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椿《画继》卷七『畜兽虫鱼』『陈皋』条之『漠州』考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d1986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南宋临安府陈道人书籍铺刊本至有清代《四库全书》与张海鹏《学津讨原》等诸本,上述邓椿《画继》各版本中,唯有清代《四库全书》本将邓椿《画继》卷第七“畜兽虫鱼”“陈皋”条原句文字“陈皋,漠州人.长于番马,颇近胡态,张勘之甥也”中之“漠州”二字校改为“汉州”.而目前已出版的各排印本中,亦有米田水译注本和李福顺校注本将原句“漠州”二字作“汉州”.该文作者结合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与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张戡”条的内容加以考证,认为邓椿《画继》卷七“陈皋”条原句中的“漠州人”应作“莫州人”.
其他文献
小学阶段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但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尽相同,所以必须重视小学英语的差异教学.差异教学可充分体现英语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供全新的思路与契机.然而,目前许多小学英语教师并未充分认识到差异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小学英语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文章就小学英语差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关优化策略,以进一步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当学生进入高中学习阶段时,高中数学这一个学科的难度也开始逐渐上升,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逐渐下降,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高效课堂教学理念有利于平衡教学难度,已经逐渐受到教师的关注.因此,教师应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的质量,促进数学学科的发展.
期刊
该文探索仿生设计对当下动态图形设计的启发与创新,通过分析当下动态图形设计的视觉表现形式,剖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仿生设计的概念,通过多个角度与案例分析总结仿生设计中触觉表达、视觉表达的特征是如何被引入当下的动态图形设计的,进而提升动态图形设计的视觉表现效果.将仿生设计融入动态图形设计,一方面可解决技术带来的触觉、视觉等特征缺失的问题,能为动态图形设计提供新的视觉美感,使技术不再冰冷,使作品能够亲近自然,传递更多的情感;另一方面可以探索出动态图形设计新的视觉表达方式,使设计者打开设计的新思
创作于清顺治八年(1651)的《问道图》长卷为陈洪绶所作,其弟子陈虞胤和严湛分别协助其传写、设色,该图卷现藏于故宫博物院.长卷画面主要人物共七人,唯端坐正中的僧人坐龛上书“具德”二字,其余六人均未见题名.该文作者认为,当时灵隐寺住持具德禅师是张岱的族弟,而陈洪绶又与张岱交情匪浅,三人在时空上多有交集;同时,结合其他相关证据推知,此图端坐正中的僧人应是当时灵隐寺住持具德禅师.
在我国古典家具中,屏风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屏风是我国重要的装饰和实用家具.古代屏风主要表现出屏风的功能性与装饰性.在屏风的演化过程中,它的设计方式也随之不断演变.古代屏风设计和现代屏风设计的传承与创新,体现了屏风设计因为新材料的出现而发展出的新风格.该文介绍屏风设计在我国传统家具设计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新课改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语文学习力的提升,不仅能促进其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教学效果的提升,还能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为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与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随着社会各界对教师行业的关注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问题也不断被谈及.新课标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机智,作为教师应对动态变化的教育情境采取的一种迅速有效的教育行为,能较好地解决教师专业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文章以故事的形式描述教学机智,以开放的态度研究文本,使用具象的语言描述案例.
传统屏风是我国古代室内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屏风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功能,在古时适用于礼仪场所.在汉朝时,屏风是权力的象征.如今,屏风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功能已不限于此,屏风在不同的现代室内空间环境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该文通过对屏风艺术的形式和文化的分析,主要研究屏风的功能性和审美性,将屏风应用到现代室内空间中,用屏风艺术丰富室内空间环境氛围.中国屏风艺术需要不断发展和创新,古今结合,以探索出更好的传承路径.
该文分析了莫高窟中“曹家样”起源的时间,首先使用形式比较、科学推断纪年、文献资料比较等方法论证莫高窟中“曹家样”出现的时间,其次阐述使用不同方法得出时间存在偏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