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并借助于这一工具来帮助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兴趣;信息素养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夸美钮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1.游戏激趣,主动学习
学生爱玩游戏,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想学的愿望,把计算机新课的教学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指法学习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如果在教学中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组内比赛谁的成绩好,学生在游戏中就容易掌握打字方法,教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就有兴趣听,并乐于练习。
2.创设教学情境,积极学习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多媒体创设、优化教学场景,借助演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如在Word软件中进行“插入图片”教学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首先利用广播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贺卡、诗配画等,使学生从感叹中激发学习的欲望。学生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这样创设学习情境,调动了学生的激情,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基础。
3.整合学科,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说:“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利用它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同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如在教学“初识PowerPoint”时,可以播放其他学科教师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可以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上,从而使学生产生要学好PowerPoint的想法。
二、创设和谐探究氛围,保持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術教学过程中,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探究的学习氛围,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要使全体学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就必须鼓励诱导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探究的课堂氛围。例如:在教学“指法”一课时,笔者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自尊感,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比赛,课堂学习气氛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笔者让学生通过指法软件进行练习,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还让学生进行了指法和指法游戏的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练习,紧扣学生心弦,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
三、鼓励创新,培养信息素养
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实践操作是巩固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拓展性的练习中,只要学生有创造,教师就要予以表扬,学生就会品尝到创作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创造的信心和成功的体验。例如:教学“画多边形”一课时,教师首先不是直接讲解画法,而是出示“五边形”图让学生观察,然后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同桌合作画出“五边形”。根据自学要求,学生一步一步操作,最后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五边形”会画了,其它的多边形同样可以画出,这样学生就学会了“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信息技术就是要鼓励学生创新,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信息技术留给学生创造的空间有许许多多,如“画图”中的自由创作,Word,PowerPoint中的电子作品创作……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范围。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求统一,在评价时要灵活多样,注重能力方面的评价。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除了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还要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尤其在因特网发展迅速的今天,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教育。要教育学生计算机是学习对象,也是学习工具,不能把它当作一种高档的游戏机;教育学生使用正版软件,从小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教育学生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不能仰慕电脑“黑客”;教育学生要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不浏览不良信息,不进网吧,不沉溺于虚拟空间。
总之,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教学,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让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志文.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整合的实现形式[J].理论学刊,2002(6).
[2]马颖峰.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兴趣;信息素养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夸美钮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1.游戏激趣,主动学习
学生爱玩游戏,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想学的愿望,把计算机新课的教学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指法学习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如果在教学中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组内比赛谁的成绩好,学生在游戏中就容易掌握打字方法,教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就有兴趣听,并乐于练习。
2.创设教学情境,积极学习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多媒体创设、优化教学场景,借助演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如在Word软件中进行“插入图片”教学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首先利用广播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贺卡、诗配画等,使学生从感叹中激发学习的欲望。学生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这样创设学习情境,调动了学生的激情,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基础。
3.整合学科,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说:“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利用它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同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如在教学“初识PowerPoint”时,可以播放其他学科教师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可以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上,从而使学生产生要学好PowerPoint的想法。
二、创设和谐探究氛围,保持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術教学过程中,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探究的学习氛围,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要使全体学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就必须鼓励诱导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探究的课堂氛围。例如:在教学“指法”一课时,笔者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自尊感,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比赛,课堂学习气氛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笔者让学生通过指法软件进行练习,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还让学生进行了指法和指法游戏的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练习,紧扣学生心弦,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
三、鼓励创新,培养信息素养
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实践操作是巩固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拓展性的练习中,只要学生有创造,教师就要予以表扬,学生就会品尝到创作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创造的信心和成功的体验。例如:教学“画多边形”一课时,教师首先不是直接讲解画法,而是出示“五边形”图让学生观察,然后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同桌合作画出“五边形”。根据自学要求,学生一步一步操作,最后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五边形”会画了,其它的多边形同样可以画出,这样学生就学会了“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信息技术就是要鼓励学生创新,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信息技术留给学生创造的空间有许许多多,如“画图”中的自由创作,Word,PowerPoint中的电子作品创作……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范围。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求统一,在评价时要灵活多样,注重能力方面的评价。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除了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还要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尤其在因特网发展迅速的今天,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教育。要教育学生计算机是学习对象,也是学习工具,不能把它当作一种高档的游戏机;教育学生使用正版软件,从小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教育学生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不能仰慕电脑“黑客”;教育学生要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不浏览不良信息,不进网吧,不沉溺于虚拟空间。
总之,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教学,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让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志文.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整合的实现形式[J].理论学刊,2002(6).
[2]马颖峰.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