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微针贴片将有助于显著改善银屑病的治疗效果

来源 :科研成果与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en16885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平渊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通过基因编辑的治疗手段,并结合可溶性微针(microneedle,MN)技术,选择性靶向敲除与耐药相关的NLRP3基因,可显著改善银屑病及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换句话说,NLRP3基因编辑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相结合有望成为治疗炎症性皮肤病的一种潜在有效策略。
  之前的研究表明,NLRP3 炎症小体激活后会增加免疫相关细胞的糖皮质激素的耐药性。而且其存在于皮肤的表皮及真皮层,目前研发靶向NLRP3炎症小体的相关药物很难透过皮肤吸收,治疗效果时常不尽如人意。
  平渊团队选择了一种更加强效、直接的方式——研发了专门用于治疗炎症性皮肤病的可溶性微针贴片,其可以直接透過皮肤角质层等屏障,在表皮及真皮层降解释放并递送基因编辑药物制剂,从而达到高效治疗的目的。相关研究成果于3 月10日发表在《科学进展》上,标题为《微针辅助基因编辑:一种通过 CRISPR-Cas9 靶向 NLRP3 基因的透皮策略用于协同治疗炎症性皮肤疾病》(Microneedle-assisted genome editing: A transdermal strategy of targeting NLRP3 by CRISPR-Cas9 for synergistic therapy of inflammatory skin disorders)。
  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https://mp.weixin.qq.com/s/2UIaUqS85NjptEScl8Odag
  下载日期:2021-03-25
其他文献
2020年3月,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的报道层出不穷,各企业纷纷宣布成功研制出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目前,市面上检测试剂盒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学检测试剂盒和检测抗原、抗体的免疫学试剂盒。面对这些检测原理各不相同的试剂盒,大家可能一头雾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试剂盒呢?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一一揭晓。  分子生物学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以检测病毒核酸(特异性遗传物质)为主
期刊
屠呦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她是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那大家知道她是因为什么被授予诺贝尔奖的吗?没错,是因为她发现了青蒿素。就是这个结构并不复杂的化合物,却治愈了无数的疟疾患者,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而就在不久前,屠呦呦团队再次放大招,发布了青蒿素在治疗红斑狼疮方面的新进展,为这一不治之症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说到这大家可能要问了,这个神奇的青蒿素来自哪里呢?其实,它并不是
期刊
提起制冷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我们日常生活中冷藏食物的冰箱,或是提供凉爽舒适环境的空调,都离不开制冷。那制冷究竟是从何时开始?又经历怎么样的发展才变成了今天的样子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吧!  人类从蛮荒步入文明之后,为了求生存、求安定,不再为寻找食物而奔走迁徙,就必须储存食物。于是我们聪明的祖先,发明了晒干、烟熏以及腌制等办法,这些方法虽然能够储存食物,却无法保持食物的新鲜原味。就在这时,我
期刊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2019年6月17日,1段10秒钟的地震预警响彻四川省宜宾市的上空,可正是这短短10秒的预警换取了生的希望,挽救了千千万万民众的生命,这就是科技和创新的力量。就在我的身边,一场关乎生存的环境保卫战正悄然展开,而这次电力的创新和科技挽救的是一方水土的生命,也是子孙后代的未来。  下面这张照片美吗?美,对不对。这就是岱海湖,位于内蒙古高原的蛮汉山与马头山之间,湖心碧
期刊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想必每到夏天,荔枝带给我们舌尖上的享受,一定都让各位记忆犹深。荔枝,古称离枝,意为离枝即食。作为一种味美多汁、甘甜可口的水果,它对新鲜程度的要求十分挑剔。生活在1400多年前的杨贵妃更是对它情有独钟,唐玄宗特意命人将专门用来运送军机要务的驿站作为她的私人快递,八百里加急只为博红颜一笑!  如今,昔日贵妃口中的荔枝也走进了千家万户,这多亏了冷链运输的出现与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
期刊
也许,大家会有这样的疑问:文科生能在科技领域取得什么成就?  诚然,文科生在创造高新科技产品方面略显劣势。但是,文科专业的大学生,却有着理工科所不具备的優势:更具有人文关怀的视角和对社会现象的直接体察,同时,还具有对高新科学技术的跟踪和应用热情。  在介绍我们基于现有技术的创新之前,我想请各位带着这些问题来听下面的介绍。请大家回忆一下:在生活中,您看到有多少人拿着图书进行深阅读?有多少人拿着的图书
期刊
中国科学家研制出一款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新型类脑计算芯片——天机芯,并在无人驾驶自行车上成功进行了实验,引起科技界广泛关注。2019年8月1日,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施路平教授團队的相关论文。  天机芯是一款新型人工智能芯片,它把人工通用智能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基于计算机科学和基于神经科学这两种方法,集成到一个平台上,可以同时支持机器学习算法和现有类脑
期刊
我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是一名高校辅导员。  演讲的开始,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句我印象颇深的话:“我们把机器制造得越来越像人,却把人培養得越来越像机器。”不知大家听完这句话的感受如何,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听完觉得非常悲哀。传统教育像是一座“教育工厂”,老师教,学生听,老师是中心,课堂是中心,书本是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成为了批量化生产人才的工厂。而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
期刊
1994年,《回到拉萨》唱遍大江南北,那时我才3岁,在北京的胡同里蹒跚学步。伴随着我的成长,这首歌久唱不衰,包容着恢弘文化的布达拉宫,咆哮而又纯净的雅鲁藏布江,无不令生活在都市的人心生向往。2005年,韩红在春晚上演唱的《天路》,又把人们拉回到那神秘的雪域高原,沿着青藏铁路,探寻心灵的归宿。  2018年,我有幸参与了重要的援藏项目——拉萨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我充满期待地登上飞机,满载着红景天等必
期刊
2021年3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和蒋轶团队,联合浙江大学张岩团队等多个研究组,在《自然》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破译了3种5-羟色胺受体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揭示了磷脂和胆固醇如何调节受体功能,以及一种抗抑郁症药物的分子调节机制。该研究成果为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类疾病的新型靶向药物的研发带来了曙光。  5-羟色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传递物质,它在大脑中发挥作用,赋予我们感受快乐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