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伊恩·麦克尼有关解释大学治理形态变迁的文化模型

来源 :比较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ding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模型是以伊恩·麦克尼为典型代表的一种大学治理形态的解释模型。它是建立在克拉克的三角模型基础上,对克拉克的三角模型的修正和发展,它充分考虑了学校面临的挑战,指出大学的治理形态变迁是由一系列影响政策的权力、价值与文化要素构成的。伊恩·麦克尼采用这种模型来解释不同的外部资源环境是如何影响大学治理形态形成的,并对大学不同治理形态下的文化特征进行说明。这对于促进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
其他文献
据美国《高等教育评论》2008年5月21日报道:欧洲高等教育系统促进高校协调的“博洛尼亚进程”已经引起了一些美国高等教育领导者的注意。最近,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著名研究员克利夫德·阿德尔曼(Clifford Adelman)发表的报告就强调,美国的高等教育需要关注博洛尼亚进程,并吸取其中一些具有特色的经验。
据美国《高等教育评论》2008年5月22日报道:美国的大学校长们近来总是吹嘘他们的学校是多么国际化,许多事实也可以证明。比如,其中许多学校在国外办有分校,学校促进外国文化的研究,以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出国学习一个学期等。但是,今日由美国教育理事会(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国际交流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Initiatives)发布的一项研究却表明,大多数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化和全球化状况不容乐观。
据英国《每日电讯》2008年5月23日报道,英国教育标准局(Ofsted)的前任领导克里斯·伍德黑德(Chris Woodhead)教授指出,私立学校的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某些经济行为感到十分不满,认为很多经费都浪费在无关紧要的形象工程上了。伍德黑德教授指出,很多学校都在乐此不疲地建设“五星”校舍,而这种硬件层次上的竞争并没有给教育带来多少实际好处。
据韩国教育新闻网(www.hangyo.com)2008年5月26日报道,近日,随着私人教育费用的不断增加,韩国家庭的教育费用负担也随之增加。据首尔统计厅最近发表的《2008年第一季度家庭费用动向》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私人教育费用每月为16.47万韩元,与去年同一时期相比,增加了15.7%。
“联校教育、社会科学、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简称为“联校教社医研究论文奖计划”,原名为“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计划”,创立于199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和内地十几所院校共同合作,其宗旨为:提倡对西方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积极发展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的本土化学术方向;倡导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的价值取向。这项计划由两岸三地一些大学的知名学者共同倡议发起,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及美国密歇根大学杜祖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北京大学汪永铨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瞿葆奎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黄启昌教授以
社会建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之间要建立信任,“感觉在一个学习共同体中”(Dede,Gunawardena,Zittle,1997),让学习者进行社会交互,这也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Harasim,1995:Jonassen,1999)。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Rovai,2002)。
对发展中国家是否应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国际上长期存有争议。1985年以来,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逐步上升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之一。中国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理论假设是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投资形式,即职业教育具有就业能力提升优势以及劳动生产率优势。本文在回顾国际争议以及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使用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数据《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2004》,从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待业时间、社会经济地位以及收入的角度实证验证中国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理论假设,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
知识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给高等教育的传统学术及其价值提出了新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参与型学术率先在美国高等教育界兴起,它代表了当代美国高等教育知识生产方式和社会服务职能的一场实质性变革。为深刻理解参与型学术的实质,本文对其涵义、理论基础和实践等进行了初步探析。
《贝多法案》实施20多年来,有效地激励了美国大学的技术转移活动。同时,由于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和科学研究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贝多法案》也受到诸多质疑和批评。《贝多法案》在美国大学技术转移中的现实困境启示我们: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高校技术转移政策,明确大学科研成果所有权,促使公共利益最大化,充分体现高校技术转移的全球价值理念。
日本国立大学主要实行讲座制,作为其基层学术组织形式的“讲座”是“烟筒式”结构。而且讲座存在年龄和学术上的周期现象。讲座制在日本发挥其巨大优势的同时也导致教师流动性低,学术近亲繁殖现象严重。进入21世纪,新大学设置基准中已删除了大学所用的具体学术组织形式的规定,这使讲座制在国立大学的市场有可能缩小,但另一方面,日本的科技强国战略和讲座制本身在科学研究和培养精英人才方面的优势又会使讲座制在日本重点国立大学中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