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的数学课堂评价比较偏重分数,忽视综合素质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忽视主体多源、多向潜能的发掘;把本身并不科学的评价结果视为教学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应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发展观是数学教育理念精髓之所在。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怎样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呢?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努力寻找评价与数学互动相长的支点,竭力营造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学习的评价环境,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发展的眼光看自己,以自信、欣赏的眼光看世界。
1 魂: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是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的灵魂
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而言,是他们生命历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是其人生中充满生命力意义的重要构成部分。知识的学习已不再仅仅拘于认知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域,体现了学习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生命价值。在这样的理念下,历来被认为传授知识的课堂面临着重构,即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发展生命的课堂。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支持学生开拓创新,宽容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苦恼,善待学生的缺点。例如对调皮生课堂评价改革,笔者从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励学生创新做起,对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奇思妙想,甚至不着边际的想法,都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由于教师把每位学生都视为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独特的生命个体,由于教师对生命的真心关爱,由于教师对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善意宽容,才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温馨的课堂里倾吐心灵的声音,无拘无束地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2 根:生本化评价
课堂教学过程若要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成为完善和完美人生的过程,就必须始终贯彻“人是知识产生与发展的源泉”的教育理念。用这种理念去研究课堂教学,就会认识到,知识是在教师与学生的生命活动的氛围中传播的,学科教材中的非生命体知识也只有在教学中的生命体的主体身上才有可能被激活,才能产生出新的知识。小学数学课堂评价,也只有落实到学生的主体上,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效益,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成与生长。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一同的发展。”学生的个人潜能之间不但存在质与量上的差异,而且在潜力发挥的程度上不一样。把一把尺子抛在孩子中,他(或她)可能永远排在后边,这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不言而喻,它对这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往往是弊大于利。如果多抛几把尺子,多给孩子成功的机会,这个学生可能在某一把尺子上排在前面,就会努力朝前走,可能在某一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
3 境:多元化评价
多元智力理论是20世纪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包含9种基本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视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可以借鉴多元智力理论构建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广阔意境。
1)评价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3个方面要有机的整合,因此在评价实践中,教师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又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2)评价策略:多样融合。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满足学生鲜活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多元智力的发展。
3)评价主体:双向互动。对学生的评价不是教师的绝对权利,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的及所获得的都可能超过教师本人。
4)评价过程:动态发展。对于任何一项教学活动来说,学生的学习实际上包括过程和结果两部分。故此,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应该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最后的收获两部分,使评价过程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从多个角度,以公正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
4 美:艺术化评价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评价急需以艺术化的态度去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营造课堂教学评价的美学韵味。
1)语言评价——意味深长。幽默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语言不仅仅博人一笑,产生愉悦感,而且能于笑声中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因此,富有激励性的、风趣幽默的语言也是评价的首选。通过恰当的艺术性的评价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
2)适时评价——春风化雨。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片断,通过巧妙的评价处理课堂上的意外,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这种人性化的评价方式往往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祝县新华小学)
1 魂: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是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的灵魂
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而言,是他们生命历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是其人生中充满生命力意义的重要构成部分。知识的学习已不再仅仅拘于认知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域,体现了学习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生命价值。在这样的理念下,历来被认为传授知识的课堂面临着重构,即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发展生命的课堂。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支持学生开拓创新,宽容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苦恼,善待学生的缺点。例如对调皮生课堂评价改革,笔者从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励学生创新做起,对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奇思妙想,甚至不着边际的想法,都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由于教师把每位学生都视为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独特的生命个体,由于教师对生命的真心关爱,由于教师对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善意宽容,才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温馨的课堂里倾吐心灵的声音,无拘无束地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2 根:生本化评价
课堂教学过程若要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成为完善和完美人生的过程,就必须始终贯彻“人是知识产生与发展的源泉”的教育理念。用这种理念去研究课堂教学,就会认识到,知识是在教师与学生的生命活动的氛围中传播的,学科教材中的非生命体知识也只有在教学中的生命体的主体身上才有可能被激活,才能产生出新的知识。小学数学课堂评价,也只有落实到学生的主体上,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效益,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成与生长。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一同的发展。”学生的个人潜能之间不但存在质与量上的差异,而且在潜力发挥的程度上不一样。把一把尺子抛在孩子中,他(或她)可能永远排在后边,这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不言而喻,它对这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往往是弊大于利。如果多抛几把尺子,多给孩子成功的机会,这个学生可能在某一把尺子上排在前面,就会努力朝前走,可能在某一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
3 境:多元化评价
多元智力理论是20世纪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包含9种基本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视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可以借鉴多元智力理论构建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广阔意境。
1)评价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3个方面要有机的整合,因此在评价实践中,教师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又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2)评价策略:多样融合。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满足学生鲜活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多元智力的发展。
3)评价主体:双向互动。对学生的评价不是教师的绝对权利,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的及所获得的都可能超过教师本人。
4)评价过程:动态发展。对于任何一项教学活动来说,学生的学习实际上包括过程和结果两部分。故此,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应该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最后的收获两部分,使评价过程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从多个角度,以公正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
4 美:艺术化评价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评价急需以艺术化的态度去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营造课堂教学评价的美学韵味。
1)语言评价——意味深长。幽默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语言不仅仅博人一笑,产生愉悦感,而且能于笑声中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因此,富有激励性的、风趣幽默的语言也是评价的首选。通过恰当的艺术性的评价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
2)适时评价——春风化雨。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片断,通过巧妙的评价处理课堂上的意外,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这种人性化的评价方式往往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祝县新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