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与胱抑素C清除率在高通量血液透析中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

来源 :中国血液净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0001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Kt与胱抑素C清除率的相关性,证实Kt在评估中分子透析充分性上的优势.方法 选取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行高通量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资料.根据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计算目标透析剂量Kt[1/(0.0237/BSA+0.006)].根据Kt/V计算实际Kt值;对透析前胱抑素C水平、胱抑素C清除率(cystatin C reduction ratio,CCRR)进行单因素分析;对CCRR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根据Kt及Kt/V达标情况进行分组研究.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56例,其中男31例,女25例.透析前胱抑素C水平不受透析患者一般资料影响;与Kt/V和Kt均达标患者相比,在Kt/V达标而Kt不达标组,CCRR更低(t=3.394,P=0.001),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更高(Z=-2.621,P=0.008).单因素分析中CCRR的影响因素较多,但经多因素分析后仅Kt差值(实际Kt值-目标Kt值)与CCRR线性相关(β=0.797,P=0.014).结论 胱抑素C可用于评估透析患者中分子毒素水平;Kt可用于评估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中分子毒素清除水平,弥补Kt/V在评估充分性方面的不足.
其他文献
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在冠心病患者中普遍存在,严重的钙化病变会增加治疗难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了解CAC的病理生理机制能更好地指导诊疗.CAC分为内膜型和中膜型两种类型,各有相应的形成机制与危险因素.过去CAC被认为是一种被动的、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改变,现在更多地被认为是一个主动的、受调控的过程.本文旨在从冠状动脉钙化不同形成过程入手,分析钙化病变的形成机制、相关遗传因素和调节机制,最后介绍了几种新型潜在的评估钙化的方式,为钙化病变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目的 分析早期尿生物标志物对机械通气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的预测能力.方法 收集2019年6月~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接受有创机械通气24小时患者尿液,通过检测其中3种AKI新型生物标记物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L-FABP)、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
目的 探讨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式构建循证干预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律失常患者心境状态、Killip分级及预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06例中青年AMI伴心律失常患者,根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式构建循证干预.统计两组Killip分级和心律失常复发率,对比干预前后两组的心境状态(POMS)、应对方式(TSCQ)、健康行为(HPLP-Ⅱ)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3个月后观察
目的 回顾性对比分析应用可吸收聚合物西罗莫司洗脱支架(BP-SES)与耐用聚合物依维莫司洗脱支架(DP-EES)治疗冠状动脉中重度钙化小血管病变近、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本院289例冠状动脉中重度钙化小血管病变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实际操作情况分为BP-SES组(共174例,置入BP-SES治疗)和DP-EES组(共115例,置入DP-EES治疗),统计两组病例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时间,并以近期(1年随访)和远期(5年随访)的主要终点事件和
仿生型纳米材料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独特的载药靶向性,有效降低了传统纳米粒的免疫原性.目前国内外仿生型纳米材料涉及多个种类,包括细胞膜包被的纳米粒、脂质体、微囊以及外分泌体等.本文就仿生型纳米材料的应用、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医疗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综述.
肱动脉假性动脉瘤是指创伤等因素引起肱动脉破裂出血,并被周围软组织包裹并形成血肿,临床上表现为肿胀、疼痛、局部压迫等症状[1].尽管肱动脉假性动脉瘤比较少见,但常可导致严重并发症.而近年来医源性肱动脉假性动脉瘤越来越常见[2].对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而言,穿刺内瘘及血管腔内介入手术可能是造成肱动脉假性动脉瘤最常见的原因.既往肱动脉假性动脉瘤主要治疗方式包括外科切开修补、局部加压治疗、注射血凝酶、植入覆膜支架等方法,但均有一定缺陷.本文回顾性分析近年来南昌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因透析穿刺误伤肱动脉导致肱动脉假性动脉
期刊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由于体内毒素蓄积、氧化应激和一些透析相关的因素,体内的单核巨噬细胞持续活化,机体存在低水平、持续的炎症状态,外周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这种没有全身或局部显性的临床感染的状态称为微炎症状态.微炎症状态已被证实与MHD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是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应用于改善微炎症状态的治疗方案较多,如他汀类药物、维生素C[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 ing en-z
期刊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出现心包积液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外科2017年1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完全经食管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及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共94例,回顾性分析经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与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中超声影像,进而比较分析两者在手术过程中差异.结果 共31例患者接受经皮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围手术期3例患者出现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卵圆孔未闭均为长隧道型(≥8 mm).同期接受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63例,均为继发孔中央型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21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脏内科腹膜透析患者PDAP时的资料.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142例次PDAP中治愈100例,复发19例,退出(拔管/死亡)23例.Logistic回归显示,血白细胞计数(=1.195,95% CIl.024~1.394,P=0.024)、血白蛋白(O主0.878,95% CI0.787~0.979
目的 探讨中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在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中的处理原则及其近中期疗效.方法 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胸血管外科16例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中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经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术后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超声心动图示FMR程度与术前相比有所减轻,同时左心房内径(LAD)[(55.0±8.5)mm比(45.0±4.8)mm,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8.0±11.9)mm比(57.0±9.8)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