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学习压力的影响分析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yq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压力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压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较大,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又不懂得科学的缓解压力等,使得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压力很大,本文就中学生学习压力以及体育锻炼对中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作简要分析,并在缓解和消除中学生心理压力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体育锻炼;中学生;学习压力
  
  
  当今社会中学生们繁重的学习任务,日益激烈的竞争,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学习是中学生的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任务,学习压力仍然是中学生的主要压力。学生普遍感到厌倦和压抑,易于引起个体心理上的一些思想障碍,最终导致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因此,中学生的学习压力问题越来越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国内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若全身心地投入体育锻炼中,随运动愉快感的产生,紧张、烦恼、焦虑、抑郁的情绪会逐渐消失。从而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向积极、健康、健全的方向发展。
  1 中学生学习压力根源
  1.1学校各因素的压力
  今天,我们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升学压力的影响还是很大。由于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给各学校下达了升学硬性指标,这种规定给各个学校尤其是重点中学带来了沉重的升学压力。由于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估和各学校的激烈竞争,以及家长的期望和面对学校招收生源的质量,升学压力对学校的运转仍起着实质性的作用,决定着学校的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及学生学习的容量和时间的安排等。表现为,为了能出优秀学生给学校争得荣誉,学校只能将学生分等级教学;学生学习时间被延长;加重了中学生学习容量。这些手段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感到压力极大,身心俱感疲惫。
  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压力更为直接。因为教师所得奖励以及职称的评定和职务的晋升等利益,都与学生升学考试的结果及教师完成升学任务的多少成正相关。这样一来教师的压力也就转嫁给了学生。教师也以成绩为标准,对成绩好的学生更为偏心。教师一般使好好学生享受好的条件,在同他们说话交谈时也更为温和亲切;相反,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容易使老师忽视。在这种情况下,成绩好的学生怕失去教师的宠爱,在学习上处于一种担惊受怕状况;成绩差的学生由于受到忽视而与教师关系紧张,最终失去学习的信趣,进而导致了厌学心理。
  班级是中学生生活学习的社会环境。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存在差异,所以在班级中受到的对待与在班级中的地位不一样,在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体系下,学校会将大部分奖项和荣誉给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所以成绩差的学生希望能受到班级的重视,不愿呆在不被老师重视这个圈子里,但同成绩好的学生在一起,即感到自卑和又有一定的压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很担心做错事情或在某次考試中失败,受到他人的嘲笑,所以总是小心翼翼,更加努力的学习,甚至做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所以,中学生在这样似乎简单但却复杂的班级中,他们感受到了成年人在社会中所要承受的种种压力。
  1.2来自于家庭社会的压力
  除了学校以外,家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另外一个重要场所。但是学生都受到了他们家庭带来的学习压力。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严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并且在教养方式上,他们往往通过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为子女牺牲自己的所有,这些都会给子女特别是己经懂事的孩子造成负罪感,并转化为沉重的心理负担。而对教育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的农村学生来说,家庭艰难的劳作,沉重的经济负担及家庭对自己的希望都会带来沉重的学习压力。这种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长期以来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1.3来自学生本身的因素
  第一,学生的自主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在学校,他们从一切正常生活都由父母操办进入另一种一切依靠自己的生活环境,感到极不适应。从而导致一些同学情绪显得很不稳定。第二,由于环境的不适应,导致不能正确对待激烈的学习竞争,感觉人际关系很难协调。由于学习成绩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荣誉及奖励等方面,导致一些同学学习信心上的丧失。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个人素养、不同生活习惯等,所以感到沟通困难,找不到一个可放心的,无利害冲突的倾诉对象。长此以往,就易形成孤僻、孤傲、冷漠的心理倾向,危害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人格的完善。第三,不能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打击。这些学生成功期望值过高,生活不幸等挫折打击都将他们从理想世界里拖入到痛苦现实的深渊中,若不能正确地加以引导,将会引起他情绪上的强烈反弹,容易引起消极情绪的蔓延,就会对意志力不坚强,自控能力差的同学产生不利的影响。此时若不及时疏导,就有可能酿成悲剧。
  2 体育对学生压力的影响
  在美国,体育锻炼已经被作为心理治疗的手段,心理医生认为体育锻炼是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在学生中,有不少人由于学习和其他方面的挫折而引起抑郁症和焦虑症,对于这样的学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消除或减缓他们的心理压力。
  2.1体育锻炼可调节情绪
  人的情绪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不良情绪是导致不正常的生理、心理和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体育锻炼可以直接给人带来愉悦和快乐,中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减少紧张和焦虑,调整情绪,最终达到改善心理健康的目的。研究人员还发现,锻炼的强度可以减少情绪的负担,也可以减少精神压力造成的心理负担,减少和逐渐消除情绪障碍。在今天的快节奏的时代,效率高,竞争强烈,人们心理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和不安,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坚持体育锻炼,可使紧张、焦虑、情绪状态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适应能力得到逐步増强。
  2.2体育锻炼有助于消除心理疾患和治疗心理疾病
  在竞争日益激烈和生活压力加大的今天,许多人会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由此进一步导致忧郁、孤独、焦虑等各种心理障碍的产生。体育的功能是人的身体和心理都得到健康的发展,所以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有效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也必然会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临床心理学实践证明,一些心理性疾病在通过健身活动辅以治疗后,不仅生理疾病减轻,心理方面也得到了显著改善。1992年,拉方丹等人对1985年至1990年涉及有气练习和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实验控制十分严格的研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氧练习可降低焦虑,抑郁程度越高,受益于体育锻炼的程度也越大。因此,中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能使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获得心理满足,产生积极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并消除心理障碍。
  2.3体育锻炼有利于智力的发展
  体育锻炼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身体和心理活动过程。因为在此过程中除了练习还必须进行观察、记忆、思维。因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使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得到改善,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的协调作用,加强了神经系统在兴奋与抑制的交替转移过程。进而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也就使大脑思维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的右脑的信息容量、记忆容量和形象思维能力都大大超过左脑,体育运动可以使右脑得到充分的锻炼,提高人的记忆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4体育锻炼能协调人际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需要通过各种交往方式相互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社会学的研究表明,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有沟通能力、对身体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自我抑制水平和迁移能力等。根据体育锻炼活动性质的动态性,追求目标的共同性,以及表现方式的群聚性等特点,体育在把握好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促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人际关系是影响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人际关系紧张会使人经常处于应激状态,可诱发高血压、心脏病、溃疡等疾病,还会导致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使生理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生活中,人际关系好的人总是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对什么事情都充满兴趣;而人际关系不好的人常常无精打采,抑郁寡欢,缺乏生活的乐趣。我们知道体育椴炼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并且人与人发生着交往和联系。因此,体育锻炼可使学生在运动场上,进行平等、友爱、和谐的练习与比赛,使学生相互之间产生亲近感,他们在运动中能够较好地协调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5 消除学生学习疲劳
  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大脑皮层的有关区域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学习时间的过长会产生疲劳,从而导致学习效率逐渐下降,而通过体育锻炼,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的进行了合理交替,在运动神经中枢兴奋的同时,与文化学习有关区域的脑细胞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使由于学习而产生的疲劳得到了消除。
  体育活动具有减轻应激反应以及降低紧张情绪的作用,因为体育活动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増加人的心理坚韧性。同样,自觉、积极的体育锻炼能加速疲劳的消除,常说的“疲劳”是一个棕合性症状,是指人在学习和工作后,人体的组织器官甚至整个机体工作能力下降的表现,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若活动时情绪消极,会很快产生疲劳,若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保持中等强度活动量,就能减少疲劳,通过体育锻炼能提高诸如最大摄氧量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交替进行,达到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3.体育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手段和方法
  3.1提高体育教学方法的娱乐性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的愉快的情感和体验,是增强身体活动和心理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要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到快乐,使学生爱上体育课,就必须运用多种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对具有强迫症和抑郁症的学生,能起到较好的缓解和调节作用,因为体育课就是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用运动来放松身心、掌握锻炼技能。在教学时,应注意即使原本的教学目的是为了传授技术和锻炼身体,但也不能忽视体育课堂的活跃气氛。课堂上的小游戏、小竞赛都将成为体育课堂上必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之一,同时这也是吸引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体育课上我们应注意健身与娱乐的统一。
  3.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自信是一种正确、积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体育教师要热爱学生,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就要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及优势。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应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发光点,充分发挥其优势,激励评价,全面地、辨证地认识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减少焦虑。体育教师要随时发现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并及时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传递一句信任的话语,帮助他们在体育动作练习中成功一次,让学生在成功感中获得自信心。
  3.3营造体育环境
  学校教育环境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它是学校中各类人员进行教与学为主的各种活动所依赖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而学校体育环境是学校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的体育锻炼行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时间空间的便利等为中学生提供了体育锻炼参与的基本物质条件。良好的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会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及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应抓住阳光体育体育运动的契机,加大物质环境建设的投入,为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提供可靠物质保障。并且要建设以高水平运动队和体育俱乐部引领的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带动学校体育环境的整体建设。因此,要营造学校的体育氛围,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激励学生的体育行为。
  3.4科学的控制运动负荷
  控制运动负荷就是控制体育锻炼的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有些人锻炼后,主观感觉同不锻炼时没有区别,肌肉不酸疼,身体毫无疲劳感,这多半是由运动负荷过小造成的。运动负荷适宜时,工作、学习、劳动精力旺盛,体力充沛,有运动欲望。锻炼后虽有一定疲劳感觉,但不影响正常食欲和睡眠。有时肌肉有一定酸疼感,四肢虽有沉重感,但经一夜的休息,次日即可消除,说明身体机能状况良好。体育锻炼的强度与人体的最大吸氧量、心率之间存在着相对应关系,因此,运动强度的大小一般用心率指标作来评价。运动生理学研究认为,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需最大吸氧量的50%~60%,心率达到最高心率的65%~75%)能取得较好的心理效应。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可以看出,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于中学生在意志品质、情绪、自我概念、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完善人格等不同的心理健康层面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广大的体育教育工作者要能够结合已有的研究,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不但重视学生身体健康的培养,也要注重心理健康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使中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楼玮群,齐铱.高中生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0,23(2);
  [2]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赵丽霞,袁琳.中学生学习压力的现状调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2)
  [5]李聪英.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4):73-75.
  [6]王樹明.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研究[J].浙江体育,2004(2):14-18.
  
  
其他文献
【摘要】很多中学生认为学习英语费时费力且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惯。要培养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一要明确目标,二要制定学习计划,三要课前预习,四要专心上课,五要课后复习。  【关键词】 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目标;预习;复习       很多中学生认为学习英语费时费力且收效甚微,所以不愿意在学英语方面牺牲那么多宝贵的时间,导致英语成绩成为中考拉分科目,这种现象在理科学的好的学生身上尤其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领域不断的发展,作为基础的素质教育——幼儿教育领域也越来越被重视。从微观角度来看:作为一生教育的初始阶段,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养成良好习惯和美好品德的第一步,在独生子女越来越普遍的现状下,多数家长也越来越在意自己小孩的教育问题。从宏观角度来看,幼儿从小接受良好的幼儿教育,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将会起到不可估计得效益,带来较大的经济利益。同时又能提升了我国的国民素质,促进国民和谐发展
期刊
【摘要】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这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随着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器乐进课堂教学已成为目前音乐教学改革的一种普追现象,将器乐教学引进课堂,不但适应儿童好动、好玩、好奇、好胜的心理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对小学生而言,合作学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又是小学生促进学生良好健康心理,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心理学家指出:不会主动合作学习,人生就没有成功。因此,从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显得犹为重要。  【关键词】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积极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内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不
期刊
小学语文,是学生系统学习语言的开始,小学教师是否能教好小学语文,对学生学习语言,顺利进入语言学习的大课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鼓励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进一步说,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创新素质中最基本的态度
期刊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主张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作用,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分组;合作;探究;学习;       前言  近年来我校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各学科教师都根据自己的课堂进行了相应的学习活动。我也深入课堂听了很多老师的课,真切地感受到了合作学习所带来的变化,同时认识到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信息技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下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经历了一些改革,并逐步朝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虽然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但是仍需要教育者将改革深入下去,尤其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添加创新性的元素。历史教学的创新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那么究竟该怎样实现历史教学的创新呢?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历史教学创新措施。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创新思路;措施       根据新课程改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阶段(小学五、六年级)提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情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閱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相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期刊
摘要】在教学中,语言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尤为如此。要想在课上生动、精彩,教师必须讲究教学语言的技巧,提高自己语言的积累和素养,将生动、形象、鮮活的语言带进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语言;语言艺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离不
期刊
在当今社会中,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南来北往,一片繁荣。然而在农村随着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很多孩子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这部分孩子称之为“留守少年”,他们在学校被称之为“留守学生”。农村留守少年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留守孩子无法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往往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亲属隔代教育、隔代管理。  一、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农村留守学生占到学生总数的35%,而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