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尿嘧啶、多西他赛和奥沙利铂新辅助化疗联合肠内肠外营养治疗胃癌伴幽门梗阻兔模型的研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y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兔VX-2胃癌伴幽门梗阻模型,探讨氟尿嘧啶、多西他赛和奥沙利铂新辅助化疗联合肠内肠外营养对胃癌伴幽门梗阻的兔模型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通过注射VX-2肿瘤细胞悬液建立兔胃癌伴幽门梗阻模型,将42只兔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兔模型治疗前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检测,对照组大白兔21只,给予直接胃癌切除手术或胃空肠吻合术;治疗组大白兔21只,给予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肠内肠外营养后再行手术。记录化疗联合肠内肠外营养治疗后兔模型生存情况,所有兔死亡当天予以剖腹及开胸,观察尚存胃窦部原发癌灶大小、幽门梗阻程度、转移癌灶等,分别于治疗前开腹探查时、死亡当天取原发病灶或转移病灶标本,苏木素-伊红(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兔死亡后取胃原位癌灶或转移癌灶,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浓度。

结果

(1)实验组和对照组胃癌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85.5%(18/21)和66.7%(14/21),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或十二指肠瘘、大出血、应激性溃疡出血和肠梗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在术后发生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及胃瘫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3)对照组死亡标本解剖见典型胃癌转移瘤特征,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腹腔转移程度较轻,出现肝转移较少,转移结节较小。(4)对照组实验性腹膜转移癌指数(ePCI)评分为(18.00±1.55)分,实验组ePCI评分为(12.00±1.79)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腹腔内粘连评分为(3.67±0.52)分,实验组腹腔内粘连评分为(1.17±0.75)分,两组间腹腔内粘连评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对照组VEGF表达的灰度值为77.33±6.77,实验组VEGF表达的灰度值为200.17±4.26,对照组PCNA表达的灰度值为83.33±3.49,实验组PCNA表达的灰度值为184.83±3.7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氟尿嘧啶、多西他赛和奥沙利铂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控制胃癌进展和缓解幽门梗阻有较好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3离子通道蛋白(TRPV3)表达对体外膀胱癌细胞株SW780的增殖凋亡和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基因转染方法观察TRPV3基因表达对体外膀胱癌细胞SW780的抗增殖作用和生物学功能的影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TRPV3 mRNA在SW780细胞中的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测定转染后SW780细胞
目的观察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抑制剂(ASK-1I)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5/6肾切除大鼠的肾保护作用。方法48只5/6肾切除大鼠饲养8周后行肾活检后平均分4组:(1)对照组;(2)ASK-1抑制剂组;(3)ACEI组;(4)联合组。0、8、12周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安静状态下尾动脉收缩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血肌酐。使用CKD-EPI公式计算各组肌酐清除率(Ccr)水平。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均以咪达唑仑、舒芬太尼、维库溴铵行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靶控输注,间断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为40~60。右美托咪啶组从诱导开始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0.5 μg/(kg·h)进行维持麻醉,对照组同期给以等量生理盐水。于
目的观察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CDKN3)基因在不同肿瘤的表达模式,探讨其在不同肿瘤发生发展中的角色。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1种常见肿瘤类型进行CDKN3蛋白表达及组织定位进行检测。结果发现CDKN3蛋白定位呈现胞浆阳性,少量核阳性,在各类肿瘤无明显差异。直肠癌(4.40±0.26)、结肠癌(4.10±0.55)及胰腺癌(4.00±0.50)细胞中表达丰度高;而在肺癌(3.30±0.3
目的观察人肝细胞癌中神经导向因子SLIT2启动子甲基化位点表达频率及特征,探讨其对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全长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及DNA测序的方法对40例人肝细胞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进行SLIT2启动子区域碱基序列检测,明确CG位点甲基化变化特征。结果SLIT2启动子序列中自起始位点上游-570~-550bp段中的21、22、23这3个CG位点甲基化频率分别为75.0%、72.
目的观察DNA聚合酶-β(DNA pol-β)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性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乳腺上皮细胞株和60例乳腺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中DNA pol-β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大小的关系。转染小干扰RNA(siRNA)-DNA pol-β以观察DNA pol-β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癌组织中DNA pol-β的表达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肺腺癌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的干预作用并探讨机制。方法建立肺腺癌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将40只荷瘤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不同浓度(10、50、100 mg/kg)姜黄素干预组,每隔1 d腹腔注射给药1次,共8次,每4 d测定各组荷瘤鼠体质量和皮下移植瘤体积。同时体外培养A549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膜联蛋白V(Annexin 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碘化丙
期刊
目的观察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DMOG)对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DMOG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其增殖水平的差异和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最佳干预时间;并将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DMOG组(IC50为800 μmol/L的DMOG)、缺氧组及缺氧+DMOG组(缺氧+800 μmol/L的DMOG),作
目的观察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对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PTEN基因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将SHG44细胞常规条件下培养于含10%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中。脂质体介导法将pBP-PTEN和pBP载体分别转染对数生长期的SHG44细胞,筛选阳性细胞克隆,将分别成功转染p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