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翻译简史》述评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谢天振为首的十一位学者所著的《中西翻译简史》2009年出版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此书将中西翻译发展史整合在一起,在共时中平行介绍二者,分别记录了在宗教文献翻译阶段、文学翻译阶段和非文学(实用文献)翻译阶段中的中西翻译史。
  【关键词】《中西翻译简史》 翻译理论 述评
  一、内容与结构
  本书第一、二章可划分为一部分。第一章首先介绍了翻译的来源与产生及其地位,以及翻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必要性。第二章分别介绍了西方翻译史和中国翻译史的分期。作者从翻译对象出发,提出把中西方翻译史分为宗教文献翻译阶段、文学翻译阶段和非文学(实用文献)翻译阶段的观点。此种划分方式为后面具体叙述中西翻译史铺平了道路。
  本书的第三、第四以及第五章可划为一部分,主要记录了中西翻译史在宗教文献翻译阶段的发展状况。第三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翻译史在宗教文献翻译阶段的发展情况。作者指出中国翻译史始于佛经翻译,并且经历了三个时期:东汉末年、两晋和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作者针对上述三个具体时期中的佛经汉译情况分别进行了详述。第四章主要介绍了西方翻译史在宗教文献翻译阶段的发展情况。作者指出西方翻译史始于圣经翻译,并且经历了三个时期:希腊罗马时期的早期圣经翻译,宗教改革时期的圣经翻译,现代圣经翻译。同样,作者从这三个时期出发分别阐述了圣经翻译的情况。第五章主要记录了《圣经》中译在宗教文献翻译阶段中的情况。本章主要记录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圣经》中译的情况:早期传教士的圣经翻译,译名之争,官话合译本和《圣经》的现代译本。
  第六、第七章可划分为一部分,主要分别记录了中国和西方的科技文献的翻译情况。通过对古希腊罗马时期科技翻译和中世纪阿拉伯文献翻译的介绍,第六章阐述了西方的科技翻译情况。第七章则主要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的科技文献翻译情况。作者分别从古代和清末明初这两个时间节点出发,系统的介绍了这两个时期中国的科技文献翻译状况
  第八、第九章可视为一部分,主要论述了翻译对中西各国民族语言形成的影响及其地位。第八章主要分别叙述了翻译对英语、德语和法语形成的影响。第九章则论述了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佛经汉译对中国现代语言与文学的影响;清末明初的翻译活动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文学翻译活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第十和十一章可划分为一部分,主要论述了翻译对中西文化价值传递的影响与作用。第十章以欧洲各国对古希腊典籍的翻译情况为例,从古罗马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和后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希腊典籍的翻译为出发点,阐述了翻译在西方翻译史上文化传递所做出的贡献。第十一章则通过介绍清末明初时期的社科翻译,马克思著作的中译,苏俄和东欧文学的汉译,以及现代西方思潮流派的中译,阐述了翻译在中国翻译史上对文化价值传递所形成的影响。
  第十二和十三章可视为一部分,论述了翻译在中西翻译史上对当代各国文化交流上的影响。此部分通过介绍西方国家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以及西方现代派文学、通俗文学和经典文学名著的中译情况,阐述了翻译在中西翻译史上的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十四章分别系统地梳理了中国翻译史和西方翻译史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提及了西方翻译思想发展的最新动态。
  第十五章主要描述了翻译职业化,翻译教学专业化和翻译产业化的现状。
  二、本书特点评析
  1.编排新颖.本书首次将中国翻译史和西方翻译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二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研究,首次按照翻译对象进行划分研究的时间节点,即从宗教文献翻译、文学翻译和非文学(实用文献)翻译三个阶段为路线对中西翻译史进行论述。
  这样的编排在译学史相关著作中尚属首次,十分新颖,吸引读者。此书为读者系统地对比性阅读中西翻译史各自的发展过程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有助于读者在短时间内同时了解中西翻译史。
  2.主次分明.此书虽涉及内容多,但主次分明。作者从中国翻译史和西方翻译史两条路线出发,着重论述中西翻译史上的主要事件、代表人物和主要的翻译思想与理论,突出了本书的要点,同时也系统地记录了中西翻译史的整个发展历程,使读者能在宏观上了解中西翻译史的基础上,把握住重点。
  三、本书局限性
  1.全面但不详细.此书虽涵盖了中西方翻译史的相关内容,内容全面系统,但是相比较于单独研究中国翻译史的书籍和西方翻译史的书籍而言,此书在论述某一翻译阶段的历史情况时未进行深入地剖析和完整的介绍。例如,此书在介绍中国翻译史上的佛经汉译时,只讲述了诸如玄奘、鸠摩罗什等少数几个大家耳熟能详地佛经译者,未介绍一些同样为佛经汉译事业做出贡献的,但却鲜为人知的学者,例如赞宁等。
  2.全面但重复.此书以宗教文献翻译、文学翻译和非文学(实用文献)翻译三个阶段为路线对中西翻译史进行论述,内容全面,但不乏有些章节有重复现象。例如:第十一章的第一节“清末明初对西方社科名著的翻译”与第七章第一节“中国古代的科技翻译”有所重复。
  《中西翻译简史》首次将中国翻译史和西方翻译史视为一个整体进行共时地研究论述,对中西翻译史编写有了新地探索和尝试。本书涉及内容广,条理清晰,主次分明,为广大英语翻译专业学生在短时间内同时了解中国翻译史和西方翻译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具有极大地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谢天振.中西翻译简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对《诗经》英译在国际上的复译和国内的复译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两个方面进行:(1)国际复译的异彩纷呈和国内复译的兵微将乏(2)国际复译的系统性和国内复译的凌乱性指出国内复译存在的问题,并对国内今后的研究提出设想。  【关键词】《诗经》英译 国际国内复译比较 设想  《诗经》是作为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从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直至至今。
【摘要】本文对合作学习进行深刻的探讨,并且对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相应的研究。通过对此的了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习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合作学习 初中英语 教学应用  现今我国大力推行着素质教育,我的教学改革也逐渐深化,我国的英语教育也成为大众关注的一点。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的课堂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依附,在教师、课本、课堂为主的传统教学手段中,它的缺陷逐渐被大众所发现,并且
【摘要】归化和异化是翻译过程中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翻译方法,在《哈里波特与混血王子》这部魔幻小说中两种方法的体现也随处可见。本文旨在通过小说中的翻译例子指出只有将两种翻译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才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关键词】归化 异化 《哈里波特与混血王子》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准确的传递出来,是跨文化交流的行为,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交融。翻译与语言是同时出现的。起初,翻译的前身是解释
【摘要】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其胜任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小学班主任的胜任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的胜任力是当前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简单地介绍了小学班主任的胜任力,并提出了提高其胜任力的措施,旨在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性意见,促进小学班主任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胜任力 班级管理 综合素质  “胜任力”这一名
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was a British playwright,novelist and short story writer.In his short story The Outstation,he described two different colonels who stan
期刊
【摘要】高中英语对于部分高中学子来说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和其他科目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每个人学习英语的方法更是千差万别,其差异尤其体现在英语阅读上。对于英语阅读,最好的方法是应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以阅读的难易程度入手,分层次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堂的有效时间,为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水平找到更好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 分层教学 阅读教学  在高中英
【摘要】英语是一门精深的语言,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英语也迅速成为了现在最流行,最通用的语言,它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语言,我们要达到能听会说的目标,我们经常说听说读写,听是四大内容之首,是一种最初使的感知能力,听作为语言学习的首要环节,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学生听力方面的重点培养,也显得分外重要。  【关键词】初中英语 听力问题 改进方法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
鉴于目前低成本航空公司(廉价航空)的出现,服务的差异化和旅客的满意度成为构化全面服务航空公司(全业务航空)和低成本航空公司(廉价航空)竞争优势的关键。此次研究的主要目
期刊
【摘要】约翰·高尔斯华绥是英国20世纪初继承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戏剧家以及诺贝尔文学获得者,他的小说以象征、心理分析以及社会讽刺等手法刻画英国有产阶级人物以及他们的生活而著名。尤其在其短篇小说《日本榅桲》中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人物生活中对人性和自然的疏离  【关键词】人类的存在 疏离 压力  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hy)是2 0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之一。1867
【摘要】刚刚走进大学校园的新生们在兴奋,新鲜之余,也会有许多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更多的体现在大学学习方面。大学英语老师有必要在大学新生的第一节英语课上,帮助他们尽快走出不适应期,进入有效的大学英语学习,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必不可少的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  【关键词】大学英语 第一课 适应  从心理学角度讲,适应是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构建良好心理的过程,也是指个人同环境之间的一种和谐、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