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庄的灵秀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1425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谢庄像一位灵秀的女子,秀外慧中,内外兼修,令人赏心悦目,为之陶醉倾慕。区区百余平方公里,谢庄却拥有山、原、川、丘、坡、湖、库、草、林等各样形态地貌。有山,玲珑小巧,翠珠镶嵌,不影响交通。有水,溪流成湖库堰池,星罗棋布,浇灌大地万物,灵动了山峰草木。
   叫这个名字,谢庄却不是庄,是行政镇,归属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是省级示范镇。谢庄是先辈起的名,为尊重历史,传承文化,延续至今。其实,上溯久远,那些显赫名郡、繁华都市,广泛的县城镇街,皆由村庄汇聚发展而来。谢庄襟怀坦荡,兼容并蓄,气度雍容,优雅自信。
   南阳盆地自古以物华天宝著名,沃野平坦如砥,四野聚拢着伏牛山、大巴山和桐柏山,从空中望去,俨然精美盆景,盆景中有九枚珠玑,就是九座孤山,在《山海经》里通透神秘,在《汉书》里张扬久远。居盆地北缘的谢庄,后偎群山,俯瞰平原,汇聚了南阳川野的灵秀。
   车从南阳出发,途经卧龙岗,这里走出了大秦名相百里奚,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强基固本,最终一统天下;诸葛亮于此躬耕读学,刘备三顾茅庐,继而开创三国鼎立基业。感悟着历史的悠久、人文的宏阔,车向西北,从羊山、磨山两颗珠玑中穿过。这里与都市繁华贴近,又距市井喧嚣遥远。走进深谷幽涧,有悬峰峭壁,两山相向矗立,俨然是谢庄向客人敞开的门扉。行过山谷,豁然开朗,感觉走进了桃花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庄舍散漫着乌落兔升的自在,庄稼蓬勃着自然的活力,空气中是怡然自乐的因子。
   我回望磨山,山中是坚硬耐损的花岗岩,古人用来雕琢磨石,因而得名。一盘盘磨,磨剥了五谷,磨老了岁月,养育了一代代人,养壮了南阳城,养出了“四圣”,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他们吃着这山石作磨、吱呀盘旋磨成的面粉,强体健智,走出南阳,走进文明史。面粉簌簌由磨石流下,千年未竭,流出了盆地的璀璨,流出了南阳的厚重,百川归海成就了坚韧耐磨的性格。
   勤劳的谢庄人民,没有辜负这灵山秀水,承继了负重耐磨的精神。平野的地方,适宜机械耕作,种植了大片的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成为一方方翠色欲流的地毯。岗坡地势,不易水浇,就种植耐旱的红薯、小辣椒、谷黍。如今,谢庄人也开枝散叶,把坚韧拼搏的根系伸向四面八方。即使在贫瘠的丘陵地,他们也种植了薄皮核桃、黑梨、金太阳杏、黄金梨等果木。独特且生态的环境,谢庄所产的各种干(水)果,成为优质农特产。谢庄人同样如此,无论山地丘陵,富饶贫瘠,他们生活得不浮不躁,从容不迫,享受着平和日子的舒心快乐。
   每个村庄树木丛生,绿篱环绕,如一块块翠玉。谢庄镇每个村都有文化大院,人们学习、听戏跳舞。县道乡路已绿化美化,建上亭子,撰写楹联,文化扮美了村庄,芬芳了行客。村庄引来清水,建广场,栽绿树,种花草,新修环线道路,筑亭台榭枋,悬名家墨宝。昔日“龙须沟”,如今成了“小西湖”,变身为居民赏玩的新景致。依山就水,偎崗顺沟,谢庄兴建了“三个园”,塔山梅园、嘉农玫瑰园和锦磊生态园;培育好“两朵花”,梅花和玫瑰花,从此谢庄大地铺锦,山水芬芳,愈加婀娜多姿,光彩照人。当地还举办了“相约塔山赏梅”“花样谢庄,玫瑰有约”龚河玫瑰节等丰富的活动。
   谢庄文丰史久,内涵厚重,留有多处汉代遗址。东汉光武帝刘秀创业之初,在谢庄留下诸多传说。大庙、水牛冲、董营、小王沟、叶湾、龚河、康营、毛田等古朴村名,以最民间的稚拙美感,抚育千百代人家。史家大院以400年的春秋更迭,成为中原民居古建筑的艺术标本。东坡唢呐、大调曲、传统灯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青春。谢庄大力弘扬经典文化,宣传善行义举,知名度和美誉度日渐提升。
   村村是景点,处处好景观,谢庄以全域乡村游的品质,成为“山水文化名镇,健康养生福地”,是城市清新的后花园。
   天下可能有多个谢庄,我来游的是如花似玉的谢庄,极有魅力的谢庄,是卓尔不群的谢庄,日益发展的谢庄,这是灵秀的南阳的谢庄。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其他文献
清代郑板桥提出来的亦书写出来的“难得糊涂”四个大字,在中国,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一直到今天,二百多年过去了,但在人们的文章里,讲话里,以及嘴中常用的口语中,这四个字还经常出现,人们都耳熟能详。我也是“难得糊涂党”的成员。不过,在最近几个月中,在经过了一场大病之后,我的脑筋有点开了窍。我逐渐发现,糊涂有真假之分,要区别对待,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叫真糊涂,而什么又叫假糊涂呢?用不着作理
我看不见时间的白色绒毛,却感受到那双巨大翅膀的飞翔。在不同的人心里,时间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时候是恶魔,有时候是天使,时间带给你煎熬,也带给你愉悦。周传雄在歌中唱道:感情像个闹钟,按一下就停。阿赫马托娃在诗中写道:我活着,像座钟里的布谷鸟,我不羡慕森林中的鸟儿们。上紧了发条,我就咕咕叫。你要知道,这种命运,我仅仅希望,仇敌才会拥有。年轻人即便穿着时间的跑鞋,也跑不到时光的前头去。年老者拄着时间的拐
有关什么是幸福的讨论永远在过时中被拿出来重新讨论,然后又是新一轮的莫衷一是,不了了之。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都是这种呈现方式。在我看来,幸福就是马上、即刻、刚刚好。比如饿了,马上可以和朋友宵夜吃上海鲜粥,而不是冰天雪地半夜三更身在不毛之地的妄想,手边连一包方便面都没有。又如困了有人送来枕头,或者直接拿到星级酒店的房卡,而不是在车轮滚滚地赶路。离开了时效性,幸福仍旧是黑五的大甩卖,感觉倍减。就像三十岁拿
我的“中堅”友人,年龄大抵在40后到60后之间,也即通俗意义上的中老年。他们基本上赋闲在家,偶尔也发挥点余热,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客串一下。除了几位恪尽职守充当全职爷爷奶奶而忙得脚不沾地的,大部分友人都显得时光充裕。他们在朋友圈里或晒五湖四海的旅游景点,或晒自家的各种手艺:美食烹饪、养花插花、摄影书法……而最令我“羡慕嫉妒爱”的,是一些友人竟然成长为令人刮目相看的“业余画家”——那些水墨画、水彩画、
见一老人,坐小马扎于月季花下,看人看花看云。花红花白,云卷云舒,老人神态安详,悠然自得。有时候,老人会打打太极,一招一式,舒缓而有节奏。他白衣白裤黑布鞋,仙风道骨。很多人从老人身边匆匆而过,有人忙着上班,有人忙着上学,有人忙着做生意……为名忙,为利忙,为生存忙,为理想忙,匆忙的日子,焦躁的心情,生活的重点被一个忙字束缚住。而这个老人像被忙碌遗忘下的一行诗句,在日复一日平庸的生活里成为一道柔和的风景
春天来临,文人墨客们的创作热情也开始喷涌了。这不,就以笔者所在的几个当地文学微信群来说吧,成天都是各种赞美春天的诗歌在轮翻推送。  写作或爱好写作,这肯定是好事,不过我一直认为,比写作的本身更加可贵的其实是“对世界的认知”,但我在群里浏览了几首诗歌作品,我很快发现了一个现象,即使是生活在这个干燥粗犷的北方小城的诗人,一旦写起春天来,就满篇都是“烟雨”、“油伞”、“拱桥”、“旗袍”、“扁舟”、“雨燕
林纾是著名翻译大家,1921年,他70岁时,曾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金台讲席就神京,老友承恩晋六卿。我不弹冠为贡禹,公先具疏荐祢衡。伧荒那办公官中事,萧瑟将为海上行。多谢尚书为毁草,食贫转得遂余生。”  這首诗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它叙述的是一件往事,那是1901年,林纾初到北京,以教书为业。当时,他的同乡郭曾炘已经是礼部尚书了,见林纾谋生很困难,就想帮林纾谋个官职,但林纾却写信拒绝了。  第二年,邮
要论中国古代历史上乘风破浪的姐姐,最空前绝后的莫过于日月凌空的一代女皇武则天。其实,作为女性社会活动空间最广、对政治影响最深的朝代,唐朝在武则天之外,还涌现出很多在历史进程的沧海横流中乘风破浪的姐姐们。早在李唐逐鹿天下的创业时期,唐太宗李世民的姐姐平阳公主就已经踏浪而来。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和发妻窦氏所生,因是第三女,又称李三娘,嫁于武将柴绍为妻,居住长安。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时,“遣使密召之”,派
宋仁宗在位时,民间出版一套《宋文》,共二十卷,收录了许多大臣的奏章,相当于后世的时评集子或者政论集子。  这套书上市以后,被翰林学士欧阳修见到。欧阳修翻了翻,开篇竟是元老重臣富弼的文章,文中对辽国有所评价,对宋辽边境的时局有所分析。欧阳修觉得,这样的文章不宜公开出版,他赶紧上书皇帝,请求查禁此书,理由是该书涉及国家机密,“传入虏中,大于朝廷不便。”万一被辽国人读到,会对大宋不利。  那该怎么查禁呢
从大学毕业,掐指一算,我在北方的这座小城里,工作、生活了近三十个年头了。在这近三十年里,我从事过多种工作,也因这多种工作,结识了不少的朋友。这其中,大多数是中年朋友。因着年龄及阅历的关系,我们有许多共同的话题,都谈得来。   很多时候,出行的路上,便遇到很多新朋或旧友。但都是打个招呼或是聊上几句,互相就道别分手,各奔东西。   我也很识趣,就不好意思多占用朋友们的时间。因为,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