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与北京经济”新闻发布会

来源 :奥运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jie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期:8月21日
  时间:10:00
  地点: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
  
  主持人王惠: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的发布会。各位都知道北京奥运会能够成功举办,得益于北京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奥运会促进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帮助了我们举办奥运会。对于奥运会和经济的关系,也是媒体长期以来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今天我们为了回应各位的关切,特别在这里举行专题的新闻发布会,就是关于北京奥运会和奥运经济的问题。今天我们请到的几位嘉宾他们都是有关奥运经济的专家,现在介绍他们: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执行会长陈剑先生、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杜巍先生、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李庚先生。他们几位都在北京从事各种经济的研究,重点就是关于北京奥运和经济的发展,现在我们先请陈剑先生给我们介绍一下有关的情况。
  陈剑: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做个交流。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于2003年11月成立,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家从事奥运研究并开展相关工作的社会团体,目前有专家学者120余人,每年出版约80多万字年度奥运经济报告以及奥运经济月刊,先后发表了几十项科技成果,出版学术专著十几部,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对研究会的工作有很好的评价。关于奥运对北京经济的作用分两个部分给大家做介绍。
  
  按照研究的成果,一是北京奥运直接推动了北京经济的发展:
  
  (一)奥运因素促进北京经济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
  北京获得奥运会举办权后,在2002年到2007年间,年均增长速度12.1%,比奥运会筹办前增长速度高出1.8个百分点,按照我们的分析,这其中有一个百分点的因素是由于奥运的因素所推动的。
  (二)奥运因素推动北京城市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缩短了北京与世界城市的距离。
  北京2001年人均GDP只有3262美元,到2007年已经达到了7654美元,到今年年底,预计将超过人均8000美元,比2001年增长一倍多。在奥运期间由于基础设施的大量投入,有了快速的提升,城市的整体面貌有了非常大的改进,像机场三号航站楼的建设,信息化的投入,跟居民有关的水电气热等生活设施的改造以及环保设施的投入,极大地缩短了北京与世界城市的距离。
  (三)北京奥运也推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北京经济的发展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
  2006年,北京市单位GDP能耗下降5.25%,是全国仅有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地区;2007年北京单位GDP能耗下降6.04%,在全国完成能耗任务最好。到2008年上半年,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2年61.3%提高到73.7%,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北京利用奥运的筹办之机,加大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北京奥运会推动了这一城市所在区域的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奥运提高整个区域内产业结构的水平;二是提升了北京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三是推动北京与周边区域之间合作水平的提高。
  (五)北京奥运会通过实施奥运品牌战略,扩大了经济的影响。
  通过奥运铸造品牌,北京的很多企业积极参加了北京奥组委的市场开发,比如搜狐、燕京啤酒等在京企业成为北京奥组委赞助商,这些企业通过奥运营销,在弘扬奥林匹克主题的同时,使自身的品牌得到提升。
  (六)北京奥运推进了新的功能区建设。
  功能区就是我们所在的亚奥新区,亚奥新区可能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留给北京的经济遗产,奥运会之后将成为体育休闲会展产业主要产业发展的载体。亚奥新区面积大致是以奥运会场馆为中心,往北6公里到立水桥,天通苑,往南到北三环马甸桥这个区域,大概有71平方公里左右。
  (七)北京奥运会筹办从一开始由于有意识进行引导和谋划,大幅度降低后奥运的风险。
  主要有几方面的内容:北京在建设奥运工程的同时,制定新的投资规划和方向,以推动奥运会之后首都经济能够持续地快速发展。在场馆利用方面,北京在筹办奥运会之初在场馆的选址、规划和设计等方面,考虑到赛后利用问题,奥运会后场馆后续利用有了可靠的保障。
  
  二是后奥运问题
  
  研究会的研究成果有两方面,一是认为奥运会以后首都经济不会产生剧烈的振动现象,最重要的是奥运会以后北京还有很多新的投资热点,北京经济现在已经形成高科技产业、金融与生产性服务业、社会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四级带动的产业格局,比如像文化创意产业,在今年上半年,增长速度达到23%多的高速发展,在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保持较高的水平。比如像奥运轨道交通的投入,在整个奥运筹办七年,年均增长大概是20公里,今年达到了200公里轨道交通,北京在今后几年每年大概还能增加50公里的轨道交通的投入力度,到2015年能达到561公里的水平。奥运会以后,北京经济不会产生较大的波动,因为它有新的投资热点。
  奥运会以后,它对相关产业的积极作用也是很大的,因为奥运会作为营销,作为城市的影响力的提升,它的相关产业也会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有一些行业,我们认为奥运会以后像旅游业、会展产业、体育休闲产业、电信业、金融产业都会得到快速的持续的发展,有些由于政策倾斜和巨大的需求,都会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有些行业在奥运会之后,可能会做一些调整,比如像建筑行业、房地产在奥运前这段期间已经做了调整。在奥运会之后,我们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还会持续往前推进,因为有巨大的供需,同时随着北京经济的持续增长,到今年达到人均8000美元以后,北京的房价还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往前推进。我的介绍完毕,谢谢大家!
  主持人王惠:谢谢陈先生,下面把时间交给记者朋友,请大家提问。
  北京青年报:陈先生刚才在介绍中提到奥运后的北京房价,较短时间会稍做调整,下降空间极为有限,您能否在这方面具体说一说您的观点?
  陈剑:我个人认为北京房价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和经济发展阶段相联合,北京在奥运期间从人均3000多美元到今年年底8000美元,人均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第二,北京房价和供需矛盾相联合,北京在奥运整个筹办期间有巨大的需求。在奥运筹办这七年间,北京净增常住人口达到了210万左右,奥运会跟房价有一定的关联,因为奥运会极大提升了北京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比如轨道交通,轨道交通开通到哪里,房价就有所上扬。奥运会对房价的积极推进意义是很显然的。有一定的合理波动范围,如果超出合理的波动范围,我们叫水分或者泡沫。在奥运筹办期间,北京的房价大致是比较合理的,大概在2005年到2007年有一定的泡沫,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我认为北京房价进入相对的调整阶段,我个人认为这个调整大致差不多,奥运会后还有调整。房价受多种影响,包括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等等,按照我的理解北京房价的支撑点是全国,因为很多的人把买到北京的住房作为象征,作为身份的体现。北京也是作为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国际化的交流程度的提升,北京的资源又是有限的,所以巨大的需求在支撑着北京的房价,我认为北京的房价在奥运会之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还会继续地往前迈进。这是我的观点。谢谢!
  日本TBS:早些时候你讲到高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奥运会之后还有哪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陈剑:首都经济目前的目标很明确,是以现代服务业作为主要的支撑点。北京在整个奥运筹办七年间,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别像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在今年的上半年的发展速度都相当快的。北京的服务业又不仅仅立足于北京,是面向全国的服务业。中国经济整体服务业还不是特别发达,去年中国经济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39.1%,这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化中期的产业结构。迫切需要服务业有一个快速的发展,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能够整体推进中国经济的整体增长,所以我们因此提出要转变发展方式,一个很重要的三支产业结构协同发展,北京的服务业由于有巨大的广阔市场,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高科技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在奥运会之后,这些产业的发展都有很多新的增长点。
  日本TBS:早些时候,讲到房地产价格的时候,你们讲到了还是一个合理的增长。但是在深圳地区,可能就有不一样的情况。我听说现在出现了一些非理性的房地产价格的暴跌,但是在北京你说的房地产价格还在合理范围内增长,能不能具体讲一讲他们之间的不同,为什么你这么说,目前在北京还是合理的,能不能再详细阐述。
  陈剑:整个奥运期间,中国经济从人均800多美元增长到2500多美元,在七年中,中国所有的城市房价都有所提升,有些城市提升速度快一点,快的有的可能有一些泡沫,往回下跌了一些,比如您说到的深圳,深圳的房价曾经从每平米5000多元人民币暴涨到20000多,这里就有它的不合理因素,一些泡沫因素。另外城市和城市的功能不一样,地位不一样,每个城市的房价有它自身的特殊因素,北京跟深圳相比,它的政治中心的地位,国际交流城市的地位,都是深圳不可能替代的。很多人把进住到北京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所以有强烈的支撑。人口去年一年北京就净增了52万常住人口,这些都是支撑北京房价的重要因素。
  德国新闻社:能不能讲一讲赛后场馆怎么使用,你们在赛后怎么更好地使用场馆?
  杜巍:大家非常关心奥运场馆的后期利用问题。我想跟大家介绍北京的奥运场馆在规划设计当中,就考虑了赛后利用的问题。一个方面,我们根据人口分布的情况,把一些体育场馆在建设之初就建设到人口密集和一些大学校园,这样方便更好地在赛后供全民健身使用。另外一方面,大家也看到,我们在奥林匹克公共区,比较集中地建设了一些大型场馆,这些大型场馆特别是像鸟巢、水立方,作为2008年奥运会标志性的场馆,在全世界这种特大型场馆的经营上,都不能够在短期内完全收回投入的。我们所不同的是能够在比较集中地公共区里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包括体育在内的综合的文化会展、体育多种项目的服务,这样就给场馆的利用提供了很好的使用空间。还有一些场馆,我们是作为这次在奥运会期间临时使用的场馆,也就是临建场馆,这些临建场馆在赛后都会赋予它新的用途,有的会拆掉,有的会根据整个区域的建设规划,进行新的用途改造。同时我还可以告诉大家,北京在筹备奥运七年当中,在大众的体育意识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大众参与体育的热情非常高,体育人口在逐年增加,北京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已经超过了50%。所以我们相信在后奥运时期,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场馆会收到较好的综合利用的效益。谢谢!
  主持人王惠:如果没有问题,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开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关注北京奥运会和经济发展关系的问题。
  
  8月16日感动
  杜丽终于走出自己,再一次泪流满面,只不过这次是站在50米步枪三姿赛冠军领奖台上。
  来自伊拉克的两名赛艇选手诺扎德和杰布尔比赛中穿的是已经旧得不能再旧的比赛服,甚至在他们比赛后上岸,有记者看到他们的袜子上还破了好几个洞,至于比赛用的赛艇则也是组委会提供的。年轻漂亮的短跑选手多娜性格开朗,平易近人,当她笑着向你讲述她在国内训练时有人向她开枪时,你简直无法相信这是真的。然而事实就是这样,多娜的生命曾多次受到直接的威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多娜和他的教练一直在坚持训练。她脚上的二手跑鞋,是她在仅有的几次出国比赛的经历中在约旦的旧货市场买的,那双鞋上也早已磨出了洞。
  33岁的张宁奋力拼搏,取得羽毛球女单冠军。
  央视主持人说如果他是一个国家的话,目前金牌排名是:中国、美国、德国、菲尔普斯(到16日为止他已经夺得7枚金牌,本届奥运会上,菲尔普斯一共夺得8枚金牌)。
  这些名字太让人感动,他们不仅仅只是参与了奥运,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精神向所有人诠释了奥林匹克本来的意义。
  
  8月17日 母爱
  已经33岁的德国运动员丘索维金娜在今天举行的女子跳马决赛中站在亚军的领奖台上。要知道,她的对手几乎都要比她小上10多岁。 她甚至被媒体称为“体操奶奶”。
  从1987年代表苏联开始参赛到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后的退役,再到2002年的复出,她参加了5届奥运会和无数国际比赛。
  在不停地奔波中她说:“一枚世锦赛金牌就等于3000欧元的奖金,这是我惟一的办法。”这一切都是因为在2002年的时候,她的大儿子阿廖沙被诊断患上了白血病。时年27岁的丘索维金娜只好选择复出。“我不参加比赛,阿廖沙就活不成了,事情就这么简单,我根本没有选择。”对她来说,参加奥运会或是世界大大小小的比赛有很多原因,但这也许是最重要的一条。没有空洞口号的丘索维金娜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母爱无疆。
  
  8月18日
  期待刘翔跨越自己
  新闻发布会,教练的眼泪。当身着“1356”号的刘翔在没有开始就选择结束的时候,13亿人和56个民族真的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当时的内心了。这个时候我忽然想起了同样发生在奥运赛场的相类似的故事:
  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马拉松比赛已经结束一个小时了,场内观众早已经走光,工作人员也在收拾东西。突然,开道的警车闪着灯进来了,一个腿上缠着血染的绷带的运动员跌跌撞撞地走进来。 他叫约翰·阿赫瓦里,坦桑尼亚选手。他是最后一个完成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
  在跑到19公里的时候他就因为晕眩摔伤了腿,他的教练劝他放弃,但是他拖着伤腿,半走半跑地坚持着,完成了整个比赛。
  他说:“我的祖国从20000公里外的远方把我送到这里,不是让我来听发令枪声的,而是让我完成比赛的。”
  我在想,如果刘翔能够忍着疼痛,不要跨栏,即使是推倒栏走完全程,也应定会赢得更多的尊重很掌声,他依然是中国人心中的英雄。顾拜旦曾说,参与比胜利更重要。这应该就是奥林匹克的精神所在。
  然而,刘翔输给了自己。我始终不能相信,刘翔退出真的是出于传言中所谓的商业策划的原因。但愿真的不是。
  
  8月19日 重演历史
  不知什么样的情愫让我在两天一直不能忘掉那个倒霉的埃蒙斯。
  17日中午举行的男子50米步枪决赛过程中,埃蒙斯一直遥遥领先,就连解说员也一直强调冠军已毫无悬念。然而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再次上演——这一次他没有打到别人的靶上,而是奇迹般的只打了4.4环。这个错误的确犯得有些低级,但事实不容更改。
   雅典奥运会赛场上失意的埃蒙斯在情场上却收获巨大,他让捷克的射击名将美女库尔科娃改名为卡特琳娜·埃蒙斯。不知道这一次,4.4环的成绩会给埃蒙斯带来什么样的好运。
  
  8月20日没有刘翔之后
  没有刘翔的鸟巢依然座无虚席。未必喜欢田径的中国观众毕竟已费尽心机花了大价钱买到了一张准备迎接刘翔创造奇迹的门票。
  古巴人戴龙·罗伯斯非常平静,甚至显得有些寂寞。
  毫无悬念,12秒93定格在鸟巢的计时器上,罗伯斯赢得了没有对手的冠军。
其他文献
7月27日,是北京 “7?21”特大自然災害發生後的“頭七”。市委書記郭金龍和他的同事低頭向暴雨死者默哀。閱罷這則新聞和圖片,我的內心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忽然想起我們的祖先造字。什麼是愁?愁,原來是“心”上之“秋”。我在“愁”:那一夜的暴風雨, 77位無辜而無助的人們離開了我們,興許是我們棲息的這個地方、這座城市還存在這樣那樣的不完善與脆弱。  常言道:文人多性情,古人多悲秋。說起“愁”,不只是古
期刊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召开,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  的举办,整整18年的时间,陆远大走过了一条“上下求索”的艰难的体育健身探索之路;从仅有的7000元起家,到今天年销售额近亿元的体育产业集团公司;从制造简单的健身器材,到“社区数字化健身”理念的推广,“体之杰”始终处在“竭诚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倡导者、推广者与实验者的前沿。      坚定不移地经营自己的品牌    在陆远大的经营理念里,品牌是第
期刊
[北京后奥运品牌战略]    当奥运会火炬在2008年8月8日在鸟巢点燃那一刻,在世界充满惊喜的目光中,北京城市的品牌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奥运会既是一次全球体育盛会,更是一次全球文化创意大会,北京城市品牌建设是要充分利用2008奥运会形成的平台效应、聚集效应、品牌效应,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推动北京城市品牌战略向纵深发展。  首先,奥运“三大理念”决定了北京城市品牌后奥运战略定位的方向。  绿色
期刊
奥运会历史上最长久的赞助商是柯达。在1896年现代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上,就已经有柯达的的影子,他们提供了一些比赛指南类的节目单。而柯达的第一次,据说是由于其创始人在晚餐后遛弯时邂逅顾拜旦而开始的。用我女同事的话来形容,这是一场长达百年的恋情。    麦当劳的第一次显得更有趣味性。1968年的法国格勒诺布尔冬奥会上,上千个汉堡被空运到美国队的驻地,据说是为了安慰思念家乡的美国运动员们。离家仅仅半月的
期刊
“2008奥运·冠军论坛”在北大开幕   “什么造就了冠军?”这是8月4日在北京大学拉开帷幕的“2008奥运·冠军论坛”讨论的中心话题。作为北京奥运官方文化活动和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2008奥运·冠军论坛”邀请了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主席凯文·高斯帕、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及包括成龙、谭盾、杨扬、罗雪娟在内的数十位中外嘉宾,在两天的时间内
期刊
在北京奥运会火炬跃上地球之巅的同一天,中国奥委会在北京发布了新商用徽记,并启动了2009-2012年市场开发,4年一度的中国奥委会赞助新周期由此拉开了序幕。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借助中国奥委会的无形资产,提升企业形象和产品品牌。无论是那些已经成为奥运会的合作企业,还是那些错过往届奥运会合作的企业,想在北京奥运会后打造企业形象与品牌,势必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奥运经济将再掀高潮。近日本
期刊
To highlight the obstacle-free facilities at  Swisstel Beijing Hong Kong Macau Center    北京港澳中心瑞士酒店从1987年始建无障碍设施以来,20年来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无障碍经验,是亚洲第一座“无障碍”设施的五星级酒店。酒店在建造时,充分考虑残障人士的需要,已将“无障碍”设施理念融于建筑设计之中,以尊重、关心、帮
期刊
7月30日下午4點58分,我收到一則簡信,現敬錄如下:柯建剛:仁伯爵綜合醫院通知閣下:請于明天(7月31日)按檢驗單上時間到醫院大堂樣本收集室,抽血或繳交樣本。  閱罷這則簡信,我對仁伯爵綜合醫院這種“待客真情,為人盡心”的敬業精神所折服。要不是醫院簡信提醒,我早就把抽血化驗這一茬丟入腦後了。  按照檢驗單時間我應該是上午9點30分到;為了不辜負院方的厚愛,司機提前20分鐘把我送到仁伯爵綜合醫院門
期刊
7月24日,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撰文說,是次十號風球(颱風“韋森特”)沒有造成嚴重的人命傷亡和水浸事故,天文臺預警系統發揮功用,讓市民、商戶和公共服務機構做好了準備,令受災程度減至最低;  7月26日,北京市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副指揮、新聞發言人潘安君通報了“7.21”特大暴雨致77人遇難。  是颱風“韋森特”的危害大?還是“7.21”特大暴雨危害大?我說不準。不過,嚴酷的事實給人感覺,危害該大的沒有大
期刊
如今大概很少有人會再把高校視為“淨土”和“象牙塔”了。因為某些“淨土”並不清靜,而個別“象牙塔”既不高貴,也不潔白,卻頗有幾分污濁。發這樣的感慨,並非我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隨手翻開4月18日的《中國青年報》,一下子就冒出兩篇報導,驗證我的看法大致不謬。  發在第三版的報導說“高校腐敗又發窩案,財務公開鮮有動靜”。文中講到長春大學副校長門樹廷利用自己負責學校後勤和基建的職務之便,索取和收受賄賂93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