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胡昭衡爷爷的“神交”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与胡昭衡爷爷从未谋面,他生前长期担任北京杂文学会会长,我的父亲是北京杂文学会的一员,也参加学会的一些工作,所以我打小就从父亲那里听说有这样一位老先生。
  一封来信
  我与胡昭衡爷爷真正的交往,只有一次。虽然只有一次,但他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却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位智慧的老人话语中的深意,產生的“涟漪效应”,则是我多年之后才明白并感怀的。
  1994年,我因病经历了两次大手术,虽然捡回一条小命,但下肢瘫痪的后遗症令当时只有14岁的我茫然哭泣、抑郁消沉。1995年元旦,我收到一封信,信是由父亲转交给我的。在信封上,清楚地写明“蒋元明同志转蒋萌小友收”。而且,“蒋萌小友收”被单独列为一行书写,可见写信者的郑重其事。
  在信的开头,胡昭衡爷爷又以“蒋萌小友”称呼我,并对我说“新年好”。胡爷爷写道:“你代表新一代,尤其是代表和险恶命运做顽强搏斗的新一代。”胡爷爷还说:“我是个从‘三座大山’底下爬出来的旧社会青年,当过兵,打过仗,坐过牢,许多许多战友牺牲,我却活了下来;因而我对为民族、国家生存奋斗的男女老幼,对像你这样富有生命力、有坚定志向但却遭遇严重疾病而英勇顽强搏斗的少年抱有挚情敬意。”
  当时看到这里,我是有一些惭愧的。我觉得自己虽然经历了重病与大手术,但配不上“英勇顽强搏斗”这样的辞藻。当时的我很自卑,没有“战胜”疾病的喜悦。我觉得,即便是“战胜”,我的状况也实在是“惨胜”,我有什么值得被“过誉”的?困惑也好,疑问也罢,这是我那时的真实想法。
  胡昭衡爷爷还写道:“父母热爱你,全力帮助你治病。我敢肯定地讲:你是一定一定会找到康复大道的。你是21世纪的干部,将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步!”“记住,一位七老八十的人为你祝福!”信的末尾,胡爷爷署名“老友胡昭衡(李欣)”。尽管我那时年少懵懂,但面对这样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的诚挚鼓励与衷心祝福,我还是能够感受得到其中那份深深的关爱与鼓励。
  良苦用心
  其实,胡爷爷还写过另一封信,是写给北京一位著名的老中医的。当时我因病重,北京几家大医院都表示无法手术,只好转向中医。当过国家卫生部副部长的胡爷爷知道了我的情况,亲笔给一位老中医写了一封介绍信,我父亲拿着这封信带着我到老中医家求医。在绝望中我们似乎看到一丝希望。
  虽然最后是上海华山医院一位大夫为我做的手术,但胡爷爷的义举还是让我念念不忘。所以,手术后当1995年新年到来之际,我给胡爷爷寄去一张贺卡,一是报平安,二来祝他老人家健康长寿!
  没想到胡爷爷会那么认真地、情真意切地给我回信。当时年少并情绪低沉的我,不知道该如何与这样一位老者建立“忘年交”,也未意识到如果向这位人生阅历丰富、文化积淀深厚的老者多多求教将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现在回想起来,这实在是一大遗憾。可转念一想,能与胡爷爷有过这样一次交流,又已然是一桩幸事了。
  我的荣幸
  如果说他的信对我的人生立刻有深刻改变,你一定觉得我是在瞎掰。但我确实听父亲说,胡昭衡爷爷不止一次在北京杂文学会里把我称作“杂文界的儿子”。胡爷爷这么说是什么用意呢?当时的我领会不了,只是心里感觉暖暖的。数年后,我误打误撞地也开始写点小文章,随之有那么多杂文界的前辈给予我发表文章的机会;在我出版第一本书的研讨会上,有那么多杂文界的前辈来捧场并不吝指教,我才渐渐明白了胡昭衡爷爷的那份良苦用心……
  我成年后才知道胡昭衡的经历,他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1938年投笔从戎参加八路军,出版过多部杂文集。这样一位老革命、老领导、老作家那么关怀一个从未谋面的小辈,让如今的我感慨不已。再看那封纸张已然发黄的信,面对依然清晰的胡爷爷的笔迹和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深情,我禁不住眼眶湿润。在我迟到地“懂了”之后,凝望着胡昭衡爷爷的照片,似乎隐约看到了他在对我微笑。对我而言,唯有继续好好生活、努力工作,以此告慰他。
其他文献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许多名贵食材菜品也“飞入寻常百姓家”。虽然餐桌上的菜品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但是我还时常回忆小时候吃过的“韭茄”,时常想起这些小菜里的温馨母爱。  小时候,我家的日子相当清贫,甚至可以用窘迫二字来形容。黄面窝头一直在我家占据主导地位,偶尔是红薯或者高粱面窝头。这些粗粮现在成了生活中的开胃食品。那时,却是难以下咽却又不得不吃的主食。母亲此时总为我们腌制些家常小菜来调动我们的味
说来也许有人不相信,我家养的一只宠物小狗别的没学会,居然学会了“碰瓷”!  小白是我家年初时从一朋友家里抱来的。去年,家里养的一只宠物狗生病死了,母亲为此很是伤心。我和家人使尽了招数,也不见她脸上“放晴”。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于是,我从朋友处抱来了刚刚出生3个月的一只小白狗。小白虽非出身“名门望族”,但它特别乖顺,特别懂事,天天跟在家人的身后,东跑西颠的,没个“稳当劲”。累了,就趴在地板上,扬
位于四川巴中市南郊南龛山顶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是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起将帅碑林,张崇鱼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名字,正是他跨越了80万公里的艰苦“长征”路,才建成了如今中国最大的红军碑林。  受触动建将帅碑林,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四川巴中是红四方面军建立的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这里留下了太多革命先驱的事迹,红色文化氛围极为浓厚。张崇鱼生于斯长于斯,从小接触了许多革命先驱
岁月永远年轻,我们慢慢老去,越来越发现,只有童心未泯,才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所以退休之后,我家阳台里让我玩得一年四季都热闹非凡,用老伴儿的话来说,把小孙子的魂儿都给勾跑了。  比如说,别人家的阳台里只是种种花而已,而我是在阳台的四周种菜,中间养花,红的花,绿的菜。别人种菜地下采,我种佛手天上摘。本来蹬个凳子“举”手可得,而我非要在一根一米长的木棍头上,绑一把带钩的小刀,在小刀下面拴着个网兜。举起木
广西钦州浦北县白石水镇有个远近闻名的老寿星,他叫施春林,今年109岁。让人赞叹的是,施春林老人现在仍能做木工活,邻居家的凳子坏了找他来修,他叮叮当当几下就给修好了。  因为施春林的高寿,很多人上门来看望他,免不了向他讨教长寿秘诀。老爷子说除了当地的山好、水好、环境好外,他能活在现在,得益于一个字:忙!  施春林出生于1912年。十多岁时,父母让他拜师学木匠,凭着木匠手艺,施春林成了当地的能人。  
偏瘫是中风后最常见的表现,95%以上的患者在中风症状平稳后均转入家庭疗养。家属如能及时进行恰当的康复护理,则可以有效地消除或减轻患者的功能缺陷,对早日康复起到一定积极促进的作用。  心态平和 合理膳食  偏瘫老人常卧病床,心情一定十分不好,有的悲观厌世,有的会脾气暴躁。无论碰到什么情况,家人都应谅解老人的心情,加以安慰、劝说、引导,鼓励老人建立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  在饮食上,要根据患者不同病情,
期刊
退休之后,出于兴趣爱好和老友介绍,我加入了几个QQ群、微信群。有道是:“同道相惜”,进群之后,一帮兴趣爱好相近的天南海北的老友们聚在一起,经常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嗑,诉不完的情。虽说素昧平生,但时间长了,便也成了不见面的好朋友,于是,围绕网名的乐子事也就应运而生了。  我最初进群时用的网名是“唐伯虎”。因为我敬重“江南四才子”之一唐伯虎的“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
期刊
上个双休日,同学小靳约我去孤峰山闲游。停好车子后,我们沿着一条崎岖的小路往上攀爬。几声犬吠从不远处传来,循声望去,树丛中隐约露出一片残垣断壁,一位老人和一个年轻人正坐在屋前的空地上聊天。走到近前了,那个年轻人缓缓站起,好奇地问道:“你们来这里做啥?”我说:“请别误会,我们只是随便看看。”年轻人嘟囔道:“这个地方,有啥好看的?”他虽这样说,但还是拿来两个小板凳递给我们。  坐下后,我开始打量这一老一
期刊
2012年春节后,在广州番禺区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多年的黎沛基退了休,一般老人退休后用下棋、喝茶、看报纸等方式打发闲下来的日子,黎沛基却觉得这不是他想要的退休生活。那段日子,黎沛基想做些事情,却又找不到方向,颇为郁闷。  拜儿子为师  黎沛基的儿子黎十一郎是个乐高资深玩家,工作之余就爱一个人在自己的房间玩乐高。儿子小时候就爱搭积木,黎沛基也喜欢和儿子一起玩。看到父亲退休后闲得发闷,黎十一郎邀请说:“老
在争取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伟大征程的战火纷飞岁月里,有许多英烈永远长眠在了异乡土地上。受当时种种条件限制,他们的后代亲朋,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还不知道该去哪里祭拜忠烈。一名唐山照相馆主10多年,倾尽家财义务为烈士寻找家属,耗资数十万,行程20多万公里,足迹遍布24个省市区,踏访300多所烈士陵园,拍摄6万多张烈士墓照片,为1300余名忠烈找到了回家的路。  崇拜英雄加盟寻亲  年近六旬的张红琢是唐山大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