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试题对劳动教育的渗透及教学启示

来源 :中国考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ace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入分析高考英语试题对劳动教育的渗透,有助于引导高中英语教学落实劳动教育。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通过展现劳动过程、创设劳动语境、呈现创造性劳动、讲述环保故事、渗透劳动文化、描述人物事迹渗透劳动教育,旨在使学生增长劳动知识、培养公民意识、提升创新思维、增强劳动价值感、认同劳动价值、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高考英语试题对高中英语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启示是:1)拓展听力语料中人物的社会身份,扩展学生对劳动关系的认知;2)拓展阅读语境中的劳动范畴,挖掘阅读语篇的育人价值;3)融劳动教育于写作教学之中,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
其他文献
以国家教育考试实际工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在提出2种疑似作弊检测指标和笔试疑似作弊识别算法的基础上,构建基于评卷数据的双维度(人员和环境)考风考纪评估模型,并使用真实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微观层面,该模型可用于快速定位可能发生作弊的考场和考生,或为考试中可能发生的作弊行为提供客观依据;在中观层面,该模型可以对人员和环境的考风考纪进行定量比较从而作出定性结论,同时可以通过历史数据研究考试人员和考试环境的整体疑似作弊趋势,建立疑似作弊预测机制。
将学习评价体系的演变划分为科举、测量、描述、判断和建构5个阶段,并对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梳理,认为教育资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4个要素构成学习评价体系历史演进的直接驱动力,教育需求的转变、技术进步、政策支持和经济发展则通过推动要素升级构成学习评价体系变革的深层动因。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以下简称《量表》)颁布实施以来,在我国的英语学习、教学与测评中发挥了“车同轨、量同衡”的作用。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量表可以为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及增值评价提供连贯统一的参照标准。为更好地服务我国外语教育评价,除持续加强宣传外,《量表》自身也需进一步完善,如以语言活动为单位开发《量表》的补充版,建立语料库对《量表》的描述语进行标注,基于《量表》构建其他语言能力等级量表等。
现代信息技术在推动教育深刻变革的同时呼吁教育评价创新。建立与智能时代相契合的教育智慧评价,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智慧发展的关键。教育智慧评价是综合多种评价的一种新的教育评价形式,在破解唯分数评价困境、驱动教育生态优化、助推教育价值升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赋能的教育智慧评价具有为人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服务的评价理念、联通共享的评价资源、人机协同的评价手段、全面精准的评价结果等特征。教育智慧评价在应用过程中面临价值认知偏差、数据应用危机、评价主体能力羸弱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