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招生困难的成因与应对策略

来源 :新生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ice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发展职业教育是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与再就业能力的需要。从社会对中职毕业生的需求来看,我国需要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然而近几年,针对我国中职教育存在生源减少、质量低下以及学校内部因素影响等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生源 困难 竞争 对策
  一、生源数量减少
  生源减少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对教育种类选择的结果。在我国传统观念里学历文凭是衡量一个人知识结构和能力大小的唯一凭证。人们更愿意从事管理类、科学研究类等体面的工作,不愿意做技术工人。劳动力市场仍然存在着唯文凭论成败的现象,职业资格证书几乎落入有名无实之中。这些都不利于中职生的就业,同时也打击了一些初高中毕业生选择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阻碍了当前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由此看来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
  生源数量减少是指中职招生的人数相对于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减少而言的,这可以从2013-2017年五年间全国普通高中和中职招生的数据对比中清楚地看出: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职招生人数从2013年到2017年逐年减少,2014-2017年分别下降8.15%、3%、1.3%以及1.84%。普通高中的招生人数2014年下降幅度明显,之后4年趋于稳定的状态。不难看出,初中毕业人数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职招生的规模。初中毕业生2014-2017年分别下降9.48%、上升0.3%,、上升0.44%和下降1.85%。2013-2017年初中毕业人数下降幅度远大于上升幅度。在这种情况下,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之间、各个中职学校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中职学校招生困难的现象越发严重。
  二、生源质量下降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普通高中不断扩大招生规模, 按目前初中的办学模式和水平,初中毕业生不能全部进入高中部学习, 筛选下来的学生素量越来越差。然而,生源质量的下降,会产生一系列蝴蝶效应,不利于中职教育的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三、中职学校系统内部因素对招生的影响
  首先,中职学校的招生存在部门和地方的保护行为,有些地方政府为保证所属的职业学校有足够的生源,不惜向所属中学下达供应生源的任务,甚至将其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完成考核,这些人就违规操作生源走向,既损害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也破坏了中职院校公平竞争的生态环境。其次,中职学校的硬件落后,教育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设置不合理,既无优势又无特色可言。在中职教育方心未艾的今天,各类院校雨后春笋般出现,泥沙俱下,参差不齐。同时,中职学校的专业存在同质化竞争,特色建设能力不足。
  应对策略:
  一、积极引导弹性学习,大力推行多证书制。在学分制条件下, 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量体裁衣,自主选择不同的学习目标, 取得毕业证书、专业证书或技能证书(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三种不同证书。三者在学习内容和时间方面存在连续、递加的关系。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要秉持“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胸怀,努力践行“中国制造2025”,弘扬工匠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开展订单教育,校企紧密合作,促进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大多数人的就业问题,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所谓订单交易就是要按市场需求来培养人才,以市场定专业和课程。学校要全面及时掌握社会需求,做到需求前馈和闭环处理。如此,一方面使学校教育目标明确,强化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增强学生进入就业岗位后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吸引生源,使学生能够更加专心学习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职院校既需要脚踏实地,砥砺前行,更需要充分发挥创造创新活力,勇做新时代中职教育的追梦人。
  3、积极推进中高职教育衔接,拓宽中职升学渠道。
  中职教育吸引力之所以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衔接体系不完善。目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尚不完善,不能满足大多数中国家庭对孩子学历的预期,甚至部分家长认为上了中职孩子的学习生涯就结束了,所以他们不遗余力地供孩子上普通高中。另一方面中职生自身缺乏毅力,放弃继续提升学历,得过且过,妄自菲薄,想着先就业。然而踏入社会后才发现自己是沧海一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职生对学历继续深造的期望越来越迫切。因此,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中职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为其提供上升渠道,来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业精于勤,荒于嬉。我们只要秉持精益求精的精神,人人都能够成为大国工匠。
  4、提高中职生職业规划能力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系统的计划过程。中职生作为中职教育的主体,提高其职业规划能力对提高学校就业率大有裨益。事实证明,被动接受极少带来明显的行动效果。所以我们要依据中职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合理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倾力帮助每位学生书写各自人生不一样的华章。
  【参考文献】:
  【1】陈胜祥: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困境、成因与对策研究[D].2005.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在全球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是素质教育尤为重要的任务。英语作为一种社交语言,是文化重要的构成部分。高中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促使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了解的基础下,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主要针对高中英语课程跨文化意识培养对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关键词】:高中英语 跨文化意识 促进作用  英语在国际经济和政治交流
期刊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能更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整体教学效果。还能更好地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越走越远。  【关键词】:小组合作 课堂教学 问题 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让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知识积累较少,想要满足不断更新的教学需求,教师应重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然而,阅读本身与写作相辅相成,若分开教学,很难充分发挥两者作用。对此,加强读写结合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育重点。对此,文章基于小学语文阅读,对读写教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展开探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 写作 读写结合  前言:阅读不仅是人们获得得到信息、提高学生知识
期刊
微课因其内容精炼、简洁、鲜明、针对性强的特点,艺术性、重复性、创造性的新型教学方式使之在语文教学中迅速推廣和使用,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精编、灵活、高效的微课更是让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一、精思巧设为微课语言添枝加叶  微课要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实现教学目标,就对微课教学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可能就相差20倍。”精思巧设语言为微课
期刊
【摘要】:农村地区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计算能力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农村学校的特殊地理位置还有学生的学习阶段处于启蒙的初始状态,使得在计算方面的培养存在一定的困难。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在计算能力的优劣上能够间接的反应学生在数学科目上的素质,而数学又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在小学阶段,努力培养好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围绕培养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展开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小学体育教学和学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情况下,教师就必须要对当下的体育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以创新的角度来分析和看待体育教学问题,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创新的改革。这样才能使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效率和质量能够得到跨越性的提升。  【关键词】:创新角度 小学体育 教学方法 探究  在当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个性特点
期刊
【摘要】:体细胞重编程技术是一项新的技术,在临床上有重大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重编程是细胞从一种基因表达谱转换为另一种不相关表达谱的过程,许多研究表明使用转录因子、小分子、细胞因子和microRNA(miRNA)等方法可使体细胞重编程为神经元等细胞类型。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胶质细胞的数量超过神经元的10倍,其中星形胶质细胞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们与神经元相互接触,对神经元有支持和调节的作用。本文对近
期刊
【摘要】: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而把民族联系起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枢纽就是——汉字,而书法就是汉字的创新与延续,是我国一个特殊的艺术文化,书法既是文化魅力的艺术形式又是汉字的文字载体。并且可以彰显出古代的文学思想以及我国的传统艺术文化,本文主要阐述了高中书法教育现状以及产生的问题,从而对书法教育探讨出合适的教学方式以及途径,进而通过科学有效的书法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关
期刊
【摘要】:对刑事错案进行责任追究是司法工作的内容之一,其具有制约法官法权力的功能,对于遏制司法腐败,提高司法公信力,实现社会正义具有重要意义。但错案的形成是一个法律内外综合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关于错案标准本就不容易界定,再加之法律规定的混乱,使错案责任追究制度更加难以贯彻落实。本从文通过对刑事错案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阐释,并对该制度的存废进行了反思,并肯定了刑事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存在的价值,并针对实践
期刊
【Abstract】: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world economy, the relations of global economy are becoming closely. China’s products, services, brands are increasingly spread in international market. Under the 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