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我们心中的最美教师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tuy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您九十华诞之际,谨向您致以诚挚的祝贺和美好的祝愿!对您为江苏乃至中国基础教育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
  您一生热爱儿童,把促进儿童和谐发展,做一名让学生喜爱、让家长放心的教师,当作毕生的追求,以非凡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
  您一生热爱教育,数十年来坚持教育改革实验,开拓创造,孜孜求索,与时俱进,始终伫立在教育改革时代的潮头,伫立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沿,形成了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高远的教育境界和丰厚细致的语文教育思想,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基础教育思想宝库。
  您热爱中青年教师,对他们的求教,不分校内校外,总是悉心指导,无私相助,培养出一大批教学名师和教学骨干。您奖掖后学、提携晚进、可亲可敬的长者风范,感染着一代代教育工作者。
  您热爱生活,虽是耄耋之年,却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衣着鲜艳,时尚美丽,发散着无限青春和活力。
  作为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基础教育专家,您始终虚怀若谷,淡泊名利,一心只为儿童,一心只为基础教育事业。您虽退休多年,但出于老一辈教育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感和真挚的爱国心,从不曾离开师生,离开校园,一如既往从事教学实践与研究,关心基础教育发展,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一座师德师范的丰碑,是我们心中的最美教师!
  为感谢您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卓越成就,江苏七彩凤凰母语发展基金会决定奖励您人民币拾万元!
  人生难得九十春!在此,恭祝您生日快乐,青春永驻,阖家幸福!并祝“王兰老师90华诞庆典暨王兰教育思想研讨会”圆满成功!
其他文献
公开课,你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般展示的都是第二课时,且上课的模式一般都是自读体会——交流感受——朗读表达。更有趣的是,不管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还是第二、三学段,基本都以这样的模式构建课堂。  或许在具体组织交流过程中,由于文本特点不同,学生阅读能力有差异,呈现出来的课堂效果有所区别,但还是让人不禁产生疑问:不同学段,教的策略难道是一样的吗?难道也只有这一种模式吗?突然间,产生一个想法:如果一篇课文
期刊
审美的过程是人们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在语文课堂的审美体验,即体验主体学生的各种心理因素被充分调动起来,处于紧张和亢奋的活跃状态,在情感的驱动下并以情感为中心形成了一种情牵意绕、意象纷呈的复杂心绪,情不自禁地对客体文本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下面以王崧舟老师执教的《二泉映月》一课为例,解密他是如何为学生打开一扇审美体验的“窗”,把学生带入“人曲合一”的
期刊
小学生对词语的积累、理解、掌握和运用具有很大的情境性。在日常的阅读中,他们会对新词语有特别的敏感;在课堂的学习中,他们也时常会使用一些从未在课本上学过的新词、好句子。有人说,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涵泳濡染”的过程,那么,在课堂教学的特定情境中来自于学生中间的一些新词、新句对学生的词语积累会有怎样的影响呢?这样的一种生成性资源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可利用的价值吗?为此,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案例】三年
期刊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上学以后读了很多有趣的书,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2.今天,老师要再和大家分享一本好书,书名叫《小魔怪要上学》。(映示书名)先让我们看看封面吧。  3.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想读吗?还记得我们听故事的要求吗?(仔细看、认真听、用心想、大胆说,坐端正)  4.下面就让我们打开书,这是扉页,它像一扇门,带领我们走进这个有趣的故事,走近小魔怪的一家。  二、分享阅读  1.
期刊
我在教学《丑小鸭》这一课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创设美好情境,激发探索兴趣  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画面兴趣浓厚。针对这一特点,上课伊始,我直接用电脑课件,映示丑小鸭被身边的亲人欺负,被他人欺负,只好孤苦伶仃地生活的画面。(丑小鸭被追啄,被驱赶;丑小鸭孤单离家;丑小鸭被讥笑……)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让学生如临其境。当时,有一个学生看到丑小鸭的兄弟姐妹欺负丑小鸭时,他竟摩拳擦掌地说,
期刊
听过许多随堂课,与特级教师的观摩课对比分析,就可以看出:一堂课的好差,与是否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心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小学语文教材,选择贴合学生心理的教学内容?笔者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用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调动积极性  《玩出了名堂》教学片段:  初读疏通课文后,老师要求学生把你最感兴趣的一处读给大家听。几个学生不约而同地朗读了:“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
期刊
翻开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就会发现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精美插图,或一幅,或多幅。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习课文时,学生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凭借插图中鲜明的艺术形象,领悟出相关文字的丰富内涵,学生的再造想象被激发了,对课文的兴趣也增强了。如何充分运用才能发挥插图的作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导入课文,从图切入,激发兴趣  小学生认识事物主要是从感知
期刊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自读中感知,要有“量”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便欣然忘食。”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
期刊
模仿是学生写作的基础,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教学中利用这模仿训练方式,可以帮学生的写话插上助飞的翅膀,营造学生乐写的磁场。  一、着力点训练,做好保障  着力点就是进行构词成句的训练,也就是我们低年级常说的写话训练,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特别是自己做过的有意义的事情以句子的形式记下来。内容多样,句子可以写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也可以写一点感想,实在不行写几个词也可以,但内容一定要真实。小学生
期刊
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成为催化剂、调和剂,它还可以成为课堂中的清醒剂,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能沿着正确的轨道行进。  一、主体多元,促进发展  1.生生互动评价。“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然也是评价的主体,因此在课堂上,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在教学《长江之歌》一课时,我将教学重点放在了指导朗读方面。为了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我采用了赛读、互评的方法。当一位学生读到“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