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导流施工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水利工程施工中,并有效地促进了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本文对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导流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导流施工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水利工程施工中,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极大地缓解水流对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冲击,选择科学合理的导流施工技术成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技术支撑。
1、导流施工技术概述
水利工程施工通常是在河道中进行的,施工中难免会受到河流汛期、流水的影响。施工中为了让河道中的水流绕过施工区域流向下游,必须采取导流施工的方法,为水利建筑施工提供一个良好的无水流冲击的、干燥的施工环境,有效保障水利工程施工现场不受水流渗漏积聚影响,从而促进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简单地说,施工导流技术技术顾名思义,就是为控制和引导水流采取的一种技术方式,其通常包括截流、基坑排水、下闸蓄水等几个关键步骤。施工导流技术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涉及范围很广,与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周期、施工质量密切相关。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务必要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并统筹考虑工程的现场环境状况,科学合理的对施工导流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和设计。施工前,要根据水利工程坝址的选择,对所施工地段的水能指标、地势地形、水流、汛期周期、水库蓄水功能、工程施工难度、居民搬迁情况、周边环境和建筑分布、河流下游生态环境和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考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最大可能的减轻导流施工和坝体地理位置的选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要对河流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科学选定坝址,然后对导流明渠进行合理的布置,并具体规划布置出厂房的位置,充分体现水利工程分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大限度的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
2、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施工导流的技术方式主要包括全段围堰法和分段围堰法两种。全段围堰法顾名思义就是全部截断施工所在地的水流,通过导流绕开施工场地流向下游,又具体分为明渠导流和隧洞导流;分段围堰法是指水流通过河床外的束窄河床货坝体预留缺口、底孔或其他泄水建筑物下泄。
2.1 全段围堰法导流 。全段围堰法导流技术一般适用于对难于进行分期导流的工程,其主要是利用全段围堰将主河道进行一次性彻底拦截,在河道的两旁设置泄水的建筑,必要时引导被拦截的水流进行向下游引流。一般主要用在较为狭窄河床、较小基坑作业面、水流深急的河道地形。又包括明渠导流、隧洞导流、涵管导流三种形式。明渠倒流一般用于河道较宽的台地、垭口、古河道,因为在其河岸或河滩上开挖渠道较为方便,能够有效保障水流通畅。对于坝址河床较窄,分期导流困难或者导流量大的水利工程,或者地质条件不好、施工期间有通航、排水、过木要求的水利工程,通常采用明渠导流,在基坑上下游建横向围堰,科学布置明渠轴线,要使明渠的转弯半径在渠底的5倍以上,使明渠与上下游对接较为顺畅;隧洞导流在山区河流中应用较多,多适用于坝址河床窄、两岸地形险峻的河流,这是由山区河流的地势地形、土层结构特点决定的。需要指出的是,隧洞导流的建设成本较高但泄水能力不是很强,通常施工中要采用淹没基坑的方法,或者提另开辟渠道,尽量与永久隧洞联合,不到迫不得已,不選择隧洞导流;涵管导流技术主要在土坝或堆石坝工程中应用较多,当河流水流量较小或河流枯水期,可以采取涵管导流技术,并借助钢筋混凝土结构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性能,保持混凝土的整体质量,提升工程的经济、可靠、安全。
2.2 分段围堰法导流。分段围堰法导流指的是根据空间位置进行围堰,分期导流指的是从时间上进行导流,主要利用围堰通过分期分段的方式,将水中的建筑物维护起来,这种方法适用于河流流量大且槽宽、工期长的工程。分段围堰法导流又分前期和后期导流,前期通过束窄的河道下泄,后期通过泄水建筑物下泄,泄水建筑物通常有底孔或缺口设置,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应用。
3、提高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策略
3.1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当前水利大环境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之下,水利技术创新速度突飞猛进,水利事业蒸蒸日上。因此,水利施工企业务必要抓住这一机遇,大搞技术改革,另外可以拓展技术创新渠道,走进水利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共同推动我国水利施工技术的发展。
3.2 注重水利人才的培养。现阶段的水利施工队伍中缺乏新生力量,而原有的骨干施工技术人员缺乏创新能力,所以既要注重新人才的引进,又要团结骨干技术人员;既要发挥引进人才的技术创新能力,又要汲取骨干员工在实际水利工程的施工经验,两者有机结合,以老带新,共同促进水利技术的革新。
3.3 完善企业管理机制。水利技术的创新,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然而管理机制的完善,将为水利技术的创新保驾护航。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水利企业内部机制不完善,缺乏行之有效的施工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水利施工企业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只有积极推进水务体制改革、水管体制改革、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才能不断提高水利施工工程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4、施工导流方式选择的主要原则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实现水利工程布局最优、成本合理、施工方式运行可靠,就必须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和工程自身要求的特点,选用合理的施工导流技术方法。一般选择依据以下原则:一是临建与永久结合较紧密,挡水、泄水、发电和导流四大建筑物的总体布置比较协调。二是投入产出比合理。导流方式选择的核心在初期导流阶段。当建筑物的型式确定之后,主要对基坑是否过水问题,从临建投资、工期、度汛安全等方面进行深入比较。三是施工期通航、过木、排冰、水库的提前淹没等外部环境问题能够妥善解决。
5、结语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导流施工,保证工程的后期正常进行。在导流施工中,需要应用现有的高端技术来做好导流施工工作,提升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勇. 浅谈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16,(04):12+14.
[2]徐顺香. 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剖析[J]. 江西建材,2016,(07):123+128.
[3]高晓红. 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J]. 科技资讯,2015,(30):63+65.
[4]江峰. 试论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J]. 质量探索,2016,(01):48-49.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导流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导流施工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水利工程施工中,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极大地缓解水流对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冲击,选择科学合理的导流施工技术成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技术支撑。
1、导流施工技术概述
水利工程施工通常是在河道中进行的,施工中难免会受到河流汛期、流水的影响。施工中为了让河道中的水流绕过施工区域流向下游,必须采取导流施工的方法,为水利建筑施工提供一个良好的无水流冲击的、干燥的施工环境,有效保障水利工程施工现场不受水流渗漏积聚影响,从而促进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简单地说,施工导流技术技术顾名思义,就是为控制和引导水流采取的一种技术方式,其通常包括截流、基坑排水、下闸蓄水等几个关键步骤。施工导流技术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涉及范围很广,与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周期、施工质量密切相关。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务必要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并统筹考虑工程的现场环境状况,科学合理的对施工导流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和设计。施工前,要根据水利工程坝址的选择,对所施工地段的水能指标、地势地形、水流、汛期周期、水库蓄水功能、工程施工难度、居民搬迁情况、周边环境和建筑分布、河流下游生态环境和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考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最大可能的减轻导流施工和坝体地理位置的选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要对河流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科学选定坝址,然后对导流明渠进行合理的布置,并具体规划布置出厂房的位置,充分体现水利工程分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大限度的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
2、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施工导流的技术方式主要包括全段围堰法和分段围堰法两种。全段围堰法顾名思义就是全部截断施工所在地的水流,通过导流绕开施工场地流向下游,又具体分为明渠导流和隧洞导流;分段围堰法是指水流通过河床外的束窄河床货坝体预留缺口、底孔或其他泄水建筑物下泄。
2.1 全段围堰法导流 。全段围堰法导流技术一般适用于对难于进行分期导流的工程,其主要是利用全段围堰将主河道进行一次性彻底拦截,在河道的两旁设置泄水的建筑,必要时引导被拦截的水流进行向下游引流。一般主要用在较为狭窄河床、较小基坑作业面、水流深急的河道地形。又包括明渠导流、隧洞导流、涵管导流三种形式。明渠倒流一般用于河道较宽的台地、垭口、古河道,因为在其河岸或河滩上开挖渠道较为方便,能够有效保障水流通畅。对于坝址河床较窄,分期导流困难或者导流量大的水利工程,或者地质条件不好、施工期间有通航、排水、过木要求的水利工程,通常采用明渠导流,在基坑上下游建横向围堰,科学布置明渠轴线,要使明渠的转弯半径在渠底的5倍以上,使明渠与上下游对接较为顺畅;隧洞导流在山区河流中应用较多,多适用于坝址河床窄、两岸地形险峻的河流,这是由山区河流的地势地形、土层结构特点决定的。需要指出的是,隧洞导流的建设成本较高但泄水能力不是很强,通常施工中要采用淹没基坑的方法,或者提另开辟渠道,尽量与永久隧洞联合,不到迫不得已,不選择隧洞导流;涵管导流技术主要在土坝或堆石坝工程中应用较多,当河流水流量较小或河流枯水期,可以采取涵管导流技术,并借助钢筋混凝土结构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性能,保持混凝土的整体质量,提升工程的经济、可靠、安全。
2.2 分段围堰法导流。分段围堰法导流指的是根据空间位置进行围堰,分期导流指的是从时间上进行导流,主要利用围堰通过分期分段的方式,将水中的建筑物维护起来,这种方法适用于河流流量大且槽宽、工期长的工程。分段围堰法导流又分前期和后期导流,前期通过束窄的河道下泄,后期通过泄水建筑物下泄,泄水建筑物通常有底孔或缺口设置,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应用。
3、提高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策略
3.1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当前水利大环境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之下,水利技术创新速度突飞猛进,水利事业蒸蒸日上。因此,水利施工企业务必要抓住这一机遇,大搞技术改革,另外可以拓展技术创新渠道,走进水利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共同推动我国水利施工技术的发展。
3.2 注重水利人才的培养。现阶段的水利施工队伍中缺乏新生力量,而原有的骨干施工技术人员缺乏创新能力,所以既要注重新人才的引进,又要团结骨干技术人员;既要发挥引进人才的技术创新能力,又要汲取骨干员工在实际水利工程的施工经验,两者有机结合,以老带新,共同促进水利技术的革新。
3.3 完善企业管理机制。水利技术的创新,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然而管理机制的完善,将为水利技术的创新保驾护航。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水利企业内部机制不完善,缺乏行之有效的施工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水利施工企业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只有积极推进水务体制改革、水管体制改革、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才能不断提高水利施工工程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4、施工导流方式选择的主要原则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实现水利工程布局最优、成本合理、施工方式运行可靠,就必须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和工程自身要求的特点,选用合理的施工导流技术方法。一般选择依据以下原则:一是临建与永久结合较紧密,挡水、泄水、发电和导流四大建筑物的总体布置比较协调。二是投入产出比合理。导流方式选择的核心在初期导流阶段。当建筑物的型式确定之后,主要对基坑是否过水问题,从临建投资、工期、度汛安全等方面进行深入比较。三是施工期通航、过木、排冰、水库的提前淹没等外部环境问题能够妥善解决。
5、结语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导流施工,保证工程的后期正常进行。在导流施工中,需要应用现有的高端技术来做好导流施工工作,提升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勇. 浅谈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16,(04):12+14.
[2]徐顺香. 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剖析[J]. 江西建材,2016,(07):123+128.
[3]高晓红. 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J]. 科技资讯,2015,(30):63+65.
[4]江峰. 试论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J]. 质量探索,2016,(0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