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飞鱼跃的形意世界

来源 :东方艺术·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287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洪镇的书法形意兼顾,韵律飞动,执一家而达百家,师常法亦思变法,足具才胆识力,于毫端会通万象,融趣神思,可谓绘事后素,别开自家生面。
  明代王履在《华山图序》中说:“画虽状形主乎意,意不足谓之非形可也。虽然,意在形,舍形何所求意?故得其形者,意溢乎形。”这是在谈画的形意关系,于书法亦然。意为形之魂,为形注入灵魂与精神;形也为意之体,为意树立根基和面貌。古代大家强调形外之意,是因为他们已站在书技的泰山之巅,强调不要拘泥于形体,而要追求更高层级精神的冥合。意在骊黄牝牡之外求,也在阳舒阴骖的笔法中得,中国书法传统就是两者的统一和超越。刘洪镇很好地继承了这一正大气象,注重书法本身的法度和技巧,并在“技近乎道”的层面去追求意气和神妙。这反映了他书风的踏实和正观,也体现他对中国传统精神的领悟。中国传统的精神既是对现世的超越,又要在超越中回到世间,在现世中成就超越的伟大品格,达到人心与宇宙的想通相感。
  据刘洪镇自己说,从前学习不免浮躁过,仗着个人才气,也追求过流行书风,以为凭借不甚理解的意就可任意挥洒。在多次的起伏和弯折中,他慢慢沉淀下来,开始体味书法的真意,如同《老子》里的“涤除玄览”,学书如洗心,荡尽浮沙浊土,以玄深的镜子去观照本心,那么灵窍自呈,秀色自现。在肇自二王的帖学之路上,他勤学精进,气象日渐浑厚。师从陈忠康先生后,他的书法面貌焕然一新,笔意干净萧然,且余韵无穷,很有些刊落表面尘垢的感觉,到了风烟俱净的另一个层面。
  刘洪镇擅行书,可看到中国书画最为珍视的气韵流动,有物我神遇而迹化之感。其势或驰骋纵横,或郁结踟蹰,承蹑不绝,类云霞聚散,鸿雁联翩,急则电激星坠,缓则美人香步,奔则流霜飞空,顿则悬流注壑。字与句的偃仰向背、阴阳对应、疏密参差、真草偏枯皆优游自在,宛如天成。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虽迹在尘壤,而志出于云端。虽玲珑旋折,绝不流于妍丽甜软;仿佛变化无穷,又囊括万殊裁成一相。
  “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用来形容刘洪镇的书法也很恰当,在他的书写中可以感受诗的抒情性和音乐的节奏感。如《思翁杂记》行书册页,总体疏朗,局部稠密,线条也在粗细正反间变幻,随着气息的开合而流淌。有的字正中含奇,有的以奇为正,有的字里行间不对齐,不相连,字势却无不正,无不连贯。随着旋律逐渐展开,点划在纸上准确踏出审美节奏,让观者的眼、耳、意都生出随韵律而动的意境。如秋菊满径时分,捧古卷读着“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耳边弹奏出《平沙落雁》的古琴曲。勾抹按挑,应和着笔法体势,竟有些坐忘而神游之感。


  刘洪镇于米芾用功尤深。自古及今,学米者熙攘来去,得真谛者,却寥若晨星。若学米只得个架子,或求所謂逸气,而自身不具备此等格局,学出的也不过是俗病。宋高宗赵构说:“以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笔端,故沉著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然喜效法者,不过得外貌,高视阔步,气韵轩昂,殊不究其中本六朝妙处酝酿,风骨自然超逸矣。”米芾广收历代大家笔墨,兼收并蓄,笔法丰富多变。要学习米芾书法精髓,须探求其源流和变化。刘洪镇选择从米芾的源头处入手,先后精习了李邕、颜真卿、褚遂良等人的书法真髓。有段时间,我见他在临习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在其飞动中寻找米字的飘逸,见一隅而能举三,于精微处窥见真貌。此外,他还从后于米芾的大家如王铎、董其昌中吸收养分,观察他们对于米字的解读和融合。“彼既出于变之变,吾可以常之常者待云哉,法既不定,事贵变通”。刘洪镇深谙学习古人的常与变之理,他的书法深得米芾之逸气和流变,而没有怪癖,且有渐开自家书风的趋势。我在他的书法中还能感受到碑学的基础,看来他从《张迁》、《好大王》诸碑中也获益良多,能见到质地和骨力。
  我与洪镇相识几年,视为兄长与挚友,时常围炉闲谈,发思古之幽情。我们都喜好中国传统文化,虽方向不同,但志趣相投,他着力追求书法之道,我傾心古典文学和美学。洪镇比较内敛谦虚,称自己功底尚浅,要我为他多推介些古典书籍。我性格散漫张扬些,未作思考,便随口列出一串书单。过了一段时间,发现他真的买了全套中华书局的经典文库,已在挑灯夜读了。我自觉羞愧,实际我从他那里学习更多,比如对学业的专注,还有谦逊沉静的为人之理。我负笈北上后,他建议我多执毫素,以书法实践贯通美学情思,让我获益良多。我想,正是他的敬思勤谨造就了他的正大格局。
  他对书法有天赋的敏锐,对书法之道更是发自内心的孜孜以求。他从未把书法看成谋求名利的工具,而看成他天生的使命。在他眼里,书法不能简单视为艺术品,甚至不是用来挂在展览馆供人观看的。书法更重要的是一种载道之体,是文人在书写中的志向抒发和情绪表达。


  “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凭着对书法的理解,让他的书法濡染更多传统文人的态度和心性。中国文化历来把文字视为人文之元,“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实天地之心生,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文以载道,而书能载文,文章之为用,必假乎书,书之为征,期合乎道,故能发挥文者,莫近乎书。文字是文化的精华积淀和民族共同精神的承载,中国书法以其独有的造境之力,用情感性的抽象线条去表达和发挥,彰化文明,契神悟道。因此,书法更有超越艺术范畴而近于天地大道的意义。
  刘洪镇对书法有一种痴。他练习书法,不辨黑夜白天,时常彻夜不寐,忘饥忘渴甚至忘我。朋友笑他虽没有米颠之怪,却有米颠之痴。在他痴迷之际,真不知是他化为了变幻的墨线,还是那些点划成为了他。只是在这个世界里,他变得自由,随翰墨游走,如鸢飞在天,鱼跃于渊,无俗世桎梏,只有真我的逍遥。在这样的境界里,他的书法自是挺然秀出,采玄取妙,荡幽思于毫端,湍逸气于宇内。
其他文献
展览时间:2013-09-06~2013-09-18  展览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参展画家:蔡广斌、曹宝泉、杜小同、管怀宾、韩峰、黄丹、靳卫红、刘庆和、刘赦、聂危谷、邱志杰、沈勤、孙良、王冬龄、王牧羽、王天德、魏青吉、吴湘云、武艺、徐加存、杨佴旻、叶永青、张浩、张羽、张正民、赵绪成、朱建忠等。  近十年来,中国当代水墨不断突破新的边界,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推出立足于当代水墨
期刊
展览时间:2013-08-15~2013-  09-15  展览地点:北京798国际艺术区光与时光艺术空间  此次展览将展出近五十幅水墨作品,  整个展览虽是描绘不同人物的神情状态,实是展现艺术家本人细腻复杂的内心情感。作品主要描绘孕妇、孩子和都市女子,或忧伤、或喜悦、或甜蜜、或诙谐,恰如艺术家本人的种种情绪。  展览中不得不特别提到关于主题“我该怎样爱你”系列的创作。这一作品如无声的日记般记录了
期刊
展览时间:2013-09-26~2013  -10-09  展览地点:今日美术馆  如果说之前章燕紫的“踏莎行”个展展现给观众的是一个对生活有着细微观察,酣畅表达自己生活情愫的女艺术家,那么,此次个展呈现的,无论从《挂号》到《止痛贴》,再到《》系列作品,她的创作已经从个人化的视野中走出去,从紧贴生活的角度切入了对社会人文的深层关注,这种关注是很隐蔽的,就像一根针,看似不起眼,无形中却点中了观者的某
期刊
肖文飞  湖南嘉禾人,一九六八年生,现任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学术部主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清华美院书法工作室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永和书社社员。曾任《中国书画》、《东方艺术·书法》编辑。  一九九○年毕业于云南大学,获计算数学、汉语言文学理、文双学士学位。二○○三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王镛工作室硕士研究生课程班。二○○五年考入
期刊
在中国当今画界,李忻峰是一位别样的画家。  还记得去年年初与他相见时的惊喜,惊喜着一个让我刮目相看的忻峰。分别是在十几年前,当时的他毅然丢下一份稳定的工作,几乎是破釜沉舟地赶赴鲁美读研,就为了那份对绘画忠贞不渝的追求。当时,我曾在心里有过一个稍带疑虑的祝福:但愿他无羁的“野心”都一步步踏实在大地上。十几年里,相忘于江湖,曾经有过他早已被流俗裹挟而去的预想。哪曾想,十几年后再见,虽然还是不修边幅、还
期刊
我一直觉得杜丽娘死去,故事其实就结束了,后面冗长的还魂、打仗、考状元、圆驾等等都有点多余,至少看戏时没了前面《惊梦》、《寻梦》的热烈震动,倒像是在慢慢消退热情。  死后还魂,人鬼幽媾,梦里可以,另一个空间里可以,“第六维度”可以,真实的不可以。所以悲剧是主要的,汤显祖写这些剧本也是“一生得意唯有牡丹”。难道还不够吗?传唱千古,感动后世,都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
期刊
南北朝是一个战乱频仍的时代,国家分裂,金瓯不统,在少数民族统治下的北朝,更是战祸连年,尤其到了北魏末期,尔朱荣于武泰元年(528)发动叛乱,对北魏皇族、鲜卑贵族及当时洛阳地区的大地主展开了血腥的大屠杀,灵太后、丞相高阳王、无上王、始平王、东平王、广平王、常山王等公卿以下二千余人均在此次叛乱中惨遭杀害。[1]尔朱荣的叛乱,客观上推进了北魏的灭亡,高氏家族的崛起,更成了北魏灭亡的催化剂。到北魏永熙三年
期刊
焦东华,山东菏泽人。  2007年本科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12年硕士毕业于中央美術学院中国画学院,导师刘彦湖教授。现为故宫博物院馆员。从事金石学、书画学研究工作。湖社书画研究会会员。  2010年获“全国第三届‘梁披云杯’书法大赛”一等奖。2011年入选“首届世界华人运动大会书画大展”。2011年获“全国第四届‘梁披云杯’书法大赛”提名奖。2012年篆刻作品发表于《书画世界》总第153
期刊
“春風十里斗婵娟”是宋贺铸《浣溪沙》中的句子,当我看到杨亮兄的作品時不由得想起了它,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他是我的同门师弟,我们都是徐利明老师的硕士研究生,他现在又在徐老师门下攻读博士学位。我在北大期间他也暂居北京,曾一起听朱良志老师的美学课,有过较为深入的交流,同时增进了我对他的认识。  杨亮兄对各种书体都下过功夫。其楷书既学唐人又攻魏碑;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师法王羲之及其流脉;草书以《书谱》为径
期刊
曾署宋为果,字品斋,鉴之,号仁寿堂。1972年生于胶州。2002年入北京画院王明明工作室;2009年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水墨工作室;2012年就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杨涛书法工作室。2012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研究生,获硕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畫院王明明工作室专业画家,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員,贵州师范学院客座教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