚。
通过对近几年采用了股权激励的部分上市企业分析得出,股权激励的强度与企业净资产的收益率之间属于正相关,处于成长时期的企业采用股权激励的模式所带来的收益远大于处于成熟期的企业。
五、结语
目前我国股权激励相应机制仍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内部人员控股、效绩考核指标过低、考核指标不健全、股权激励所需条件的限制,以及资本市场的限制都导致我国股权激励的实际操作效果不佳。为了促进企业股权激励效果的发挥,就需要明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战略目标、经营方针以及参与竞争的核心优势、管理体系、市场环境等,结合以上因素,针对性的制定股权激励制度才能帮助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阳,刘志远,任美琴,设计有效的经营者持股激励机制一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6,。9(5):52一58
[2]孙堂港,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9,(3):44一50
[3]周仁俊,杨战兵,李礼.管理层激励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相关性一国有與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比较[J].会计研究,2010:69一75
[4]张俊瑞,张建光,王丽娜,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考察[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9,29(1);1一3
[5]于东智,谷立日.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的激励效用及影响因素[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9):24一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