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浅析

来源 :东方藏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lerm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缺乏的现状,本文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采取重要措施,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实践培养体系,把风景园林专业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以实现本科教育转型升级。
  关键词:风景园林专业;创新创业能力;浅析
  一、前言
  目前在普通高校转型背景下,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学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当前高校本科教育的重要命题,各个高校都十分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人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近年来,风景园林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如何提高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市场竞争力,是风景园林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但风景园林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地方高校,首先,课程体系不完善,尚未完全建立,不少高校将创新创业课程只是作为辅修课程;其次,创新创业课程专业耦合度不高,创新创业课程设置过于偏重理论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另外,近年来我国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毕业生普遍存在着动手能力差、欠缺解决实际问题经验的现状,特别缺乏就业意识,缺乏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意识,更缺乏个性与创新意识,很难满足企业的创新实践需要,在创新性方面缺乏必要的内容,缺乏实践课程体系构建,“重认知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较突出。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生的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是改革的重要方向,应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实践培养体系,把风景园林专业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是实现本科教育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二、几个概念
  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人所具有的发现创新可能性的能力或把创新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力量,是人的创新素质和诸多能力的高度综合的体现,其核心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积极性词汇,“创”是基础、是前提,是一种过程,“新”则是“创”的目的,是过程产生的一种结果,表现为一种现实价值;创新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概念,可以是新的发现或发明,也可以是知识领域或实践领域的创新。在高等教育领域,创新主要是指对人的一种素质的要求,即创新能力,当然不排除创新性的现实成果。
  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指拥有发现或创造一个新的领域,致力于理解创造新事物(新產品,新市场,新生产过程或原材料,组织现有技术的新方法)的能力,能运用各种方法去利用和开发它们,然后产生各种新的结果。创业能力分为硬件和软件,硬件就是人力、物力和财力;软件就是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和创业素质。创业素质包括创业热情、价值观、发现能力及创新能力。与就业能力相比较,创业能力比就业能力多的是发现的眼光,创新的智慧。
  三、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措施
  1、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
  建设和利用好课程教学网络平台,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2、构建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多地开展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增加和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实践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3、完善实践教学条件,搭建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
  (1)建设风景园林专业开放式教学实验平台
  指导大学生研究性与创新性项目的申报与研究,开发实验课程和构建 “学生主体、创新导向和开放管理”的创新实验模式,形成引导学生自主创新的长效机制。
  (2)实施互动创业计划竞赛,以创业训练和创业竞赛为主要内容,设计系列创业训练课程,提升创业实践能力。
  (3)建立创业实践基地
  围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建立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引导学生以“合作、互学、互教”的形式开展多项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搭建“园林企业—教师工作室—学生工作室”多层次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一体化实践平台,通过不断的“实战演练”,来不断历练学生的创业技能。与企业建立合作,设立了创业实践教学基地。开放教师工作室,鼓励学生申请加入。
  (4)探索创业实践项目化管理模式
  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人际关系处理,锻炼管理与相互协作的能力。
  4、创建和实施创新导师制
  首先,以绩效促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优化师资结构,打造初步具备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学团队,并积极推进本科生创新导师制。
  同时,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辟企业与专业技术人员进入教改实践的新途径,形成“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模式,提高学生创新的产出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华春革,王晶晶. 浅析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由大学生就业难引发的思考 [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3(1):240-241.
  [2] 董世洪,龚山平. 社会参与:构建开放性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J].中国高教研究,2010,(2):64-65.
  [3] 彭文博,尹新明,李冠峰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4).
  [4] 戴育滨.农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88( 4) : 129-132.
  [5] 汪张杰,徐文辉,黄琴诗.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本科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J].山西建筑,2014,40(3) : 257-258.
  [6] 刘艺平,田云芳.园林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河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为例[J].河南教育,2012(6) : 63-64.
其他文献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在农历猴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在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用这样一句庄严承诺给革命老
本专题在2010年第2期及第12期曾分别就什么是论证和“论证系谱图”做了阐述,至此本专题把什么是“论证”的基本理论阐释完毕。本期专题在这里将再作实践性示范例析。
一、研究成果  1.建立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机制。学校将家长帮助子女道德学习与道德成长的互动纳入德育计划,请家长介入学校的德育活动,逐步构建家庭的活动型、开放性德育网络,通过学校、家庭、学生三股力量的参与,形成教育合力,不但优化了学校的德育工作,而且还赢得了家长和社会各界对下一代的关爱和学校德育的支持。  2.由强制性管理向学生主动的道德需求转化。当前,班主任和政教处的管理主要是一种强制性管理,对违
摘要:近年来,学术界对于现阶段文艺学的反思越发激烈,这些争论甚至已经成为了热点之一,随着反思的不断深入发展,它给当代文艺学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现实意义。因为前瞻性的丢失,我国的文艺学正面临着文学理论与文学现实脱节的问题。为了有效的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应该不断结合实践进行文艺学的开拓创新,结合古典或者西方文艺学精华,改革现有的文艺学发展体制,从而使得我国当代文艺学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关键词:文艺学
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多信奉上座部佛教,依照风俗,傣族男童在8岁-9岁时期要进入佛寺接受教育,短则三个月,长达数十年,少数终身不还俗。因此西双版纳佛寺教育成为与现代教育相比较
“风景好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还不是穷。”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是安徽大别山区村民在外人赞美其家乡自然环境时的习惯性“吐槽”。  保持贫困地区优美自然环境的同时,如何让其成为群众增收的“钱袋子”?近年来,在精准扶贫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理念指导下,乡村旅游扶贫让情况逐渐发生变化。  47岁的贫困户王娇生对这样的变化有着深刻的体会。  王娇生的听力不好,属于三级残疾,和孩子相依为命,“我这身体出门打工
作为教育科研组织创新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工作室,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等共同构成了多层次、全覆盖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并彰显其独特价值。这是因为工作室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中
在我国近些年流行音乐的不断发展下,出现许多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并且在小学生群体中普遍具有较高的传唱度。因此开始有教师尝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引入流行歌曲,在这一背景下,
11月16日上午,“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中国光彩会会长全哲洙指出,“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要坚持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动,始终围绕核心聚力,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要深化“四信教育”,切实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爱国敬业、创业创新、守法经营、回报社会的典范,打造一支一心一意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
一、2015年及"十二五"全省扶贫开发成效显著2015年是"十二五"扶贫攻坚规划的收官之年,省委、省政府把精准扶贫攻坚作为提高贫困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第一民生工程",大力推进以罗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