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数感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89563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教学案例必须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这个主题是从教师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解决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提炼出来的。
  
  一、案例起因
  
  我听过一节“100以内数的认识”的课。教师以“数小木棒”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百以内的数,整个课堂师生配合十分活跃。让学生数百以内数时,学生数的非常熟练,“2支、4支、8支……”“5支、10支、15支……”“10支、20支、30支……”,很快,同学们把手中的木棒数完,并分别按不同的数目排好,等待老师的提问。
  “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
  “我是5支10支数的,共100支。”
  “我是10支10支数的,共100支”学生流利地回答,老师一一进行表扬并及时给予鼓励。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仅仅有20以内的数数基础,他们怎么会有许多种方法进行数数?如果有学生不会,教师应如何处理呢?教材中所要求的“数感”应如何落实到本节课的教学中呢?
  以后,我带着疑问设计教学了这节课,并把课堂上师生互动情况记录了下来。
  
  二、教学过程
  
  我给每个学生发一个方便袋,带学生到校门口的河滩上捡小石子,每人装大半袋带回教室,举例说了一下大小规格。回到座位上后,我让学生估计各人袋中有多少个小石子,同学们七嘴八舌,我提出怎样才知道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同学们自然地产生了数一数的愿望。
  1、数袋中石子
  同学们轻轻地把石子倒在桌上,小心翼翼地数起来
  “27、28、29……我有98颗石子”
  “98、99、100,老师我正好有100颗石子”
  “我有82颗石子”
  “我有108颗石子”
  我不停地巡视,发现学生全都是一个一个地数,而且数完后把所有的石子堆成一堆,无法让别人看清是多少,听课中见过的多种方法并未出现,怎样使他们自己感受数数方法的多样化,掌握数数的经验呢?
  2、帮同桌验数石子数
  “同学们,你们刚才都数了石子的个数,老师看你们数的非常认真,感到很高兴,可是你们每人数过后的石子都堆在一起,你们知道多少个,别人不知道,你能不能想个好办法,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多少呢?现在你把同桌的石子拿过来,再帮他数数,并让他很容易看出石子有多少。”
  学生又静静地坐下来,有的紧皱眉头,有的把同桌的石子开始换到自己面前,有的……大约半分钟后,我提议小组讨论,并适时地加以指导。
  “老师,我们小组想出了好办法,你看,只要把石子10个一堆,10个一堆,就知道有多少。”
  “我们把石子10个做一堆,有几堆就有几十,比如我的石子做9堆还剩5个,合在一起就是90+5,95个石子。”
  “我们小组把石子10个摆一排,10个摆一排,10个10排,正好是100。”
  “也可以5个一堆5个一堆,但不如10个10个地数好。”……
  我让他们再数一遍,同学们很快地数出了石子的个数,还有的说同桌刚才数错了,他们把石子10个一堆或10个一排地摆好,自信地看着我。
  3、再次验收同桌换回的石子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是认识1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刚才谁的石子正好是100?”
  只有1人举起了手,其他同学都有点“沮丧”。于是我便进一步问道:“只有聪聪的正好是100,那你怎样才能得到100个呢?”
  “我有95个,再给我5个就是100。”
  “我有98个,再给我2个就是100。”
  “我的只有72个,再数……再数……,反正要再数到100个就行。”
  我让大家帮他接着数,同学们大声地数73、74……100。还有学生说:“我有108个石子,再去掉8个就是100。”
  我让学生们都把桌面上放100个石子,不够的到讲台上我的方便袋中拿,多余的放回自己的袋子里。同学们不停地走动,有的同桌互相补充,都得到了100个。“这就是100个”,”10个一堆,正好10堆。”此刻,我确信孩子们都经历并得到了100这个数,于是让学生把100个石子再合到一起,告诉他们自己手中的100个石子就这么多,之后再让他们数石子,出现了多种数数的方法。如:一个一个、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地数,他们数得又快又准。
  4、按指定要求数数
  让学生每人数出35个石子,并很容易让人看出,同学们全部用3堆10个加5个石子的方法数出35个。接着又让孩子们谁最先数出90个石子,同学们又是10个10个数的多,有一个同学用100个减去10个的方法最快数出90个石子,老师及时对他进行了表扬。
  
  三、案例分析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数的学习的核心目标。学生数感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贯穿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
  本节课四次数数活动,每个活动都富有目的,具有挑战,学生的数感正是在挑战性的活动中逐渐得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也是在挑战性的活动中得到了发掘。
  初数石子数,了解学生已有的数数经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数数经验,初步感知百以内各数。
  帮同桌验数石子数,让学生在好胜心中感受十进制的意义和数数策略多样化。当发现学生数数的方法停留在“1个1个”地数,而且数过后把石子堆成一堆,也就是数数的经验和方法没有发展时,教师提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多少?这时,学生的思维由刚才的“无疑”到“有疑”,“问题”终于出现。教师又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在智慧的碰撞中出现了多种数数方法和策略。紧接着,让学生带着新的数感,再数石子数,验证同桌的准确性。
  再数自己的石子数,感受百以内数之间的联系。再次数数之后,同学们都想得到100个,但只有一个学生的石子是100个。于是进一步的问题:怎样才能得到100个呢?使学生的思维再次得到提升。“不够的再加几个?比100多的要去掉几个?”学生不仅感受了百以内数之间的联系,而且体验了递加和递减的过程,还巧妙地建立了“百”这个数位。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数数的魅力,同时再数数时,也出现了多种数数的策略。
  按要求数数,发展学生数数的经验。特别是让学生从石子中数出90个,只有5个同学还想1个1个地数,其他同学都灵活运用了数数的方法。如5个5个数,10个10个数,还有学生是从10堆里拿走10个就得90个。这正是数学课所要追求的价值,使所有的孩子会思考,有创新思维。
  从本节课可感受到学生的数感是逐渐发展的。例如,开始时,学生估计石子有多少时,大多还是简单地猜测,后来在数的活动中进行修正,并多次感受100个到底是多少?这样学生对百以内数的理解逐渐加深,数感也逐步得到发展。这一切是因为老师充分地了解并尊重了学生的基础和经验,充分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并在操作中展示自己的思维,并充分提供给学生思考和表达的空间,及时地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促进学生不断思考。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合作、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为了这一目标,广大教师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暴露出一个突出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走过场。表面热热闹闹,为合作而合作,学生根本没有投入到学习之中,少数优生投入了,也只停留在读读课文,读读生字
期刊
初中学生的作文,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低;写作习惯差,特别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初中学生,更让老师头痛。那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从初一便拟定了一些方案,对学生采取了一些措施,在实践中也收到了一些效果,现在把我的作文教学观和措施入具体的做法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我的作文教学观    1、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那么在写的方面,不仅
期刊
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创新,语文教学要焕发生机,提高效率,就必须千方百计地开拓学生思维的渠道和空间。  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旧的教学模式以及一些古老的教育观念,也越来越不适应教育的发展。尤其语文教学,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因此,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势在必行。现在初中语文课本重新进行了编排,教材内容变得新颖了,越来越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能力提高。这更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方面做出努
期刊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那么,如何指导小说作文下来呢?    一、巧设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兴趣     虽然学生活动范围窄,生活经验不足,但在他们心中,有他所爱,有他所感,可写的内容仍然很
期刊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十分突出,如何披文入情,以情动人,增强感染力,使学生顿感“无边光景一时新”,从而产生一种愉悦,一种共鸣。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揭示语文的审美性质。但是,客体(课文)在审美鉴赏中,是依赖主体(学生)才成为审美对象的。没有主体的能动的审美,没有主体的良好的审美态度和审美心境,客体就失去了审美价值。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唤起学生的审美心理,根据美感特征,激发学
期刊
时下,经常耳闻同行感叹学生语文素养的难以提高,这也几乎成了许多语文教师共同的困惑:课堂教学四十五分钟听、说、读、写步步到位,课后安排大量的练习、作业兢兢业业,结果依然是作文时的抓耳挠腮,考试时的愁眉不展。语文素养依然故我。为什么呢?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只是一个“授渔”的过程,真正“捉鱼”的过程还是在于平时的积累——课外阅读,这样才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长期以来,由于语文考试的导向作用,致使
期刊
教师的一次鼓励,一句表扬,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心的不断上进的信心和动力。激励教育,是根据人文主义哲学思想,秉持“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的信念,相信每个人都想进步,想发展。建立以激励机制为中心的语文教育,面向全体,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潜能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模式,关心和激励每一个学生,利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学生成长与进步。    一、激励兴趣,让学生满足好奇     兴趣是学生对外界事物广泛的好奇心
期刊
古代诗歌是我国古典文学园地里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她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也传承着中国五千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不少有识之士的鼓吹呼吁下,最近几年,全国各地再次掀起了古诗文诵读的热潮。在语文教学领域里,古诗文教学也正在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就古代诗歌的阅读教学,我做了下面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诵读法。诗歌最初是吟咏和歌唱的。它有着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着独
期刊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不仅能再现课文的情境,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拟就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粗浅之见:     一、可利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  
期刊
摘要:德育工作一直被列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的各学科教学也应该紧紧围绕德育工作来展开。语文学科在这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 教学;渗透;德育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