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网名也诙谐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eeeeed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休之后,出于兴趣爱好和老友介绍,我加入了几个QQ群、微信群。有道是:“同道相惜”,进群之后,一帮兴趣爱好相近的天南海北的老友们聚在一起,经常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嗑,诉不完的情。虽说素昧平生,但时间长了,便也成了不见面的好朋友,于是,围绕网名的乐子事也就应运而生了。
  我最初进群时用的网名是“唐伯虎”。因为我敬重“江南四才子”之一唐伯虎的“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的淡泊、旷达,所以起了这个网名。结果入群不久,群内便出现了“沈周”“文征明”“仇英”的网名——整个一“吴门四家”,跟我凑成了一桌。晚上无事上线时,“吴门四家”便凑在群里东一句西一句地聊,时不时还附庸风雅,诌上几首歪诗,逗得群友哈哈大笑。没过几天,群内居然有位老友把网名改成了“秋香”,再上线时,此君(性别不详)就时不时地点我:“伯虎,咋不点我呢?”弄得我真是哭笑不得!
  相处时间久了,竟发现一些老友身上时不时地散发着浓郁的幽默细胞,有人叫“盈盈玉镜”,接着就有人叫“小李飞砖头”——多结实的镜子也架不住砖头“收拾”。有人叫“关门山”,接着便有人叫“开江鱼”;有人叫“瘦婆婆”,接着便有人叫“胖公公”。最有意思的是,有位老友的网名是“高原警察”,另一位老友便改名“盆地小偷”。更有文学功底深厚的网友,用网名像金陵十二钗一样联诗作对,读来兴趣盎然,美不胜收:有人网名叫“在河之洲”,有人网名叫“窈窕淑婆”,让人一看网名便油然想起《诗经》中那首经典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至于“落霞”与“朝阳”,“种树的人”与“一剪没”,“山顶望日出”与“总是阴天”,“大唐游击队”与“常务副组长”,“山寨版手机”与“行货不太纯”……更是令人喷饭。真是嬉笑怒骂皆成风景。最让人忍俊不禁的是吉林、黑龍江的两位老友,一个网名叫“磨剪子咧”,另一个叫“戗菜刀”,听着好像是一位磨刀老人大声吆喝着走进了居民小区……
  随着群友的逐渐增多,网名也日趋五花八门,一个个网名,凑在一起,便是一幅社会的写真图啊。面对着林林总总的网名,大笑之余,也常常令人陷入沉思……
其他文献
作为军工企业的一位老新闻宣传工作者,在纪念建党100周年之际,我又想起那些情系三线厂的共产党员们。  当时,在我们国营红山机械厂有位青年共产党员。他姓赵,大伙习惯地叫他“顺子”。1970年从北京军区转业时,赵顺子完全可以留在首都工作,可他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毅然来到这个地处中条山深处的军工厂,参加了肩挑人扛、风餐露宿的三线厂建设。记得在我第一次采访他时,他光着膀子,正在山根底
作家赵树理的故乡与我的家乡不过百里之隙,可是我却一直没有去过。起初,我并没有将他视为写作样板,甚至觉得他的作品“土气”。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写作的磨练,我卻越来越敬仰他。敬仰他的文笔,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拉大旗扯虎皮,用农家话写农家事,趣味丛生。敬仰他的为人,情系底层农民,始终如一,从故土出发时是什么样子,到了省城京城还是什么样子。这种文格和人格并驾的高度,绝不是一般作家所能抵达的。终于有机会,我
在很多人印象中,九旬老人应该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子孙环绕,身边片刻离不开人”的生活。然而,今年99岁的陈南昌不仅玩微信、练书法,偶尔还会写写古体诗,“新潮”程度丝毫不逊于年轻人。  1923年,陈南昌出生于江苏,1951年,他举家迁来上海发展,筹建一家小五金厂。当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是陈南昌和老伴相互扶持、不离不弃,用毕生心血,将孩子们全部培育成栋梁之才。  年过耄耋,陈南昌依然头脑灵活、
自从二宝上幼儿园以后,婆婆的闲暇时间一下子多了起来,谁知她反而不适应了,她总是焦虑不安地盯着客厅里的挂钟,整个人看起来也衰老了许多。  我和丈夫暗暗着急,轮流陪婆婆聊天、逛街,却都没有让婆婆提起精神来。没想到婆婆反倒安慰我们说:“你们都去忙自己的事,不要担心我,过一阵子我自己能调整过来。”  一天,婆婆浏览网页,看到国外一个艺术家用青苔作画。婆婆是退休教师,教过美术,她一下子来了兴趣,决定自己也来
期刊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许多名贵食材菜品也“飞入寻常百姓家”。虽然餐桌上的菜品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但是我还时常回忆小时候吃过的“韭茄”,时常想起这些小菜里的温馨母爱。  小时候,我家的日子相当清贫,甚至可以用窘迫二字来形容。黄面窝头一直在我家占据主导地位,偶尔是红薯或者高粱面窝头。这些粗粮现在成了生活中的开胃食品。那时,却是难以下咽却又不得不吃的主食。母亲此时总为我们腌制些家常小菜来调动我们的味
说来也许有人不相信,我家养的一只宠物小狗别的没学会,居然学会了“碰瓷”!  小白是我家年初时从一朋友家里抱来的。去年,家里养的一只宠物狗生病死了,母亲为此很是伤心。我和家人使尽了招数,也不见她脸上“放晴”。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于是,我从朋友处抱来了刚刚出生3个月的一只小白狗。小白虽非出身“名门望族”,但它特别乖顺,特别懂事,天天跟在家人的身后,东跑西颠的,没个“稳当劲”。累了,就趴在地板上,扬
位于四川巴中市南郊南龛山顶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是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起将帅碑林,张崇鱼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名字,正是他跨越了80万公里的艰苦“长征”路,才建成了如今中国最大的红军碑林。  受触动建将帅碑林,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四川巴中是红四方面军建立的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这里留下了太多革命先驱的事迹,红色文化氛围极为浓厚。张崇鱼生于斯长于斯,从小接触了许多革命先驱
岁月永远年轻,我们慢慢老去,越来越发现,只有童心未泯,才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所以退休之后,我家阳台里让我玩得一年四季都热闹非凡,用老伴儿的话来说,把小孙子的魂儿都给勾跑了。  比如说,别人家的阳台里只是种种花而已,而我是在阳台的四周种菜,中间养花,红的花,绿的菜。别人种菜地下采,我种佛手天上摘。本来蹬个凳子“举”手可得,而我非要在一根一米长的木棍头上,绑一把带钩的小刀,在小刀下面拴着个网兜。举起木
广西钦州浦北县白石水镇有个远近闻名的老寿星,他叫施春林,今年109岁。让人赞叹的是,施春林老人现在仍能做木工活,邻居家的凳子坏了找他来修,他叮叮当当几下就给修好了。  因为施春林的高寿,很多人上门来看望他,免不了向他讨教长寿秘诀。老爷子说除了当地的山好、水好、环境好外,他能活在现在,得益于一个字:忙!  施春林出生于1912年。十多岁时,父母让他拜师学木匠,凭着木匠手艺,施春林成了当地的能人。  
偏瘫是中风后最常见的表现,95%以上的患者在中风症状平稳后均转入家庭疗养。家属如能及时进行恰当的康复护理,则可以有效地消除或减轻患者的功能缺陷,对早日康复起到一定积极促进的作用。  心态平和 合理膳食  偏瘫老人常卧病床,心情一定十分不好,有的悲观厌世,有的会脾气暴躁。无论碰到什么情况,家人都应谅解老人的心情,加以安慰、劝说、引导,鼓励老人建立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  在饮食上,要根据患者不同病情,
期刊