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学习载体, 倡导自主学习精神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dszc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化学习载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提高语文教学成效。笔者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对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予以运用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做简要论述。
  一、结合语文教材内容要求,设计科学的学习线索
  建立在合作探究小组基础上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不再直接给予学生知识与答案,取而代之的是教学中的启发和引导。教师从直接给予的角色转变为启发引导的角色,这样的转变需要借助一定的线索,探究思考题正是这样一条线索。笔者在自主探究模式的教学中,通过设计探究思考题的形式,將教学目标要求浓缩和提炼出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指向性和时效性。在探究思考提纲的设计中,笔者注意循序渐进,保持全面性,重点突出,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如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课时,笔者专门设计了一组探究题:“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为排遣不宁静,作者散步的游踪是怎样的?一夜畅游,朱自清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吗?独白到底流露了朱自清怎样的心情?”在这样一组探究题的引领下,学生通过相互合作研究,对于文章的情感路线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有助于在学习中抓住重点,加深理解。这种形式的探究思考题能够较系统地引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是整个学习的线索与内在联系,其不断推进的过程也是逐步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
  二、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开展合作学习研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凡是能够依靠学生自主学习实现的目标,教师原则上不干预学生的学习活动,重在通过这样的形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布置学习任务,向学生出示探究提纲之后,要求牵头学生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分析研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围绕探究提纲的要求进行学习,每一位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和小组其他成员进行研究分析,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不同意见的应当在小组范围内组织学习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与其他学生的帮助,获得学习成果。各个小组开展自主学习研究之后,还要在全班范围内组织汇报交流活动,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因为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的学习成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不一定全面或者科学,需要在全班进行“过滤”,集聚全班学生的智慧进行辨别、补充,实现学习成果不断完善的目标。在学生分小组汇报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完善和点评,师生互动实现学习目标。
  三、抓住教学研究重难点,组织思维的辨析探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对某一方面问题的理解出现不同方向或者结论的情况。对于这样的状况,许多教师采取了直接评判的方式解决,其实这样的方式并不十分妥当,因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学到分析的方式与思维的技巧,做到“授人以渔”。笔者在遇到这种状况时,不直接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判,转而将这样的问题交给全体学生分析研究,引导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辩论,各自提出观点及佐证的依据,在思维辨析的过程中明辨是非,实现准确掌握的目标。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学生通过这样的辨析活动,不仅提升了思维训练水平,而且提高了语文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积极开动脑筋,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当堂组织教学成效检测,获取真实的反馈信息
  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学反馈信息的获取是值得关注的重要方面。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不注重对学生反馈信息的及时搜集,依靠课后作业等形式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利于灵活设置与调整教学活动。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侧重及时反馈学习信息,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在每一节课的最后环节,笔者都安排一小段时间进行当堂学习成效检测活动,学生需要完成简要的当堂检测作业练习。笔者在课后进行及时批阅,从中发现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掌握情况,寻找本节课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纠正与完善,从而实现提升教学成效的目标。在语文教学当堂检测环节,笔者一般将教学要点浓缩成为几题练习,简要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掌握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灵活开展教学活动。
  五、拓展语文课外学习载体,强化学生的掌握效果
  课外教学资源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并有效运用,实现综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笔者在教学中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借助于信息手段,帮助学生建立QQ群和电子邮箱,便于学生在课后学习中与老师和同学及时沟通,相互研究,摆脱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合作研究学习延伸到课外,有效强化学生学习的效果。其次,笔者在教学之余,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兴趣小组、专题研究等活动,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及学习薄弱环节,确定参加什么类型、层次的课外学习组织,实现课外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另外,笔者还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悉心观察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典型现象,发掘出有价值的写作素材,丰富自己的写作活动。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尤其是要注重为学生搭建科学的学习载体,充分体现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推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丽.“合作学习”带来的思考[J].考试(教研版),2009(06).
  [2]宋国钲.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02).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介绍了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概念,论述了在房屋建筑学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探索性思路。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设计教学案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改变学生被动接受专业知识的现状。在房屋建筑学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建筑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设计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案例教学 房屋建筑学 教学改革  
摘 要: 诗歌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是一件易事,怎样才能构建高效的语文诗歌课堂呢?教师要用一种放眼全局的眼光为诗歌教学的高效完成做一个整体上的筹划,找到一个合适本次教学的线,并用这条线串联整节课的教学。可以采用激趣、朗读、省时节力、合作探究、互文建构等方法创造出一节高效的诗歌教学课。作者以《氓》这首《诗经》中的名篇为例,从背景、设计意图、教学过程、方法及效果等方面谈谈是如何构建诗歌教学的高效课堂的。  
摘 要: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对话理论、对话阅读观念已渐为大家所认同,“对话式”阅读教学方式正逐步深入语文教育教学中。但在具体的阅读行为中,如何在阅读过程中构建主体的和谐对话呢?本文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提出了“引导读者与文本直接对话,体现自主性”;“营造师生对话的和谐氛围,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层对话”;“把握生生对话的契机,激扬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创造力”等有效方法,力求让学生在“对话
摘 要: 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石,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怎样搞好语文教研工作呢?作者对此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 质量 教研 语文教研工作  一个学校是否生存,取决于当地政府决定的正确与否;一个学校是否发展,取决于这个学校质量的高低。学校的教学质量越好,就越能吸引家长的眼球,生源越好,效率越好。名师云集,群情振奋,创造辉煌。这些辉煌,有的如昙花一现,花残叶落,
摘 要: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课堂为辅的学科。为更好地完成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创新实验思路,设计全新的教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实验创新 激发兴趣 创新能力  引言  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初中阶段是承上启下的阶段,是学生能力和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而初中物理实验则是开发学生探索与求知精
摘 要: 莎朗·欧兹(Sharon Olds, 1942-)被认为是当代美国后自白派的代表诗人。她的诗《我重回1937年五月》延续了她以往以家庭关系为写作主题的风格,探讨了丈夫与妻子、父亲与女儿的关系。在诗歌的最后,诗人点明了写这首诗的真正目的:既然无法改变父母结婚及他们的婚姻给我带来痛苦的事实,那么我就以叙述的方式告知大家整件事情,并以此宣泄自己的悲伤情绪。  关键词: 莎朗·欧兹 《我重回19
摘 要: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和途径很多。爱国主义电影是进行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教材,而爱国主义电影音乐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在中小学音乐课上引入爱国电影音乐,视听结合,神行合一,效果很好。  关键词: 爱国主义电影 中小学音乐课 欣赏  人类从远古到现今,有三大艺术始终伴随我们,那就是美术、音乐、文学。音乐在人类“呀呀”学语有声之前就产生了。从“呀呀”嘶叫到劳动的“吭吆”,从“吭
分层教学模式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成效较为显著的一种模式,在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最大限度地兼顾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让整个语文教学变得更有效。笔者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结合自身教学工作实际开展了分层模式的研究,下面主要针对当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的意义、基本原则及实施要点进行简要论述。  一、充分认识初中语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的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
摘 要: 分层地理教学法既能使所有学生达到《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地理素养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情境教学法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如果将情境教学法结合分层教学思想恰当灵活地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就有利于分层次全面提高高中生地理素养。作者最近十多年来,坚持在多媒体情境教学中分层次预习、提问、活动、布置作业,取得了一定的地理教学效果。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