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校合作背景下的初中民族器乐教学实践活动探索

来源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nix_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文件要求,结合2019年12月发布的《云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联系教材和教学实际,云南省教育厅于2020年11月公布了《云南省初中学生音乐考试方案》。
  昆明市第八中学历来坚持五育并举,秉承“体艺传统扎根沃土,普及与提高独树一帜”的办学理念,从1989年起连续32年举办艺术节,常态化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的美育特色之一。随着国家对美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在云南中考音乐改革的大背景下,从2018年起,学校制定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思路,扎根云南丰厚的传统音乐及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土壤,依托高校及社会资源打造创新型初中器乐课堂教学模式,以民族器乐教学为实施内容,开设初中二胡、古筝选修课,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体验、学习传统音乐艺术的机会,尝试探索学生器乐教学实践活动模式,“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传承,让传统音乐学习从书本走向实践。
  一、创新实践
  (一)以民族器乐教学为抓手,推动经典民乐进课堂
  文化自信与文化互鉴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必然动力。将之反映到音乐课堂,教师不仅要教授教材上已有的民族音乐作品,还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将民族器乐通过科学有效的引导、适当的专业化提升、一定的演奏技法积累,使其适用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接受范畴,从而更好地理解经典民乐作品的人文内涵,扎根于内心,逐步达到当代学生与民族音乐的审美契合,并与其他世界民族音乐进行对比交流。
  (二)以高校合作为桥梁,形成高校与中学传统音乐文化教学传承合力
  以云南民族大学(科研与推广)和昆明市第八中学(实践与普及)的合作方式,将大学所擅长的专业理论技术与表演实践方面的研究同中学普及实践教学相结合,使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保持良性和持续性发展,为更多民族文化的普及提供理论参考。
  云南民族大学民乐教研团队负责人及核心学生成员均受聘于昆明市第八中学担任民族器乐课堂教学指导专家,带领二胡及古筝社团排练,达到中学社团质量的提升及高校学生实践平台的统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团队深入中学一线开展合作研究和教学,形成了高校教师赴中小学讲学、指导课题、开展教科研活动的长效机制。
  通过文献搜集与整理以及实际课堂调查,合作团队从学校理念、政策支持、学生意愿、实施对象情况、实践模式、学校间学情差异等多方面总结概括了目前中小学民族器乐学习与教学的现状,为后续学校的推广研究奠定了有效基礎。
  (三)以学校课程为基础,加强师资及教学资源建设
  为更好地开展选修课,保证民族器乐社团教学的专业性,课程采取理论与实践并重、校内校外教师结合、名家与一线教师补充的方式进行教师队伍建设。
  1. 采用小班制教学模式,课堂学习与课后督导相结合
  二胡和古筝课程每班学生分别在20人左右,大部分学生之前有过学习器乐的经历。选修课时间为每周三、周四16:40—17:40,课时为1小时。由于该课程属于艺术实践课程,需要学生大量的练习及师生互动才能掌握相应的演奏技巧,因此我们制定了相应的课堂管理措施。例如,在校利用学校希悦管理系统管理学生的选课、考勤以及考核评定,确保每节课学生的出勤率都保持在100%;课后运用钉钉和微信群进行课后作业视频还课,教师点评。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督促学生积极练习,还可以观摩其他学生的演奏,学生之间互相进步,形成良性竞争,保障了在家的练习效果,提高了器乐课程教学的进度和效率。
  2.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利用每周的选修课时间,周三由高校教师团队承担“二胡基础课程”“古筝基础课程”“二胡与古筝乐团排练与实践”等课程,教授学生演奏技法与乐曲作品,周四由学校音乐教师承担“民族器乐赏析”“民歌与合唱鉴赏”等课程,教授相关民乐鉴赏以及相关联的音乐文化知识,将高校教师的实践技法课程与中学一线教师的音乐欣赏课程相结合。同时,在二胡和古筝社团中开设“小老师”讲坛,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教学生,让演奏技术好的学生为初学的学生讲解,并且带领学生练习,形成集体器乐实践练习合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程轻松有趣,学生接受度高。这样一周两次的器乐选修课,高校与学校音乐教师各尽其职,统一进度和教学内容,既有教学目标上的重合,也有实现手段上的补充,学生能全方位了解和实践民族音乐以及民族音乐文化艺术,形成了一套较为可行的集理论、赏析、实践、表演于一体的初中民族器乐教学课程架构。
  (四)以学术为突破,重视器乐理论及教育规律研究
  1. 自编校本教材与初中音乐教材相结合,器乐练习乐曲与初中音乐课标内容相结合
  昆明市第八中学音乐组与云南民族大学民乐专业团队合力编写了适合初中学生使用的二胡及古筝校本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技巧性练习曲及由浅入深的经典乐曲。练习曲与乐曲大多选用和改编自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经典歌曲和器乐赏析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激发了孩子的练习兴趣,又能以二次欣赏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本体的发展及文化内涵。目前校本教材已经完成《儿童二胡入门》两册、《古筝入门》一册,每单元所教内容还附有教师自制的教学视频,便于学生课后掌握和学习。
  校本教材将民族器乐选修课的练习内容与平常音乐课中所学内容相结合,不仅便于学生掌握理解音乐旋律,同时将日常音乐课堂教学延伸到了器乐实践中,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获、学有所演,对其初中三年的音乐基础素养培养起到衔接的作用,并促进其初中音乐测评及艺术展演的有效完成,真正做到学什么、考什么,以学促行,知行合一。
  2. 打造国乐校园普及项目   由云南民族大学派出专家团队,定期到学校开展民族器乐普及讲座,一个学期一次走进校园,让孩子与民族器乐“亲密接触”;定期组织学生以自愿参加的方式走进音乐厅观看名家演奏。
  (五)以音乐中考展演为依托,搭建学生展示平台
  在《云南初中学生音乐考试方案》中,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作为加分项对学生中考成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器乐演奏占有重要的比重,这就给掌握了一技之长的学生提供了宝贵的舞台实践机会和加分的机会。器乐学习需要长期坚持练习,而以艺术展演活动为依托,恰好督促和鼓励了学习器乐的学生明确练习目标,也使得选修课教师明确练习计划,严格把控教学进度,通过秋季、春季两次区、市、省级初中学生展演活动的机会,给更多的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2021年5月,学校二胡及古筝乐团参加了五华区2021年春季初中学生艺术展演,两个校区共有24名古筝学生和12名二胡学生参加了此次展演,并获得了两个一等奖、一个三等奖的不俗成绩。
  (六)以云南本土艺术资源为源泉,拓宽学生审美与体验视野
  学校每个学期增加一次云南少数民族器乐作品排演,让更多学生有机会体验云南本土民族器乐和相关作品的魅力,如拉弦乐器彝族小二胡、云南弹拨乐器大三弦等。目前学生排演过的作品有《跳脚来》(彝族小二胡)、《采茶调》、《弥渡山歌》等。这些作品不但有云南的少数民族音乐,还有云南本土音乐人创作的作品,它们皆具云南特有的艺术风格及魅力,学生参与其中,大大增强了对本土艺术资源的了解和认同感。
  二、显著成效
  (一)喜欢民族音乐的学生人数进一步增加
  昆明市第八中学音乐组在本部初高中完成了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乐器的意愿调查。初中学生共1567人,汉族学生1273人,少数民族学生294人,少数民族学生占比为23%;高中学生共2118人,汉族学生1759人,少数民族学生359人,少数民族学生占比为20%。其中,初高中一年级共360人,学乐器人数为224人,占总人数的62%,其中有意愿参加民族乐团的有145人,占学习乐器人数的65%。而在昆明普通中小学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比已有20%,同时愿意参与乐器学习的学生高达60%。由此得知,在云南这个拥有26个民族的多民族省份中,学生学习民族器乐的热情是高涨的,这也奠定了在学生群体中开展民乐艺术实践的坚实条件。
  (二)学生参加艺术展演获奖成绩喜人,艺术实践与学业考核实现双丰收
  三年以来,初中二胡、古筝社团参加了区级美育展演和专门针对初中学生的2021年春季初中艺术展演以及第三十届学生艺术节。彝族小二胡合奏《跳脚来》获2020年区级美育展演一等奖,并在全区线上展示中获得799票的支持率;古筝乐团合奏《盛世国乐》获2021年区级春季初中艺术展演一等奖;二胡与烟盒舞《跳脚来》获第三十届区学生艺术节比赛二等奖。有46名学生因此获得中考音乐校级2分加分,24人获区级展演4分加分,12人获区级展演1分加分。
  (三)在高校专业队伍的引领下,学校专业教学技能及学术水平显著提升
  在辅助高校教师完成好初中学生器乐教学的同时,学校音乐教师自身在民族器乐演奏技法的认知上得到学习与提升。这对初中音乐教学课堂有极大的帮助与促进,2017年,学校教师连续摘得市级、省级“音乐教学能手称号”。
  参与高校课题“滇胡的改良与学校推广研究”立项;同时取得国家级专利《一种民族拉弦乐器的降噪装置》《一种民族拉弦乐器的可调节琴弓》两项;承担二胡与移植作品的演奏,并两次受邀央视参加CCTV音乐频道《风华国乐》栏目的录制,录制钢琴与二胡作品《记忆》与《绯红华尔兹》,已于2021年3月、4月在CCTV音乐频道播出。
  (四)高段引领低段,辐射小学,形成小初学生器乐学习的衔接培養
  二胡选修课程在昆明市第八中学开展几年来,受到了周边小学的关注。2020年,在云南民族大学民乐教研室的主导下,利用昆明市第八中学本身自带的小学校区资源,立足于一年级小学生,利用“课后三点半”课后服务时间,再将二胡教学辐射到昆明市几所优质小学,先后在长城中学新城校区小学部、武成小学、金康园小学开设二胡课程,并且结合初中学生最终达成的学习目标,高段引领低段,与云南民族大学共同编写适合小初学生学习规律和阶段进阶的校本教材《儿童二胡入门》一共三册,形成民族器乐教学教材的共通体系,并带领小学生参加昆明市第三十届艺术节器乐组,获一等奖;参加五华区第三十届艺术节乐团比赛,获二等奖。
  (五)民族器乐教学促进国际校际交流
  学校从1995年起就与国外学校及海外华裔,特别是印度、泰国、缅甸等国有着多年的互访交流经验。社团成果和教学过程面向东南亚推广与交流。其中连续5年接待过印度贝拉中学师生的来访,带领其观看中国民族器乐演出和感受民族器乐魅力。2018年接待英国、瑞士华裔“寻根之旅”活动,以器乐作为交流窗口,让国外的华人后裔师生对中国文化有了更生动和直接的了解,树立了中国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三、小结
  昆明市第八中学通过与云南民族大学在民族器乐的普及与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合作,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多维度的二胡、古筝选修课程彰显了“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导向性,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性,并能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让学生认识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迸发出更具魅力的美育火花。该课程的实施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和审美意向,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成长,也是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需要。在“立足未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的中国音乐教育中,落实基础教育下民族音乐教育的地位,使中华优秀文化得到真正的继承、弘扬和发展。
  ◇责任编辑 晏祥辉◇
其他文献
聚光灯下,乐声悠扬,一群可爱的小精灵们踮着足尖翩翩起舞。近期,来自云南砚山的芭蕾女孩们,火遍了央视、芒果TV等知名媒体的文娱频道。虽然,她们的舞姿还显稚嫩,面对主持人的采访,却一改乡村孩子的羞涩腼腆,“感觉就像仙女一样”,“将来想当芭蕾舞演员”,眼神中透出满满自信和对多彩未来的憧憬。  记得多年前,但凡问及乡村孩子读书求学的梦想,答案几乎不假思索,十有八九不是当“老师”,就是当“医生”,且不分年龄
期刊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一线教师,探究如何让学生在高考语文中获得优异的成绩,一直都是自己努力的一个方面,曾见证过学生“长篇大论”而获低分甚至零分的情况,也曾为学生能找准关键词,答案中因呈现关键词而获高分甚至满分的情况而喜悦。为此,笔者以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卷甲卷的第6题、第9题为例探讨关键词在语文主观题答案中的重要性。  一、试题解读  第6题: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其他几个因素”指的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
期刊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因为一句诗而喜欢上夜晚宁静的芬芳。在诗人们的笔下,桂花香处皆明月。初秋季节,桂花的清淡和校园的书香相得益彰,滿园香气送来朗朗书声。“无人得似天工巧,明月中间种桂花。”我爱桂花,但绝对不是我们校园里的那棵“妖树”。我实在无法割舍哪怕一点点的爱给它,因为它一直在挑战我的审美情趣和鉴美水平。  它的丑打破了校园的和谐与对称。校园里的其他树木都被设计师们整齐排队,只有这棵“妖树
期刊
我蓦然停住了脚步。  暖阳,灰瓦,浅黄的墙,一栋两层的楼房出现在我眼前,但吸引我目光的并不是这具有傣家特色的房子,而是那几个坐在房前认真看书的小孩!微风轻拂,阳光如同一支画笔,在凤凰树浓密的绿荫上画下星星点点。那些星星点点是跳跃的精灵吧!它们跳到孩子们的头发上,女孩儿便成了童话故事里戴着美丽发饰的小公主;它们跳到孩子们的脸上,便与他们眼中专注的光融为一体;还有一些更调皮的,一下跃上了孩子们捧着的书
期刊
2021年高考已然落幕,但兼具诊断功能、选拔功能、管理功能、导向功能和发展功能的高考试题作为评价手段之一,仍然牵动着教育工作者的心弦,值得每一位一线教师认真研究。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这个综合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而形成的考试评价理论框架的视域内审视2021年高考英语全国甲卷,我们会发现该套试卷确实如《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要求的那样,在教育功能上,实现了高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素
期刊
每每想起从前,会想到什么呢?  记得高中二年级时,父亲突然离世,宛如天塌,黑暗蔓延,几近吞噬了我。那天,不知何时,竟下起雨来,仿佛天亦哭了。茫茫雨中,我兀自漫步于空寂的操场,无遮无掩,任凭雨花洗刷一切。之后一天,我瞒着妈妈把书包悄悄背回家,藏在麦草堆里。稍事镇定后,我试着走近妈妈,轻声说:“妈妈,我不读了,我要出去找条活路。”  妈妈见状,身子颤抖起来,站都站不稳,只得倚着门框。随即,她缓缓蹲下,
期刊
2021年高考,云南省参与使用甲卷考试,学生普遍认为数学试题偏难,发挥不好;而许多数学教师认为,今年数学试题难度不是很高,但要考高分确实不容易.2021年高考数学甲卷中,理科第20题与文科第21题是相同的抛物线与圆的综合问题,在试卷中发挥了“难”的作用.要顺利解答这道题,学生需要有较强的理性精神.高考试题“引导教学”,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是高中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学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理性精神渗透
期刊
云南省高考英语答题卡采用的是主客观合卡的方式,即客观题答题内容与主观题答题内容在同一张答题卡上。我所在的罗平县第一中学自2014年起,各种校内的统一考试,均采用网络阅卷。网络阅卷快速、准确、数据丰富,给教师提供了立体的教学反馈。笔者在对最近一次月考进行数据分析时,发现有3位同学因答题卡涂写问题而失分,随之对学生3次周练检测的答题卡进行了分析,收获此文,以期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答题卡涂写中存在的
期刊
提高化学复习课效率需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一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能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能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弥补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疏漏点、薄弱点;三是能否在落实“双基”的同时,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抓住了以上关键点,以复习课情境创设为抓手,以调动学生复习主动性为主要目的,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本,落实“双基”,培养能力,取得了很好的复习效
期刊
2021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满分100分,其中选择题20题共42分,主观题8题共58分,题型结构与2020年基本一致。试题符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紧扣初中化学教材,充分考虑云南省初中化学教学实际,注重试题的基础性,易、中、难比例为7∶2∶1,精选情境素材,重点考查初中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呈现方式及考查角度合理,能比较全面地衡量在化学学科学习方面,学生能否达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