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起步,夯实基础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you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仿是学生写作的基础,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教学中利用这模仿训练方式,可以帮学生的写话插上助飞的翅膀,营造学生乐写的磁场。
  一、着力点训练,做好保障
  着力点就是进行构词成句的训练,也就是我们低年级常说的写话训练,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特别是自己做过的有意义的事情以句子的形式记下来。内容多样,句子可以写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也可以写一点感想,实在不行写几个词也可以,但内容一定要真实。小学生如果平时注意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景,把看到的、听到的不拘形式地写下来,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观察能力,为作文积累素材。积累的材料越多,写作时越得心应手。写出来的文章就越具体、生动。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丰富他们的知识,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同时,陶冶他们的情操,让学生心思细腻、感情丰富。着力点训练是最好的作文练笔方式,只要坚持每天练习,学生既能体会不同的语境中遣词造句的方式,又能增加词语积累量及运用词语的能力,持之以恒,就能为写好作文打下扎实基础。
  二、发散点训练,谋段构篇的训练
  在连词造句、写句子及想象拓展训练的基础上,我开始了由句到段、谋段构篇的训练。在连词造句的基础上,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了由句到段的写作模仿训练,让学生认识段的书面表达,并学会模仿构段书面表达,这种训练贴近学生的最近心里发展区,遵循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的心理过程。段不是几个句子的简单凑合,它需要由几个相关相连的句群共同表达一个中心意思。从结构上看,段落是说话或文章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段中的句子与句子之间紧密联系,上下衔接,才能使语言贯通,形成一个整体。同理,一篇文章,段与段之间的意思也要紧密联系,讲究连续贯通,表达一个独立的内容,由段到篇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怎样把这些理论贯穿到学生的写作中?向学生们讲解怎样布局谋篇,他们可能不能明白,犹如水中望月,雾里看花,课本中的许多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学生学了课文,可以模仿课文进行创造写作,学以致用。如我教了《月亮湾》一课,让学生模仿课文的空间转换的顺序,发挥自己的想象,以《我的家乡》为题模仿写作,有很多学生仿写很成功,把课文写法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学习了《谁的本领大》这篇寓言故事,让学生模仿这一形式创造《猫和狗比本领》。这样,教师不用将怎样布局怎样谋篇硬生生灌输给学生,学生也能掌握写作的技巧。为以后的学习写作奠定基础。
  三、兴趣点延伸,拓展积累,厚实模仿的底子
  写话要有话可说,最为关键的是让学生注重积累。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底子厚实了,表达的语言障碍就少了,学生的兴趣也浓了。我校是南京市首批乡村阅读的联盟学校,班级设有图书角,配置图书柜,利用班级图书柜,教师要求学生每人备两本书然后互相交换看百本,中午有午间默读课,倡导班级内部的小组阅读、同伴阅读、师生共读。让这样的“共同”有效经营出属于班级独有的语言环境,情感境遇,进而让孩子们养成阅读的兴趣爱好。不提阅读任务,只要他们喜欢阅读,读多读少,读快读慢,都是可以忽略的。我们始终相信:阅读是孩子成长中最诗意的生活方式。放学后,把课外阅读30分钟作为学生必备家庭作业,家长检查督促。倡导有条件的家庭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以家长的阅读示范,培养、推进孩子的阅读兴趣。每年“六一”隆重表彰一批具有阅读特色的书香家庭,促进家长阅读氛围的形成。
  综上所述,低年级习作训练应注重基础,发散学生的语言思维,做好谋段构篇的衔接;鼓励学生阅读积累,厚实自己的语文素养,让写作实现美的转身!
  (作者单位:南京市溧水县和凤小学)
其他文献
一、在阅读中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一片叶子落下来》是一本关于生命的童话。小叶子弗雷迪在春天的微风中学会了跳舞,在夏日里懒洋洋地晒太阳,享受雨水的清凉、夏夜的宁静。他问好朋友丹尼尔,活着的目的是什么?丹尼尔告诉他,“活着,就是让别人感受快乐,就是给因为家里太热,到这里来避暑的老人遮阴;就是给孩子们一个阴凉的地方,好让他们来玩……活着,就是为了做这些好事情。”可是,一阵秋风吹来,叶子纷纷落下,弗雷
期刊
习作教学如何实现与生活中的信息技术网络的有机对接、优势互补呢?笔者在习作教学实践中,尝试利用网络搭建学生习作成果的展台:建立小组习作博客,编制班级习作电子杂志。将质性评价与测试卷中的量化评价相结合,努力实现习作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  一、搜集信息,科学设计——E“网”尽现  网络环境下的习作教学评价,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期刊
公开课,你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般展示的都是第二课时,且上课的模式一般都是自读体会——交流感受——朗读表达。更有趣的是,不管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还是第二、三学段,基本都以这样的模式构建课堂。  或许在具体组织交流过程中,由于文本特点不同,学生阅读能力有差异,呈现出来的课堂效果有所区别,但还是让人不禁产生疑问:不同学段,教的策略难道是一样的吗?难道也只有这一种模式吗?突然间,产生一个想法:如果一篇课文
期刊
审美的过程是人们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在语文课堂的审美体验,即体验主体学生的各种心理因素被充分调动起来,处于紧张和亢奋的活跃状态,在情感的驱动下并以情感为中心形成了一种情牵意绕、意象纷呈的复杂心绪,情不自禁地对客体文本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下面以王崧舟老师执教的《二泉映月》一课为例,解密他是如何为学生打开一扇审美体验的“窗”,把学生带入“人曲合一”的
期刊
小学生对词语的积累、理解、掌握和运用具有很大的情境性。在日常的阅读中,他们会对新词语有特别的敏感;在课堂的学习中,他们也时常会使用一些从未在课本上学过的新词、好句子。有人说,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涵泳濡染”的过程,那么,在课堂教学的特定情境中来自于学生中间的一些新词、新句对学生的词语积累会有怎样的影响呢?这样的一种生成性资源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可利用的价值吗?为此,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案例】三年
期刊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上学以后读了很多有趣的书,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2.今天,老师要再和大家分享一本好书,书名叫《小魔怪要上学》。(映示书名)先让我们看看封面吧。  3.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想读吗?还记得我们听故事的要求吗?(仔细看、认真听、用心想、大胆说,坐端正)  4.下面就让我们打开书,这是扉页,它像一扇门,带领我们走进这个有趣的故事,走近小魔怪的一家。  二、分享阅读  1.
期刊
我在教学《丑小鸭》这一课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创设美好情境,激发探索兴趣  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画面兴趣浓厚。针对这一特点,上课伊始,我直接用电脑课件,映示丑小鸭被身边的亲人欺负,被他人欺负,只好孤苦伶仃地生活的画面。(丑小鸭被追啄,被驱赶;丑小鸭孤单离家;丑小鸭被讥笑……)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让学生如临其境。当时,有一个学生看到丑小鸭的兄弟姐妹欺负丑小鸭时,他竟摩拳擦掌地说,
期刊
听过许多随堂课,与特级教师的观摩课对比分析,就可以看出:一堂课的好差,与是否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心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小学语文教材,选择贴合学生心理的教学内容?笔者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用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调动积极性  《玩出了名堂》教学片段:  初读疏通课文后,老师要求学生把你最感兴趣的一处读给大家听。几个学生不约而同地朗读了:“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
期刊
翻开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就会发现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精美插图,或一幅,或多幅。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习课文时,学生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凭借插图中鲜明的艺术形象,领悟出相关文字的丰富内涵,学生的再造想象被激发了,对课文的兴趣也增强了。如何充分运用才能发挥插图的作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导入课文,从图切入,激发兴趣  小学生认识事物主要是从感知
期刊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自读中感知,要有“量”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便欣然忘食。”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