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复习课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案例分析

来源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igate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化学复习课效率需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一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能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能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弥补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疏漏点、薄弱点;三是能否在落实“双基”的同时,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抓住了以上关键点,以复习课情境创设为抓手,以调动学生复习主动性为主要目的,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本,落实“双基”,培养能力,取得了很好的复习效果,笔者从中归纳了五个方面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一、利用问题组创设复习情境
  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以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强化为主要目的,创设系列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复习。
  【案例1】“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课片段
  问题组(一):
  1.请你用自己的言语说出“元素”的含义。
  2.从周期表中找出原子序数为8和13的元素,并说出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3.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①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___。
  ②属于金属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___。
  ③与A元素化学性质最相似的元素是   ,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含R元素的化学式为R(OH)3,则R对应元素是  ,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组(二):
  1.说出下列两个化学符号的多层含义:
  O_____________________   ;
  Fe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下列符号中,可以表示元素原子和它的单质的是( )
  A.H   B.O2   C.Fe2+   D.C
  3.NH4HCO3、CO(NH2)2、(NH4)2SO4都是     肥,因为它们都含______________     。
  4.请描述NH4HCO3的组成_______    。
  ……
  【设计意图】初中化学大量的基础知识是复习的重要内容。案例1中,教师将这些“零碎”的基础知识围绕“元素”这一核心概念梳理、整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问题组,覆盖面大,针对性强,以学生自主复习,教师引导、归纳的方式对“双基”进行强化和巩固。
  二、利用“听写”的教学手段创设复习情境
  精心设计问题,利用听写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动脑、动手,在听写的过程中完成相关知识的复习也是一种高效的复习方式。
  【案例2】“常见酸碱盐性质”复习课片段
  听写内容(一):
  1.写出下列5种物质的化学式:
  ①一种有挥发性的酸______________;
  ②一种可用于干燥多种气体的油状液体    ;
  ③纯碱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烧碱、火碱______________   ;
  ⑤常用于中和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   。
  2.说出以上5种物质的物质类别:
  ①     ;②     ;③     ;
  ④     ;⑤     。
  3.什么是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酸为什么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说出常见酸的5条通性。
  ①     ;②     ;③     ;
  ④     ;⑤     。
  听写内容(二):
  按要求回答问题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酸遇紫色石蕊变红色,遇酚酞不变色)写出硫酸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    。
  ②(酸+活泼金属→盐+氢气)该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种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绿色,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
  ……
  【设计意图】案例2中,教师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精心设计了听写内容,将复习内容通过听写的形式给予落实,促使学生主动复习,在归纳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化学用语的应用,强化力度大,综合性强,课堂效率高。
  三、利用开放性问题创设复习情境
  开放性问题形式多样,涉及内容广泛,为教师的教学創新设计提供了广泛而深刻的素材。如果教师能够针对学生实际,创新设计开放性问题,对于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思维训练中,强化、深化“双基”,培养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案例3】开放性推断题——“一框图”
  “一框图”:A、B、C、D是四种常见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图2(反应条件略去)。
  问题:
  1.若A为金属氧化物,C为金属,D为_______。
  2.若A为金属,C为金属,D为_______。
  3.若A为蓝色溶液,C为浅绿色溶液,D为     。
  ……
  【设计意图】案例3是教师在复习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开放性问题,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如为复习气体性质和制取而设计的“一瓶气”,为复习酸、碱、盐和氧化物性质而设计的“一瓶液”“一包药”“小气球”等。教师可以利用这类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自主拓展思维,广泛联系、归纳梳理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思维的开放性和敏捷性。
  【案例4】金属活动性综合应用题——“滤渣、滤液成分问题”
  情境创设:教师演示实验,在硝酸银和硝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分液,得到滤渣和滤液。教师再提示学生仔细观察现象,积极思考。
  问题:1.观察到的现象有哪些?
  2.发生的反应可能有哪些?
  3.请你大胆猜想:滤渣的成分可能是什么?滤液的成分可能是什么?
  4.请针对你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形成各组的猜想和探究方案,教师让各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各组的猜想和方案,归纳出解决“滤渣、滤液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办法。最后,教师或学生根据讨论的方案进行实验,证明滤渣和滤液的成分。
  【设计意图】针对“滤渣、滤液成分探究”这类中考复习中的难点,教师如果直接讲解,学生虽全程参与,却难以理解问题的关键点,也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梳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真实情境中深度的思维过程。案例4以中考中难点突破为目标,利用实验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对问题关键进行梳理,使学生掌握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针对性强,实效性好。
  四、利用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创设复习情境
  大多数初中化学的核心主干知识都建立在一系列经典实验之上。复习教学中,教师要回归教材,以教材中的经典实验为情境,精心设计问题组,调动学生自主复习的积极性,既能强化学生对“双基”的理解、应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案例5】探究实验:NaOH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拓展
  基本问题:
  1.请描述该实验的药品、操作过程、现象、结论。
  2.为什么观察到溶液变为无色就能证明NaOH和盐酸确实已经发生了反应?
  3.恰好变成无色时,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4.请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反应的实质。
  拓展问题1:在做NaOH与盐酸反应的实验时,甲同学将稀盐酸滴入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触摸试管有灼热感。于是,他得出结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会放出热量。
  (1)你认为甲同学得出的结论准确吗?为什么?
  (2)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会放出热量。
  拓展问题2:某同学在做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
  (1)你认为此时反应进行的程度可能有哪些情况?溶质可能有哪些?
  (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
  【设计意图】案例5以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实验“中和反应”为素材,结合中考的主要考查形式,由浅入深逐步拓展、深化,问题情境综合性强,有思维深度,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初中化学中可以进行这样综合拓展的点还有很多,如探究空气的组成、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物质的推断、金属的性质及应用等。关键是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考试要求,精心设计,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五、利用拓展实验创设复习情境
  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拓展性实验创设复习情境。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是素材来源丰富,切入点多,给予教师较大的创新设计空间;二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具体和真实,将化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联系起来,升华知识的应用,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案例6】拓展实验:NaOH溶液变质的探究
  情景创设:教师展示一瓶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的NaOH溶液。
  问题1:露置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可能会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如果变质一定会生成的产物是什么?如何证明这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
  (教师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实验方案,引导评价,再根据这些方案让学生完成实验,再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问题2:这瓶已经变质的NaOH溶液中的溶质组成可能有哪些情况?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问题3:请同学们设计实验证明NaOH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
  (教师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实验方案,引导评价,再根据这些方案让学生完成实验,再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NaOH溶液变质”的探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拓展实验,是培养学生综合实验探究能力的“母题”,包含了混合物成分探究的基本實验思路。案例6创设了一个具体的实验情境,使化学问题变得真实,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 邱 艳◇
其他文献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实践水平提高的重要渠道、环节和手段。反思可以是对他人教学实践的反思,也可以是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可以是个人反思,也可以是集体性反思。    一、要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基础  教学反思可以直接来自于实际的课堂观察或课堂经历,也可以是通过录像、录音等手段所保存下来的教学记录,或以文字形式记录。    二、要选好反思的“切入点”  教学活动具有时间性和整体性。时间性是指教学活动是在一定
期刊
2020年9月,云南省高一历史使用了新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新教材按照时间顺序编排来铺展历史脉络,教材内容高度简洁凝练,非常具有逻辑性,知识点密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笔者发现新教材存在以下难点:一是教学内容总体容量偏大,知识点较多,而叙述过于简洁浓缩,这需要老师补充的知识点较多,学生需要记忆的内容增加,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难度加大
期刊
聚光灯下,乐声悠扬,一群可爱的小精灵们踮着足尖翩翩起舞。近期,来自云南砚山的芭蕾女孩们,火遍了央视、芒果TV等知名媒体的文娱频道。虽然,她们的舞姿还显稚嫩,面对主持人的采访,却一改乡村孩子的羞涩腼腆,“感觉就像仙女一样”,“将来想当芭蕾舞演员”,眼神中透出满满自信和对多彩未来的憧憬。  记得多年前,但凡问及乡村孩子读书求学的梦想,答案几乎不假思索,十有八九不是当“老师”,就是当“医生”,且不分年龄
期刊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一线教师,探究如何让学生在高考语文中获得优异的成绩,一直都是自己努力的一个方面,曾见证过学生“长篇大论”而获低分甚至零分的情况,也曾为学生能找准关键词,答案中因呈现关键词而获高分甚至满分的情况而喜悦。为此,笔者以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卷甲卷的第6题、第9题为例探讨关键词在语文主观题答案中的重要性。  一、试题解读  第6题: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其他几个因素”指的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
期刊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因为一句诗而喜欢上夜晚宁静的芬芳。在诗人们的笔下,桂花香处皆明月。初秋季节,桂花的清淡和校园的书香相得益彰,滿园香气送来朗朗书声。“无人得似天工巧,明月中间种桂花。”我爱桂花,但绝对不是我们校园里的那棵“妖树”。我实在无法割舍哪怕一点点的爱给它,因为它一直在挑战我的审美情趣和鉴美水平。  它的丑打破了校园的和谐与对称。校园里的其他树木都被设计师们整齐排队,只有这棵“妖树
期刊
我蓦然停住了脚步。  暖阳,灰瓦,浅黄的墙,一栋两层的楼房出现在我眼前,但吸引我目光的并不是这具有傣家特色的房子,而是那几个坐在房前认真看书的小孩!微风轻拂,阳光如同一支画笔,在凤凰树浓密的绿荫上画下星星点点。那些星星点点是跳跃的精灵吧!它们跳到孩子们的头发上,女孩儿便成了童话故事里戴着美丽发饰的小公主;它们跳到孩子们的脸上,便与他们眼中专注的光融为一体;还有一些更调皮的,一下跃上了孩子们捧着的书
期刊
2021年高考已然落幕,但兼具诊断功能、选拔功能、管理功能、导向功能和发展功能的高考试题作为评价手段之一,仍然牵动着教育工作者的心弦,值得每一位一线教师认真研究。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这个综合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而形成的考试评价理论框架的视域内审视2021年高考英语全国甲卷,我们会发现该套试卷确实如《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要求的那样,在教育功能上,实现了高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素
期刊
每每想起从前,会想到什么呢?  记得高中二年级时,父亲突然离世,宛如天塌,黑暗蔓延,几近吞噬了我。那天,不知何时,竟下起雨来,仿佛天亦哭了。茫茫雨中,我兀自漫步于空寂的操场,无遮无掩,任凭雨花洗刷一切。之后一天,我瞒着妈妈把书包悄悄背回家,藏在麦草堆里。稍事镇定后,我试着走近妈妈,轻声说:“妈妈,我不读了,我要出去找条活路。”  妈妈见状,身子颤抖起来,站都站不稳,只得倚着门框。随即,她缓缓蹲下,
期刊
2021年高考,云南省参与使用甲卷考试,学生普遍认为数学试题偏难,发挥不好;而许多数学教师认为,今年数学试题难度不是很高,但要考高分确实不容易.2021年高考数学甲卷中,理科第20题与文科第21题是相同的抛物线与圆的综合问题,在试卷中发挥了“难”的作用.要顺利解答这道题,学生需要有较强的理性精神.高考试题“引导教学”,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是高中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学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理性精神渗透
期刊
云南省高考英语答题卡采用的是主客观合卡的方式,即客观题答题内容与主观题答题内容在同一张答题卡上。我所在的罗平县第一中学自2014年起,各种校内的统一考试,均采用网络阅卷。网络阅卷快速、准确、数据丰富,给教师提供了立体的教学反馈。笔者在对最近一次月考进行数据分析时,发现有3位同学因答题卡涂写问题而失分,随之对学生3次周练检测的答题卡进行了分析,收获此文,以期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答题卡涂写中存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