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利用合作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上有效地分组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k12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它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即把班级分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集体,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来共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的一种学习策略。因此,分好组是运用好这一学习理论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讨论了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利用合作学习理论分好组这一主题。
  新课改强调教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随着新课改的推行, 小组合作学习理论成了教育界瞩目的焦点, 这是因为:它能很好地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最高水平,还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如何形成有效的学习小组。很多学者曾对此进行了研究, 邓秋萍从理论基础及特点、方法和任务几方面对分组活动进行了综合分析;然后综述了有关实证研究的成果;得出的结论是:影响分组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以赞成能力交叉分组方法和信息轮流交换型任务的居多。但是,也有专家认为,小组的分配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所谓异质即是小组成员之间的性别、学习成绩、能力、背景等的差异个人的性格与脾气等的差异。这样强调异质是因为经实践证明,同质小组往往容易盲目自信,或者过于自卑,而在异质小组中,在学习上因为有上、中、下不同程度,在学习时可以互补。在具体分组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
  (一)小组的学生人数应当是灵活的。每个小组的学生人数既不宜多也不宜少, 太多的学生在一个组,很可能会妨碍学生之间的交流, 有些学生则会有“浑水摸鱼”的心理; 相反,如果一个组的学生人数太少了, 同样达不到小组合作的效果。
  (二)小组的具体分工应当是明确的。在合作学习中的分工就是将某一大问题或大任务分割成一定数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定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在各自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总结。我们在进行分工时,要针对学生本身的特点,给予合适的职责,例如:严于律己的学生担任小组纪律监督员的职务,随时提醒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随意讲题外话或做其他与讨论无关行为的学生;语言表达条理清晰的学生充任小组“发言人”的职务,对小组学习结果向外发布信息,并随时解答别人提出的疑问;文笔优美者充任小组文书工作,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文字加工。这样,课堂上每一个人的力量都得到了发挥,每一个人都不会是课堂上的局外人,不但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有所学,由所长,而且弥补了课堂参与机会的不足,有效地促进合作学习,促成课堂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小组的讨论形式应当是多样的,每个小组成员“轮流发言式”,就是让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问题逐一发表观点,一人不漏;“群言堂式”,就是你一言,我一语各自发表观点;“组中组讨论式”就是把老师设定的小组(如6人)再分成两个小组,变为组中组。这样,发言的机会和时间都提高到原来的一倍,这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
  (四)小组的组建方式应当是多变的。学习小组可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申报自愿组成,要充分尊重学生建议,发扬民主,可以遵照自愿的原则基础上,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
  教师在组建小组时,首先,要对学生的年龄性别、知识基础程度、兴趣特长爱好、学习能力习惯、综合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家庭社会背景、人际关系协调能力、遵纪守时状况等要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评定,然后把每一个学生搭配成最优的合作小组。老师的调剂力求使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组与组之间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每一个小组都应是班级的缩影,这样的组合才是最优组合,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同学成功,更是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所追求的目标。
  学生们在合作小组中,通过与本组中的学生共同努力来确定目标、制订方案、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求问题的答案或结论,这一合作过程,既是类似科学研究的体验过程,更是学生之间能力、情感、心理不断调整互补、互动统整的过程。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们得以充分地合作,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从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此外,学生在主体式小组讨论教学的环境里,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器”,而是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研究者。他们在互相信任的氛围中带着一种兴奋激动的情绪大胆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既独立又合作的氛围中他们主动探讨,并从中体会到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快乐,产生自我肯定的体验;从而改变了课堂上消极被动的状态,自觉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大大地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邓秋萍. 外语教学之分组活动研究述评.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2).
  [2]姚峰. 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策略研究. 江苏外语教学,2007(1).
其他文献
重症脑血管意外患者大多处于昏迷状态,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一般48~72小时后需留置胃管给予鼻饲以补充营养,促进疾病早日康复.便常规的鼻饲方法常不理想,容易破坏胃粘膜屏障作用
会议
在医院中心供应室,压力蒸汽灭菌柜的使用及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具体介绍了在使用前、维修后压力蒸汽灭菌柜的灭菌监测步骤和方法.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一次性医疗用品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如何在临床诊断治疗中正确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并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监管力度是非常重要的.采购、发放和回收
消毒供应中心的主要核心工作是为各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以满足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需要,本文重点介绍消毒供应中心包装过程管理程序及灭菌过程管理程序.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型,属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等特点.乙、丙、丁型肝炎可转为慢性,并可演变为肝硬化和原发性
ICU即重症监护治疗病房是现代化医院的标志,是衡量科室护理管理工作质量高低的重要窗口.ICU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远高于普通病房,ICU病室的感染管理十分重要,本文针对ICU病室
由于白血病患者长期化疗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医院感染率也明显高于其他患群,使治疗效果长期得不到肯定,病人亦常因重度感染失去信心,因此提高白血病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的关键是
会议
本人通过对医学生学习医学知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分析,提出与之相应的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医学生更好地学习医学知识.
【摘 要】文化背景知识是大学英语听力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语言、文化与听力的关系,分析了听力教学的现状,探讨了进行文化背景知识导入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文化背景 导入 听力教学  一、语言、文化与听力的关系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主要表达方式和传播工具(戴炜栋等,1998)。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既承载着文化信息,又受文化所制约。不同的语
根据目前手机软硬件发展水平,探讨了采用手机进行测量外业计算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介绍了手机测量计算软件的开发环境配置。通过导线测量计算、放样计算和边长交会计算三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