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题的教法例说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sb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做好应用练习题,要讲清道理,特别是小学生注意力差,模糊概念、似是而非的印象多,容易接受直观感觉,排斥深层思索。我们就要从多方面出示例图,举生活中孩子们最常见的例子,从形象进入数字,从数字进入逻辑推理,进行比较分析。把列式、启发、争答、反问、练习做题,有层次地结合起来,达到活跃气氛,刺激专注力,带动全班不同层面的学生的同向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是练习题的教法一说。了解连续两问应用题的结构,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在完成温故上课第一步以后,学习新知——
  1、出示例——
  学校有15只白兔,7只黑兔,一共有多少只兔?
  由学生读题、分析,列式并解答.
  15 7=22(只)
  口答:一共有22只兔.
  这是同学们学过旧知识,把两种兔子只数合并在一起,就一共有多少只兔了.下面还有第二问.接着出示第二问.
  又生了8只小兔,学校现在有多少只兔?
  启发性提问:
  要想求学校现在共有多少只兔,问题中的“现在”指的是什么时候?
  第二问只有一个条件能解答吗?缺少的条件往哪里去找?
  怎样列式解答?
  相邻的两名同学互相讨论,全班交流,三个问题分三次讨论.
  通过讨论,明确以下问题:
  (1)要求“现在”有多少只兔,指的是在学校原有小兔总只数的基础上,再添上又生的8只.(2)第二问只有一个条件不能解答,根据所求问题及知道的又生了8只,需要找到学校原来有多少只兔,而原来小兔的总只数通过第一问已经求出来了,是22只.(3)用22只再加上8只,就是所要求的现在小兔的只数.
  列式:22 8=30(只)
  口答:现在有30只.
  指若干名学生把解答第二问怎样想的说一说.
  2、出示例——
  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0人,到胜利街车站有7人下车,车上还剩多少人?又上来9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指名学生读题.
  提问:这道题有几个问题?咱们先解答第一问.
  指名学生解答第一问,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从30人中去掉7人,就是车上还剩的人数)
  30-7=23(人)
  口答:车上还剩23人.
  再解答第二问.
  提问:现在已经求出车上还剩23人,还知道又上来9人,能不能求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指名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用车上还剩的23人,和上来的9人合在一起,就是现在车上有的人数)
  23 9=32(人)
  口答:现在车上有32人.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有两个问题的应用题,这两个问题间有联系,在解答第二问时,其中一个条件要用上第一问求出的结果,所以叫做连续两问应用题.在解答时,要把题目看清楚,不要把第二问漏掉.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过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为今后学习两步应用题做准备.所以课堂设计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解答第二问时,怎样从第一问中找出所需要的条件.
  本节课的各个环节,都是围绕这一重点进行的.例如,教学一开始,安排了两道给应用题补充条件的练习,就是为本节课的重点打下基础.在学习新课时,重点放在怎样解答第二问,组织学生讨论,在全班交流.巩固练习环节中,在半独立练习时,由学生说出解答第二问的两个条件,再过渡到由学生独立解答.这样步步深入,逐步使学生初步了解连续两问应用题的结构,了解两个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掌握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的解题思路.
其他文献
1、引言  英语学科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很重要的,这不仅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可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自己所教的这届学生很少有独特的见解和新颖的想法,课堂上的发言只会按部就班,课后的作业也大多是“百人一面”,缺乏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  2、背景  我教的两个班虽然在学生整体素质上稍
期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巩固7个生字。复习写“请”、“就”两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过程和方法: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主动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在读读议议中了解益虫等一些科学知识。在资料的收集交流中知道更多的益虫以及一些科学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内心喜欢阅读、朗读童话故事。对科学常识产和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
期刊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它蕴涵着丰富的美学原则;而张弛有度、疏密有致的节奏之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更具有不可忽视的美育效应。《草原》篇幅较长,教学若面面俱到,实则是“面面不到”,因此抓住重点、张弛相济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草原》这课的教学设计中,有活动场景的栩栩如生,有交流颐表灵动展现;有时浓妆艳抹,有时淡然点缀,美不胜收,呈现在跌宕起伏的教学过程中。  作家老舍先生的散文《草原》,是一篇文笔雅逸,充满
期刊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2、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3、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交流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热爱和平的意愿。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教学
期刊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人教版数学第二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图形的拼组第一课时。为了更好的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  一、欣赏平面图形的拼组图,引入新课。  二、折一折,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三、试一试,体会图形间的转换。  四、动手实践,拼组简单图形。  五、想象创新,拼图大比赛。  六、欣赏品评,知识延伸。  七、总结。  经过实际教学和反思之后,我觉得这节课有如下可取之
期刊
课型:活动实践  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P114-115。  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理解杠杆平衡的原理,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  1.检查课前布置的制作工具(简单杠杆)的作业。  学生对照制作要求,自查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