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建筑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建筑企业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实现平稳发展,需要加强对各种市场风险的管控,不断完善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确保企业的长久发展。本文主要从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现阶段建筑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不断完善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推动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建筑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问题;优化措施
一、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相关概述
(一)风险管理
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主要从风险应变策略、风险评估、风险度量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对企业当前运营过程中最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隐患进行排查,根据风险损害程度进行优先处理。通过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可以将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降到最低,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确保企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二)内部控制
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从企业自身出发,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参与到内控管理工作中,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有效控制内部风险,管控内部各项活动,形成有效的内部信息沟通交流,及时进行内部监督检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两者的关系
风险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内部控制也蕴含于风险管理中,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措施需要建立在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借助有效的内控措施,帮助企业有效的规避各种风险,确保企业的安全发展。此外,风险管理主要对企业所处市场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提前排查和控制风险,而内部控制需要结合风险管理的相关数据制定出相对应的内部控制措施。一般来说,企业运营风险的等级越高,内部控制措施力度也就越大越严格,内部控制也取决于风险管理。
二、现阶段建筑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认识
现阶段,建筑企业处于快速发展期。建筑企业为了在市场上获得相应的利润,将项目投标看作是工作重点,由于建筑企业员工的整体学历水平不高,不能全面認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企业所处市场的各种风险也无法进行科学预判和评估,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停留在形式层面,不能深入到企业的实际运营现场。未制定出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使企业的风险管理效率低下,很容易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经济损失,影响建筑企业的平稳发展。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很多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并未得到完善,各方面制度还处于初建期,各项管理制度还不够成熟,使相关工作人员未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严格执行,导致风险管理的随意性较大,很容易出现人为性的管理失误。再加上管理人员内部控制意识不强,缺乏相应的岗位职责意识,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影响企业的管理效率。
(三)员工参与度不高,制度难以有效执行
部分建筑企业在开展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时企业员工很少参与其中,大多数员工认为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与自己并无实质性的关系,将此工作看作是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由财务管理人员全权负责,从而导致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缺乏活性,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此外,有的建筑企业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都只是挂在墙上。在实际的项目运作中,并没有严格按照制度执行,使制度如同虚设,很难发挥出内部控制的效果。
三、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优化建筑企业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提升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认识,优化内控环境
首先,建筑企业管理层要重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和内部控制意识,由企业管理层下移至员工层,逐渐提升企业员工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认识,形成相应的管理意识,增强员工对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的认可度,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在企业内部开展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内部环境,方便企业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最后,设置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控制部门,选择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和内部控制人员,组成内控风险小组,专门负责风险防控和内控管理工作,提升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水平。
(二)健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制度,强化风险管理
首先,建筑企业要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相对应的风险防控机制,将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及时发现企业所处市场的各种风险,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按照风险的损害程度进行等级划分,按风险类别进行管理。其次,配备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深入市场调研,了解当前市场的发展状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对应的风险防控措施。最后,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机的融合起来,按照风险等级制定相对应的风险内控措施,加强内部控制力度,确保企业各项运营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引导员工参与内控风险管理,确保制度有效执行
内部控制需要建筑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员工共同参与其中,企业需要在内部鼓励和动员员工参与到内部控制活动中,将内部控制工作划分到相对应的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员工要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从企业内部有效的防控各种潜在风险,不断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在落实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时要建立奖励激励机制,要求企业员工按照规定执行,有效约束员工管理行为,按照员工参与工作程度进行奖励和惩罚,确保真正发挥出各项规章制度的价值,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质量。
(四)强化关键环节风险管理,注重建筑企业内部监督
在建筑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任何风险都有轻重缓急,风险管理人员需要合理分析风险的损害程度,严格控制关键环节的风险,比如建筑企业的施工环节、项目投标时等都要结合当前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做好相应的风险评估工作,对于关键环节要明确其风险发生的原因,制定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不断优化企业风险管理。建筑企业需要重视内部监督管理工作,按季度组织内部审计对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审计,做好内部控制评估和评价工作。一旦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要及时进行弥补和改进,提高内部控制的实效性。
(五)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形成业财信息沟通平台
财务管理属于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将各种有效的财务数据信息进行整合,科学合理的利用各项资源,逐渐降低各部门风险发生的概率。同时,要引进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建筑企业内部建立科学的管理信息数据平台,企业各管理部门可在此平台上查看所需信息,还要将企业的项目业务融合到此平台上,逐渐实现业财融合,增强企业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强化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借助此平台可以及时对比全面预算管理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的差异,实时掌握项目业务的进度,将项目投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及时纠偏超标情况,提高建筑企业风险管理与内控管理的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要重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不断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提升企业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进一步完善企业现有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将建筑企业风险管理工作与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平稳发展。同时,还要引导全体员工参与到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活动中,将管理职责落实到个人,强化关键环节的风险管理工作,形成有效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财务管理智能,构建有效的业财融合信息平台,提升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推动建筑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常青.新时代建筑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分析[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21):95.
[2]柯志伟.工程建设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09):195-196.
[3]刘玉美.建筑企业内部控制优化分析[J].纳税,2018,No.198(18):153+156.
关键词:建筑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问题;优化措施
一、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相关概述
(一)风险管理
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主要从风险应变策略、风险评估、风险度量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对企业当前运营过程中最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隐患进行排查,根据风险损害程度进行优先处理。通过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可以将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降到最低,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确保企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二)内部控制
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从企业自身出发,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参与到内控管理工作中,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有效控制内部风险,管控内部各项活动,形成有效的内部信息沟通交流,及时进行内部监督检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两者的关系
风险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内部控制也蕴含于风险管理中,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措施需要建立在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借助有效的内控措施,帮助企业有效的规避各种风险,确保企业的安全发展。此外,风险管理主要对企业所处市场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提前排查和控制风险,而内部控制需要结合风险管理的相关数据制定出相对应的内部控制措施。一般来说,企业运营风险的等级越高,内部控制措施力度也就越大越严格,内部控制也取决于风险管理。
二、现阶段建筑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认识
现阶段,建筑企业处于快速发展期。建筑企业为了在市场上获得相应的利润,将项目投标看作是工作重点,由于建筑企业员工的整体学历水平不高,不能全面認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企业所处市场的各种风险也无法进行科学预判和评估,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停留在形式层面,不能深入到企业的实际运营现场。未制定出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使企业的风险管理效率低下,很容易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经济损失,影响建筑企业的平稳发展。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很多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并未得到完善,各方面制度还处于初建期,各项管理制度还不够成熟,使相关工作人员未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严格执行,导致风险管理的随意性较大,很容易出现人为性的管理失误。再加上管理人员内部控制意识不强,缺乏相应的岗位职责意识,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影响企业的管理效率。
(三)员工参与度不高,制度难以有效执行
部分建筑企业在开展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时企业员工很少参与其中,大多数员工认为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与自己并无实质性的关系,将此工作看作是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由财务管理人员全权负责,从而导致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缺乏活性,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此外,有的建筑企业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都只是挂在墙上。在实际的项目运作中,并没有严格按照制度执行,使制度如同虚设,很难发挥出内部控制的效果。
三、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优化建筑企业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提升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认识,优化内控环境
首先,建筑企业管理层要重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和内部控制意识,由企业管理层下移至员工层,逐渐提升企业员工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认识,形成相应的管理意识,增强员工对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的认可度,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在企业内部开展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内部环境,方便企业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最后,设置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控制部门,选择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和内部控制人员,组成内控风险小组,专门负责风险防控和内控管理工作,提升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水平。
(二)健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制度,强化风险管理
首先,建筑企业要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相对应的风险防控机制,将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及时发现企业所处市场的各种风险,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按照风险的损害程度进行等级划分,按风险类别进行管理。其次,配备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深入市场调研,了解当前市场的发展状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对应的风险防控措施。最后,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机的融合起来,按照风险等级制定相对应的风险内控措施,加强内部控制力度,确保企业各项运营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引导员工参与内控风险管理,确保制度有效执行
内部控制需要建筑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员工共同参与其中,企业需要在内部鼓励和动员员工参与到内部控制活动中,将内部控制工作划分到相对应的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员工要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从企业内部有效的防控各种潜在风险,不断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在落实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时要建立奖励激励机制,要求企业员工按照规定执行,有效约束员工管理行为,按照员工参与工作程度进行奖励和惩罚,确保真正发挥出各项规章制度的价值,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质量。
(四)强化关键环节风险管理,注重建筑企业内部监督
在建筑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任何风险都有轻重缓急,风险管理人员需要合理分析风险的损害程度,严格控制关键环节的风险,比如建筑企业的施工环节、项目投标时等都要结合当前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做好相应的风险评估工作,对于关键环节要明确其风险发生的原因,制定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不断优化企业风险管理。建筑企业需要重视内部监督管理工作,按季度组织内部审计对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审计,做好内部控制评估和评价工作。一旦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要及时进行弥补和改进,提高内部控制的实效性。
(五)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形成业财信息沟通平台
财务管理属于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将各种有效的财务数据信息进行整合,科学合理的利用各项资源,逐渐降低各部门风险发生的概率。同时,要引进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建筑企业内部建立科学的管理信息数据平台,企业各管理部门可在此平台上查看所需信息,还要将企业的项目业务融合到此平台上,逐渐实现业财融合,增强企业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强化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借助此平台可以及时对比全面预算管理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的差异,实时掌握项目业务的进度,将项目投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及时纠偏超标情况,提高建筑企业风险管理与内控管理的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要重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不断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提升企业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进一步完善企业现有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将建筑企业风险管理工作与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平稳发展。同时,还要引导全体员工参与到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活动中,将管理职责落实到个人,强化关键环节的风险管理工作,形成有效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财务管理智能,构建有效的业财融合信息平台,提升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推动建筑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常青.新时代建筑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分析[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21):95.
[2]柯志伟.工程建设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09):195-196.
[3]刘玉美.建筑企业内部控制优化分析[J].纳税,2018,No.198(18):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