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与重不是黑与白

来源 :汽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lu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两天一位土豪同事在海外购得最新款iPhone,我的第一反应是看看能不能用手掰弯。倒不是眼馋,只是觉得跟自己手里的iPhone4相比太纤薄了。其实作为苹果这样的大公司,在材料上领先是毋庸置疑的,镁铝合金框架加上玻璃屏幕,非强大外力下是不会轻易“折腰”的,我的好奇也只是想验证一下网上的流言而已。话说回来,最近在朋友圈看到一个转发,某国内媒体用超声波检测仪测试目前主流轿车和SUV的钢板厚度,数据之详细让我佩服,但最终也没给出个结论,钢板厚度对车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到底有啥影响?我觉得测一下苹果手机板材的厚度也许更实际一点,也许在他们眼里iPhone要像以前的大哥大一样才让人觉得物有所值。
  汽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安全是第一位的,所以现在的汽车技术无论是材料领域还是车联网领域都在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隐患。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于企业碳排放量的要求,车企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也要更注重节能减排。内燃机技术目前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不会再有革命性的技术大幅降低油耗,那么轻量化的课题就变得越来越引人注意,但是国内很多消费者还是把车重作为衡量汽车安全的一项标准,认为钢板厚一点就更安全,为此多费点油也认了。实际上国家标准规定汽车外覆盖件的钢板厚度在0.8-2mm之内都算合格,而这个范围之间造成的车重差距其实很大。有两个比较普及的数据,整车质量每降低100kg,百公里油耗可以减少0.3-0.6升;车重如果降低10%,汽车的燃油效率更可以提升6%-8%。所以汽车轻量化是今后实现低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手段。
  当然,减少钢板厚度到底是不是可取,对安全有无致命的影响,目前业内还没有绝对权威的论断,不过很多厂家早已不在钢板上做文章了,越来越多元素周期表中其他的金属成为探索的重点。其中目前最成熟的就是铝,它不仅重量轻,强度高,而且回收率要比普通钢铁高很多。奥迪是在这方面发展很快的品牌,还记得前段时间A3的电视广告吗?两个成年人就能轻易地抬起A3的铝合金车身。本田也早在90年代初的NSX跑车上采用了全铝车身,只是那款车还没等到被大众认知就结束了短暂的生命。除了铝,碳纤维车身也是很好的选择,刚刚上市的宝马i3就采用了这种材料,材料密度甚至比铝合金还要小,而且可塑性极强,局部修补能力也优于金属。镁合金也是目前很多企业青睐的材料,比如奔驰SLK的折叠车顶,通用GMC皮卡的车身面板等等。
  轻量化带来的另一项革命是对汽车结构的改变,因为以前是钢铁时代,各种防撞钢梁、笼式车身等等都是在弥补钢板的强度不够。当采用了新材料后,局部强度也会得到加强,会影响到比如发动机、变速器、车身等很多部分的结构革命。目前发动机和变速器由于采用了铝合金而使得结构趋于简单,重量降低,这个变化也很快会在车身上发生。
  以前报道老爷车的时候,50年前随便一辆轿车的重量都在2吨以上,但是安全性未必比现在的新车强。而且随着电动车的普及,也会颠覆传统汽车设计和车身布置,势必会对材料的要求更高。新技术的最大受益者还是消费者,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车身重量,虽然铝合金的焊接工艺,日后的维修成本都很高,碳纤维车身的成型时间太长,镁合金冲压难题还没解决,这些目前的困难都在制约着新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但是就像我们之前对钢板的认识一样,随着产业需求的扩大,技术上的壁垒会得到解决,那时候我们再讨论汽车时,重量就不会作为标准之一了,5mm厚的手机都出来了,你还在纠结你的车钢板有多厚吗?
其他文献
刘廷杰  2002年来京城闯荡,从学徒工到小老板,10余年的从业经历,刘廷杰积累了广泛的人脉,对于自己的生意他信心百倍。  我是2002年来京城闯荡的,刚开始在一家二级修理厂当学徒,跟着师傅学修车,接触的车型无非是捷达、桑塔纳、富康老三样。后来认识人多了也开始接触一些二手车贩子,他们主要是从修理厂收那些非常便宜的事故车。时间久了我发现这二手车行业还真钱赚,于是在2004年就跟着几个朋友一块倒腾二手
从F3到F0再到最新热卖的S6,比亚迪几乎每一款车都带有浓重的模仿痕迹。但比亚迪的这种模仿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当初在深度测试F3的时候,我们也感受到其底盘以及操控与老花冠有很强的相似度。如今全新开发的比亚迪G6在各个方面又有了长足的进步。    尺寸达到中级车标准,稳重而略带中庸的外形迎合大多数国人的喜好  比亚迪G6 U型大嘴式设计力求展示出豪气、威猛的风格,很容易获得人们的好感。方正的尾灯造型
电子防盗系统就一定安全吗?标榜安保措施无懈可击的豪车也时有被盗,可见现在偷车贼的盗技已今非昔比。其实传统的机械式防盗措施并没有落伍,比如大家常见的方向盘锁,这个通过限制方向盘转向角度来防止偷车的装置看似简陋,却能给车辆提供颇为有效的安全保护。  市面上方向盘锁的种类已然很多,比如顶钩锁、棒球锁、T形锁等等,其防盗能力各有千秋,并不是每把锁都能让车贼知难而退,在作案经验丰富的惯偷看来,有的其实也只是
突出的镜头,小巧的快门按钮及屏幕旁明显的设定按钮,加上机器侧面也配置了相应的HDMI、USB数据接口。单从外观上来看,深圳博德康的这台“真相视界”系列高清行车记录仪ZX809绝对会让人联想到数码相机。虽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数码相机,但曝光补偿、白平衡、锐度、色彩风格等功能配置确实没让它徒有其表。  外观上的小巧、新颖的确高人一筹,但作为行车安全工具,行车记录仪更重要的是还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因为
提到创维,大家都知道它是家电行业巨头。其实,在车载影音导航领域,创维早在2004年就已经切入市场,除了在专车专用机型方面取得斐然成绩,创维近期还推出一款后视镜式导航仪“魔镜”系列之“指南针”,它把导航和后视镜融为一体,打破市场其它常见类型导航的设计理念,另类的创新催生出无限的魔力。写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迫不及待想了解这款“魔镜”的魔力在哪里,接下来跟随我们的测试一探究竟。  安卓系统操控像大手机 
技术的进步的确有两面性。好的一面是,我们再也不必花太多精力关注内在,因为各厂家在技术上都大同小异了,只要赋予迥异的包装,就可以获得特定人群的芳心;坏的一面则是:汽车,越来越沦落成一个工具,它原本的性格,原本的脾气,都随着技术的完善渐渐消失。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讲,怪脾气和非主流性格还是越少的越好。所以大多数人仍旧击掌欢迎这已经到来的进化。  捷克的文化魅力,让斯柯达展现出独特的一面  当包装成为重要的
在炎热的夏夜飞往青海西宁,其实是一件极美的事情,且不说那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冰凉甚至有些刺骨的青海湖水,单是那清爽的空气便足以令人向往。这是第三次来西宁,也是最坎坷的一次,一度同行的朋友们都要放弃了,不过最终青海的那片蓝天和Q50的等待让我们再次踏上旅途。  在2.0T的匣子里,拼个你死我活  在英菲尼迪更改了命名规则后,相信很多朋友对他们的车型都会有些疑惑,Q50是最先采用这种命名的车型,参考改名
在RDX诞生的那一年,讴歌品牌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它的诞生并未能给讴歌在中国的发展带来好彩头,在6年之后,趁着RDX换代之机,讴歌计划将这款紧凑型SUV产品带来中国。  RDX作为MDX的小弟,其家族使命是填补更小尺寸的城市SUV市场空间。除了第一年之外,都在美国市场取得了5位数的销量,这个成绩可谓差强人意。讴歌以几款德国SUV作为RDX的假想敌,这些车型在中国卖得非常火热,都需要排队或者加价提车,
我向来都不敢小觑文化侵略的可怕,目前看来好莱坞似乎是龙头老大,用其工业化产品让全世界都来接受美国的意识形态。美国人成功了吗?这个不大好评定,但我个人觉得起码没有完全成功。如果是100%成功的话,现如今美国本土应该不会出现这么多恐怖袭击吧,因为那本该是所有人都向往的地方啊!  某个角度讲,日本人在这方面比美国人聪明,他们用漫画影响世界的青少年,脑门上顶着热血、疯狂、执着标签的一群人,所以影响他们的难
国内家用车市场上紧凑型SUV最受追捧,虽然所占份额不会超过轿车,但新产品差不多推出一个热卖一个。曾经是日系、韩系唱主角,欧洲人不做这个;后来欧洲品牌推出的此类车型基本都跟日韩有渊源,等到大众Tiguan横空出世想不火都难。由上海大众引入的国产途观让人又爱又恨:品质一流,性能出色,通过加长轴距扩展了车内空间,价格也比较“大众”……也正是因为它优点太多而造成供不应求,引发了诸如加价、排队、托关系等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